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铃猪笼草专题 风铃猪笼草图片 风铃猪笼草养殖

风铃猪笼草,拉丁语中campānulātus表示钟型)是一种带有风铃型捕虫笼的猪笼草,是一种特产于婆罗洲的热带植物。1983年的一场森林大火,烧毁了风铃猪笼草的原产地,目前还不清楚它是否还分布于其他地区或是已经灭绝了。由于数据不足,风铃猪笼草暂列于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单(2006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中。

风铃猪笼草

形态特征

风铃猪笼草整体短小,呈圆柱型。茎可有20~50cm长,4mm厚。叶片革质无柄,呈剑形至披针形,最长可达12cm,宽至2cm。叶尖圆形,略显盾状。叶片的基部包住茎。叶片两边各有2~3条纵脉。羽状脉不明显。笼蔓短而硬,很少超过4cm长。不像其他的猪笼草,风铃猪笼草只有一种形态的捕虫笼。形状为钟型,黄绿色,可高达10cm,直径5.5cm。捕虫笼的翼(wing)变成了一对突起。在捕虫笼内,只有下部的四分之一是腺体区。笼口呈圆形且水平。唇非常的窄,变成一排小齿。盖子呈椭圆形至长椭圆形,没有附属物。一个1mm长的唇颈连接唇与盖子。风铃猪笼草的花是完全没有被毛的。风铃猪笼草沿地面生长。通常一株有许多个生长点而长成一丛。

植物学史

1957年9月9日,A.J.G.'Doc'Kostermans第一次在IlasBungaan山发现风铃猪笼草。Kostermans是茂物(Bogor)植物园的林业研究所的负责人。在这次发现中,他还发现了马普鲁岩山猪笼草(N.mapuluensis)。他在记录中这样写道:“我但时在桑库利朗(Sangkulirang)的林业部工作,我刚刚完成了对于IlasBungaan上游地区的一个生长有类似开花植物的岩壁研究。经过了10天的寻找,我第一次看到了那个黄色的岩壁,走进才发现这个是黄色是因为这个约50m高的岩壁上面附满了猪笼草。我砍了一些树枝做成梯子爬上去。这种猪笼草没有开花也没有结实。”风铃猪笼草在1973年被成雄仓田(ShigeoKurata)发表公布,是基于存于新加坡植物园标本馆的编号为Kostermans13764的标本。有一个标记为“spec.nov.!”的风铃猪笼草标本曾在法国巴黎国家自然博物馆(theMuseumNationald'Histoire Naturelle)展览。根据仓田的研究,风铃猪笼草应该生存在海拔约300m的石灰岩或砂岩壁上。

风铃猪笼草

盆栽养殖

土壤

猪笼草养殖土壤以疏松、肥沃和透气的腐叶土或泥炭土为好,盆栽上常用泥炭土、水苔、木炭和冷杉树皮屑的混合基质。

浇水

猪笼草对水分的反应比较敏感,在高湿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生长期需经常喷水,每天需4~5次。如果温度变化大,过于干燥,都会影响叶笼的形成。

阳光

猪笼草为附生性植物,常生长在大树林下或岩石的北边,自然条件属半阴,夏季强光直射下,必须遮荫,否则叶片易灼伤,直接影响叶笼的发育。

温度

猪笼草的生长适温为25~30℃,3~9月为21~30℃,9月至翌年3月为18~24℃。冬季温度不低于16℃,15℃以下植株停止生长,10℃以下温度,叶片边缘遭受冻害。

施肥

猪笼草对肥料要求不严,并不需要特别去施肥,因为猪笼草通常能自行扑食昆虫转化养分,如果猪笼草有虫吃就不用再施肥了。

风铃猪笼草

虫害

猪笼草常有叶斑病和介壳虫危害,叶斑病用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介壳虫用40%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杀。

修剪

猪笼草适宜条件下每个笼子可以存活若干个月,已经枯萎时可以将它剪去,使得整株看起来更漂亮,但这纯粹是为了好看,而与植株的健康无关。


上一篇:白环猪笼草    目录    下一篇:纯真捕虫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