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掌藤,五加科,鹅掌柴属藤状灌木,叶柄纤细,圆锥花序顶生,花白色,花期7月,果实卵形果期8月。原产热带和亚热带,中国西南部至东部亦有野生分布。生于谷地密林下或溪边较湿润处,耐阴,耐寒,不耐干旱。常附生于树上。可以盆栽。主要分布于中国台湾、广西、广东地区。鹅掌藤有行气止痛、活血消肿的功效。民间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骨痛骨折等。
鹅掌藤形态特征
藤状灌木,高2~3米;小枝有不规则纵皱纹,无毛。叶有小叶7~9,稀5~6或10;叶柄纤细,长12~18厘米,无毛;托叶和叶柄基部合生成鞘状,宿存或与叶柄一起脱落;小叶片革质,倒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长6~10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形,稀短渐尖,基部渐狭或钝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两面均无毛,边缘全缘,中脉仅在下面隆起,侧脉4~6对,和稠密的网脉在两面微隆起;小叶柄有狭沟,长1.5~3厘米,无毛。
圆锥花序顶生,长20厘米以下,
主轴和分枝幼时密生星状绒毛,后毛渐脱净;伞形花序十几个至几十个总状排列在分枝上,有花3~10朵;苞片阔卵形,长0.5~1.5厘米,外面密生星状绒毛,早落;总花梗长不及5毫米,花梗长1.5~2.5毫米,均疏生星状绒毛;花白色,长约3毫米;萼长约1毫米,边缘全缘,无毛;花瓣5~6,有3脉,无毛;雄蕊和花瓣同数而等长;子房5~6室;无花柱,柱头5~6;花盘略隆起。
果实卵形,有5棱,连花盘长4~5毫米,直径4毫米;花盘五角形,长约为果实的1/3~1/4。 花期7月,果期8月。
鹅掌藤生长环境
喜温暖至高湿润气候,耐阴,耐寒,不耐干旱。生于谷地密林下或溪边较湿润处,常附生于树上,海拔在海南岛为400~900米。
对阳光适应范围广,在全日照、半日照、半阴下均可生长良好,日照充足时叶色亮绿,日照不足时叶色浓绿。对水分的适应性强,耐旱又耐湿。对土壤要求不严。
鹅掌藤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台湾、广西(防城)及广东(海南岛保亭、崖县、澄迈)。
鹅掌藤繁殖方法
鹅掌藤常用繁殖方法有扦插繁殖和播种繁殖,压条繁殖。
扦插:常于春秋两季用当年生的枝条进行扦插,剪下顶生枝条,每段(长8~10厘米)带3个以上的叶节,去掉下部叶片,插于沙床,保持湿润,温度20~30 ℃,1月后可生根。
播种:选用当年采收的优良种子,常采用室内盆播,发芽适温20~25 ℃,保持盆土湿润;播后半月后可发芽,当大部分的幼苗长出3片叶子后即可移栽。
压条:在健壮的枝条顶稍下15~25厘米处把树皮剥掉1 圈,伤口宽度厘米左右,深度以刚刚把表皮剥掉为限,剪取包有淋湿园土的薄膜包扎环剥的部位,4~6周后生根,生根后把枝条边根系一起剪下即可栽植。
鹅掌藤主要价值
观赏
鹅掌藤是常见的园艺观叶植物,经改良后而有斑叶鹅掌藤,高可达十余尺,故可当庭院树,虽是阳性植物,但因适阴性强,所以被推广为盆栽使用。
药用
鹅掌藤有行气止痛、活血消肿、辛香走窜、温通血脉的功效,既能行气开瘀止痛,又能活血生新。民间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骨痛骨折、扭伤挫伤以及腰腿痛、胃痛和瘫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