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饲养与管理方式

泥鳅的饲养与管理方式

养殖泥鳅的方法有多种,比较简便易行的是以下两种方法:

1、池塘养殖法。刚孵化的泥鳅苗靠腹部的卵黄为营养,三天后卵黄消失,开始摄食,这时可将泥鳅苗移到专养池饲养。

专养池也可用水泥或三合土筑成池壁四围,池壁高出水面40厘米。专养池面积可大可小,依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为30-100平方米,池深一般为1-1.5米,池底铺20厘米左右的肥泥,池水深度保持在40-50厘米。专养池要设进水口和出水口。在排水口附近可挖一面积为数平方米、深20厘米左右的集鱼坑,以便于捕获泥鳅成鱼。

鳅苗放养前,应进行池塘消毒,增肥水质,待药性消失后再放苗。养成鱼是,鳅种的放养量每平方米水面可放2-3万尾,养泥鳅鱼时,静水池每100平方米放泥鳅苗8-lo万尾,半流水池每100平方米放泥鳅苗15-20万尾。在一个池中.应放同一天孵化出来的鳅苗,规格不能相差太大,以免出现大吃小。

鳅苗入塘后,要勤施肥,在水温较低时,每100平方米水体每次施速效硝酸铵200克;在水温较高时每100平方米水体施尿素250克。一般隔天施一次,连续施2-3次。以后视水质肥度再进行施肥。在施化肥的同时,可结合施有机肥,效果更好。泥鳅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质。随着泥鳅苗的生长,可逐步将水加深到80-100厘米。掌握的标准是:气温低时可浅些,高温季节可深些。饲养泥鳅一定要有专人管理。鳅苗的喂养从孵化后第三天开始,此时可喂颗粒小、营养丰富的饵料如熟蛋白、奶粉等。每日上下午各喂一次,投喂量以2-3小时能吃完为度。泥鳅贪食,饵料过多易引起消化不良,特别是喂高蛋白或单一饵料时,容易造成鳅苗腹部膨胀而浮至水面,死亡率增高。这是养殖泥鳅成败的关键。因此,最好投喂含纤维素多的混合饵料。泥鳅是杂食性的,随着鳅苗的成长,食性有了变化。孵化后第十天,可投喂水蚤、轮虫、摇蚊幼虫和小型浮游植物等天然饵料。孵化后3-10天内是关键时期,投喂人工饵料的粒径要在0.7毫米以下,以提高鳅苗的成活率。鳅苗长到4厘米左右时要进行分池,以减小密度,加快生长。分池时用夏花网(布网)将鳅种捕起,此时操作要细心,因鳅种体质娇嫩,易受伤。捕起的鳅种可放在捆箱中进行锻炼,然后运到其他池中饲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水面可放50尾。经过3个月左右的饲养,体长可长到10厘米,每公顷可产泥鳅1800千克。

2、稻田养殖法

泥鳅也可在稻田里进行养殖,因为泥鳅对缺氧环境及池水干涸适应能力较强,因此利用稻田进行养殖非常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