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艿一名的来历有个传说。明朝民族英雄戚继光,某年中秋节在军营庆贺抗倭胜利,谁料狡猾的倭寇突然夜袭戚家军,被团团包围的将士牺牲不少,加上断粮缺草,情势极其危急。就在这时,士兵找到野生植物地下球茎,煮熟后试吃,味道好又耐饥。戚继光大喜,为纪念遇难将士,激励大家突围,随即取其名遇难。大家饱餐一顿后,挺身奋勇杀敌,又得力于外来兵援配合,终于一举歼灭倭寇。此后大家为国家和民族居安思危,每年中秋节吃遇难。这就是沿袭至今芋艿名称的来历。
芋头原产我国和印度。古时,随着原始马来族的迁移,由印度传到了密克罗尼亚、澳大利亚和太平洋诸岛。日本的芋头是由我国传入的。日本原有野芋,称我国传入的为里芋,、家芋。我国早在公元前200年,已经进行了芋头的人工栽培。《史记•货殖列传》上说:我闻岷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芋艿),至死不饥。到了560年,《齐民要术》中已经记载我国当时有芋头15个品种。香饭青菰米,嘉蔬紫芋羹。菰米是古时一种珍贵谷物,用它做出的饭叫雕胡饭。紫芋羹与青菰米相提,足见紫芋羹之鲜美。宋人陈达叟有《煨芋赞》说:朝三暮四,狙公何为?却彼羊羔,嚼吾蹲鸱。苏东坡也有《玉糁羹》诗: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将南海金齑脍,轻比东坡玉糁羹。宋代,民间曾流传着一首赞美芋头的歌谣云:深夜一炉火,浑家团栾坐。煨得芋头熟,天子不如我。
关于芋艿的药用,据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相传在他的家乡浙江钱塘江一带,有一采桑女被黄蜂蜇伤头部,脸红肿痛,难以忍受。当时,她找了几个乡里郎中治疗,效果不佳。适逢隐居王屋山的刘易正在钱塘,便告诉她用芋梗捣汁擦脸,便可治愈。原来,刘易曾在庭院散步,只见一黄蜂嗡嗡地在园内飞来飞去,正好撞在蛛网上,蜘蛛本想美餐一顿,却反被黄蜂蜇伤,从网上掉下来,腹胀如鼓。不料,蜘蛛爬到芋艿边,咬破芋梗,将伤处在芋梗下来回擦动,便伤愈了。采桑女依刘易所教方法,试之果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