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池塘养鱼的生产与经营特点是什么

现代池塘养鱼的生产与经营

我国养鱼历史悠久,远在三千多年前的殷末周初就有池塘养鱼的记载。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养鱼经验,特别是近几年来,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使养鱼不断科学化和规范化。养鱼逐步地由满足自己改善生活需要转变为以发展经济为目的的经营方式。

不同类型的渔场(户)出现了不同类型的经营方式。科学养量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优点,由于采取了水、种、饵、密、混、轮、防、管八字精养法的科学方法,养鱼单位面积产量普遍提高。

科学养鱼吸取了多学科的知识,例如生态学。其典型表现就是池塘采取混养多种鱼类,综合利用水体空间,三塘合一(养鱼、培养饵料、分解还原),科学处理好鱼的生长、投饵量、水质三方面的关系,鱼池及周围开展综合利用,鱼桑、鱼蔗、鱼菜、鱼粮(草)、鱼果、鱼畜(禽)等相结合,采取渔、农、牧、副综合性的生产方式。池塘养鱼,埂基种植各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和圈养家畜、家禽,利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农副产品、残饵、菜叶来养鱼、养畜、养禽,其粪便发酵后用来养鱼,然后再利用养鱼池塘的塘泥作为农作物优质肥料,促进农作物高产。如此循环往复,促进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生产者能以较低的代价换取较多的产品和较高的产值,收到渔、农、牧、副全面发展的效果。

在饲养方面也由原来的单一饲料粗放养殖发展为配合颗粒饲料(或全价饲料)精养;在饲料来源方面由原来的消极依赖发展为人工种(牧草)、养(蚯蚓、蝇蛆等)、加(粮油、食品、工业副产品)综合开发;在饲养种类上由原来的单一养殖传统的四大家鱼发展为名特优新多品种养殖,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在水面利用上,由原来的池塘养鱼发展为大水面(河、湖、库等)养鱼。此外,还发展了工厂化养鱼、网箱养鱼、流水养鱼、稻田养鱼等。

养鱼取得成功不仅要依靠科学的养鱼技术,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采取科学的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随时掌握市场行情,养殖品种对路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鱼不仅是为了丰富群众的菜篮子,在距城市不太远的农村还可以发展游钓业。养一些具有食用和观赏价值的水产品,既可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养鱼经营的规模可大可小,不拘一格,因地制宜。养鱼多年的大场和资金比较雄厚的新建场,可采取集约化养鱼,走自繁自育,渔、工、商一体化的道路;而对于农村,由于资金薄弱,水面不集中,特别是有些山塘、过水塘、贮水塘,渔农争水严重,在水源较差的地方遇上旱情就要弃渔保农,渔业就成为名符其实的副业,这样的水面就很难发展渔业生产,一般只进行小量的投放鱼种,稍加管理,基本是白水养鱼靠天收。但由于农村幅原辽阔,宜鱼水面比比皆是,可采取多种方式的养殖。可精养高投入高产出,也可半精养中产高效,但以半精养比较符合我国国情,能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