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鱼鳖混养技术

池塘鱼鳖混养技术

一、池塘条件

l.池塘选择

养殖区内周边无工厂,无居民生活区,环境安静,无污染源,交通便利,养殖面积宽广。

2.水源水质

养殖水源应水深面阔,水量充足,水质清新,饵料充沛,无污染。

3.鱼塘改造

池塘面积3~5亩为宜,池坡用l50公分长,70公分宽,5公分厚的水泥板做护坡,坡比为l:3,池埂面宽2~3米,土质为黏土,水深为l.5~2米,进排水方便。池塘北侧中部设置露出水面的沙滩,或在池中用竹筏设置晒台,以便鳖上岸晒背。为解决鳖鱼分灶吃饭的问题,在水陆交界的池坡上搭设鳖摄食的食台,还可兼作晒台。

4.防逃设施

在池塘四周建防逃设施,四周呈圆弧形。使用的材料有砖、水泥瓦、钙塑板等,通常以砖墙结构为主,高出塘埂40公分,墙顶向池内出檐l5公分,内壁用水泥粉光,墙上增设50公分的内倾式塑料网,近排水口的围栏设施应完善、牢固,以防鳖的逃离。

二、放养前准备

塘口在冬季要干塘,清除过多的底质淤泥,淤泥深度以20公分左右为宜,经冬天风冻或暴晒后,用l00~200千克/亩生石灰彻底消毒。放养前注水0.8~l米,放入经过发酵的人、畜、禽粪等有机肥,调肥水质,新开挖的塘口施肥量为500千克/亩左右,老塘口施肥量为250~350千克/亩。施肥l5天后投放螺蛳,投放量为80~l00千克/亩。

三、苗种放养

l.苗种来源

鱼种要求来自鱼种专用池培育的鱼种和在成鱼池套养的鱼种,对外来鱼种必须产自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幼鳖产地必须明确,不要选择来路不明的幼鳖。

2.苗种质量

鱼种要求品种优良,规格适中,体形正常,体表光滑,跳动激烈,溯水性强,无伤无病。又鳖为中华鳖,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反应敏捷,行动迅速,裙边和背甲宽厚,无损伤,无病害,体色鲜亮有光泽,腹甲以及四肢基部以黄色为好。

3.苗种消毒

苗种放养前要进行消毒处理。鱼种均用4~5%食盐水消毒l0~20分钟。幼鳖用20ppm高锰酸钾浸洗鳖体5~l0分钟。

4.放养模式

产量相差很大,不同的模式,产量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定。下面介绍-养殖时间5~6个月,产鱼350千克,产鳖300千克的养殖模式。

鳖鱼混养的放养模式

四、饲养管理

l.饵料投喂

池塘鱼鳖混养技术是运用生态渔业的科学理念,提高池塘水体的利用率和水产养殖的综合效益。由于幼鳖放养量不大,因而可以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天然饵料,适当增投部分人工饲料,主要有螺蛳、鲜杂鱼以及少量配合饲料,鳖饲料投喂在专用食台上,每天上午9时左右投喂。title="黄鳝的池塘生态养殖技术"黄鳝的池塘生态养殖技术投喂量为幼鳖总重量的5~l0%,养鱼饲料为颗粒饲料和人工种植的苏丹草等为主,投喂方法与常规鱼养殖相同。

2.水质调控

水位、水质的调控应根据鱼鳖的生长情况和季节,天气变化情况科学掌控。通常情况下,每7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20~30公分。夏秋高温季节每3~5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20公分左右。每20~30天用生石灰l0~l5千克/亩加水调配成溶液后全池泼酒一次,既起到消毒防病的作用,又能补充鳖生长所需的钙质。有条件的塘口要开启增氧设备,增加水体溶氧。

3.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要遵循“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将防病治病贯穿于整个养殖过程的各个环节。6月起每隔30天用生石灰l0~l5千克/亩加水调配成溶液后全池泼酒一次,进行消毒,杀菌和调水。每l0天清洗食台1次,同时清除池边杂草,保持池塘内水环境及周边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在饲料中加入中草药、光合细菌、免疫多糖、维生素等药物,制成药饵投喂,增强鱼鳖体质,减少疾病发生率。

4.日常管理

俗话说:“三分养,七分管”,应坚持每日巡塘检查三次,-查水质状况,二查鱼鳖摄食情况,三查防逃设施是否完好无损,四查有无病害,并及时做好放养、投喂、用药、起捕、销售等记录,并整理归档。

五、捕捞

拉网清底法,和捕鱼同时进行,先将池水放浅,然后用网目3公分~4里面的大网拉几网,大部分鱼鳖被捕起。后恢复水位,停一天再操作几次,可拉起95%.剩下的干塘抓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