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菱为菱科菱属四角刻叶菱的变种。分布在日本、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福建、湖南、江西等地,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产中国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江西、福建、台湾。日本等国也有分布。果实小,富含淀粉,供食用。
野菱形态特征
一年生浮水水生草本。根二型:着泥根细铁丝状,着生水底泥中;同化根,羽状细裂,裂片丝状、淡绿褐色或深绿褐色。叶二型:浮水叶互生,聚生在主茎和分枝茎顶,在水面形成莲座状菱盘,叶片较小,斜方形或三角状菱形,表面深亮绿色,背面绿色,被少量短毛或无毛,有棕色马蹄形斑块,边缘中上部有缺刻状的锐锯齿,边缘中下部全缘,基部阔楔形;叶柄中上部稍膨大,绿色无毛;沉水叶小,早落。花小,单生于叶腋,花梗细,无毛;萼筒4裂,绿色,无毛;花瓣4,白色,或带微紫红色;雄蕊4,花丝丝状,花药丁字形着生,背着药,内向;子房半下位,2室,每室具倒生胚珠1棵,花柱细长,柱头头状,上位花盘,有8个瘤状物围着子房。果三角形,果高1.5厘米,果表面凹凸不平,4刺角细长,2肩角刺斜上举,2腰角斜下伸,细锥状;果喙细圆锥形成尖头帽状,无果冠。花期5-10月,果期7-11月。
本变种浮水叶互生,聚生于茎顶形成莲座状的菱盘,叶片斜方形或三角状菱形,长2-5厘米,宽2-7厘米,表面深绿、光滑,背面淡绿带紫,被少量的短毛,脉间有棕色斑块,边缘中上部具不整齐的缺刻状的锯齿,叶缘中下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叶柄中上部膨大或稍膨大,或不膨大,长3.5-10厘米,被短毛;沉水叶小,早落。花单生叶腋,花小,两性;萼筒4裂,无毛或少毛;花瓣4,白色;雄蕊4,花丝纤细,花药丁字型着生,药背着生,内向;子房半下位,2室,花柱钻状,柱头头状;花盘鸡冠状;花梗无毛。果三角形,高宽各2厘米,具4刺角,2肩角斜上伸,2腰角圆锥状,斜下伸,刺角长约1厘米;果柄细而短,长1-1.5厘米;果喙圆锥状,无果冠。7-8月开花,8-10月结果。
野菱生长环境
野生于水墉或田沟内,喜阳光,抗寒力强。对气候和土壤适应性很强,耐水湿干旱,喜深厚、肥沃、疏松。
野菱分布范围
生态环境:野生于水墉或田沟内。野生于水塘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分布于东北至长江流域。
野菱功效作用
野菱为菱科植物野菱的果实,野菱又名刺菱、菱角,野菱有补脾健胃、生津止渴、解毒消肿的功效,野菱主治脾胃虚弱;泄泻;痢疾;暑热烦渴;饮酒过度;疮肿。野菱不宜过食,以免腹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