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扫墓、祭祖的节日之一。不过,在南昌的清明节习俗中,除了扫墓和祭祖之外,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习俗。南昌清明节吃什么?下面,火爆食品饮料招商网为大家介绍一下南昌清明节的食俗,欢迎大家阅读。
食俗一、美食“清明果”源于寒食节传统
和耕牛一样,南昌人自己在清明节也不忘一饱口福。这天虽然怀着对逝者的思念,但同样是个美食节。
《新建县志》中就记载着“俗沿春饼,城面以麦,乡面以米,薄者佳。”《玉山县志》写着“米粉杂艾萌作果,谓之清明节果。”南昌人在清明时节会吃芥菜团子;萍乡当地则制作“艾米果”,还有“三月三,地菜当灵丹”的谚语。
清明前后,江西各地大多都有用艾草或者野菜制作食品的习俗,被称作“尝青”。据民俗学者介绍,江西各地制作各种米果团子,都是源于寒食节不生火做饭的传统。纪念介子推而形成的寒食节,其习俗已基本融入清明节之中。
食俗二、食贡面团制成“鱼肉”供奉先人
与茶叶祭祀有着异曲同工之效的,是在赣县流传的用面团制作成“鱼肉”祭祀先人的习俗。制成的祭品名叫“食贡”,与一些地方大鱼大肉祭祀的铺张相比,食贡以其“素”而显得与众不同。
用面团制作成的食贡十分多样,有鲤鱼、鸡、鸭等不同造型,外观惟妙惟肖,堪称艺术品。据食贡制作技艺传承人钟兆福介绍,所有作为“食贡”的物品都有一个赞号。如“鸡”的赞号为“德禽”,源于《幼学故事琼林》中“鸡有五德,故称之曰德禽”的说法;“鲤鱼”的赞号为“金鳞”,源于“鲤鱼跳龙门”的说法;“桃子”的赞号为“仙果”,象征;辣椒的赞号为“辛味”等。据《赣县钟氏志》记载,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赣县当地举行祭祖就使用了食贡。学者认为,食贡的产生是中原文化以面食祭祖之俗与当地融合的结果,加上旧时食粮紧缺等因素,用面食祭拜折射了先人勤俭节约的智慧与美德。
食俗三、茶叶茶水祭祖可追溯至魏晋
祭祖是清明节的主题,一般在清明当日或“前三后四”,人们会到祖坟和故去亲人的坟茔前,清理坟头长出的杂草,并平整土地。而在江西一些地方,流传至今的茶叶祭祖习俗则显得独特而雅致。
九江德安一带流传着祭祖拜神时敬献一碗茶汤的风俗。人们认为,敬神后的茶能够病痛,保佑人健康。清明节敬奉祖宗的牌位,或祭扫祖宗坟墓时,除了摆放各种祭品之外,还要斟上一杯茶,且往往要选用的茶叶。民俗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余悦认为,以茶祭祀的渊源早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据其介绍,清明祭扫期间,有些人会在故人坟前洒上一些茶叶,以表示先人的恩情如茶叶的清香存于后人心中。
总结:南昌清明节吃什么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欢迎大家继续关注火爆食品饮料招商网,了解更多关于清明节的食俗,以及饮食健康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