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贝幼体培育方法及日常管理要求

贻贝幼体培育方法及日常管

适宜密度:一般受精卵阶段500—800个/毫升,壳顶幼体阶段10—20个/毫升。

添水与换水:幼体刚入池时,水深应保持在30—40厘米,以后每天添加10厘米,直至满池后才改用换水方法,每天换出总水量的l/3一l/2。

饵料:在d形幼体前是自身营养,在水温为18—19.512条件下,受精后48小时发育到壳长100微米的d形幼体时,便开始摄食。选用饵料以小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微球藻或全藻等。当幼体进入壳顶幼体阶段后,因摄食量大,可投喂个体较大的扁藻和盐藻。如投喂小型硅藻时,早期要求每毫升池水中达7—8千个,随幼体的增长逐渐增加到1—2万个;如投喂扁藻时,初期每毫升池水3—5千个,晚期7—8千个。幼体附着后,可增至每毫升池水1—2万个。

如果活饵料不足,还可用酵母粉(磨碎),每升池水投入0.5一l克,或用豆粉,每升池水投入2.5克左右,先将豆粉煮熟,再过滤沉淀,取上层液体投喂。投喂时间一般在每天换水后进行。

氧气:为保证幼体发育正常,必须保证充足氧气,可用增氧机向池内充氧,或用长柄木耙经常缓慢搅动,促进气体交换。

光照:在培育过程中,应避免强光和不均匀的光照,室内培育池表面的光照强度,一般可控制在500勒克司以下。过强光照强度,使幼贝沉底集聚死亡。

盐度、酸碱度和温度:盐度适应范围为25%o一30%o(相对密度1.019—1.021)。酸碱度ph为7.2—8.2,不宜超过8.8。适温范围10—20r,尤以12—1812最为适宜。

预防贻贝敌害:幼体的主要敌害是纤毛虫和鞭毛虫,培育用海水一定要严格过滤。如发现敌害,可换水,或用适量药物处理,如用新鲜的大叶桉树叶100克,加淡水1升,煮沸5分钟,取清液以5%的比例加入藻液中,4小时后便可杀死小白虫,而对扁藻无影响。以每升海水中加入5万单位的青霉素和50毫克链霉素的混合液,亦能起到抑菌效果,还能促进幼体生长。

日常管理:在贻贝育苗期间,每天必须记录气温、水温等,必要时还要进行海水相对密度、酸碱度、溶解氧等的测定和光照强度的检查,并定期检查幼体的生长和摄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