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科

东方蜜蜂

一、东方蜜蜂

东方蜜蜂是蜜蜂属中型体中等的一个品种,长期以来由于对我国各地气候、蜜源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对当地的不良因素抗逆性强而形成了许多优良的地方蜂种,现处于野生、半野生或家养状态,在自然界中蜂群栖息在树洞、岩洞等隐蔽场所。

中华蜜蜂

二、中华蜜蜂

中华蜜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属中国独有蜜蜂品种,为以杂木树为主的森林群落及传统农业的主要传粉昆虫,有利用零星蜜源植物、采集力强、利用率较高、采蜜期长及适应性、抗螨抗病能力强、消耗饲料少等意大利蜂无法比拟的优点,非常适合我国山区定点饲养。

西方蜜蜂

三、西方蜜蜂

西方蜜蜂是蜜蜂属中型体中等的一种,分布广,形成众多的地理亚种,形态和生活习性变异很大,现处于野生、半野生或家养状态,主要的西方蜜蜂亚种有意大利蜜蜂、卡尼鄂拉蜂、高加索蜜蜂、欧洲黑蜂、突尼斯蜜蜂、东非蜜蜂和安纳托利亚蜜蜂等。

小蜜蜂

四、小蜜蜂

小蜜蜂是蜜蜂属中小型的一种,常营巢于草丛或灌木丛中,在世界的分布集中在尼泊尔、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半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婆罗洲、巴拉望、沙特阿拉伯、阿曼东部、伊朗南部、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印度等地区,在我国分布于云南及广西南部的龙州、上思等地。

大蜜蜂

五、大蜜蜂

大蜜蜂是蜜蜂属体大的一种,性较凶猛,栖息环境随季节不同有迁徙习性,5~8月在高大的树上筑巢繁殖,子代蜂出巢后由于受胡蜂等天敌袭击而在林间流动,9月以后迁至较低河谷的岩石处及茂密的灌丛中筑巢贮蜜越冬,我国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有分布。

黑小蜜蜂

六、黑小蜜蜂

黑小蜜蜂是蜜蜂科蜜蜂属的一种昆虫,一般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次生稀树草坡的小乔木上营单一巢脾的蜂巢,离地2.5~3.5米,巢脾固定在树枝上,体小灵活,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在我国已发现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州的景洪、勐腊及临沧地区的沧原、耿马等北回归线以南的北热带地区。

黑大蜜蜂

七、黑大蜜蜂

黑大蜜蜂是蜜蜂科蜜蜂属最大的一种蜜蜂,由于主产区在喜马拉雅周围的雪山下故俗名又称为喜马拉雅排蜂。工蜂腹部体细长,腹部全为黑褐色,头长宽相等,唇基及额均稍隆起,其上的刻点粗细不均匀,雄蜂复眼大,顶端相接,褐色,触角鞭节黑色,胸部及腹部均黑色,无红褐色斑纹,每年可猎取蜂蜜20~40千克。

沙巴蜂

八、沙巴蜂

沙巴蜂是蜜蜂科蜜蜂属的一种蜜蜂,型体中等,分布于马来西亚沙巴州,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与东方蜜蜂相似,但较东方蜜蜂中的印度蜜蜂个体略大。其工蜂体色为红铜色,腹部第1~6节背板基部各具一条宽而鲜明的银白色绒毛带,在吸蜜腹部膨胀时明显可见,在洞穴内营巢,造复脾。

绿努蜂

九、绿努蜂

绿努蜂是蜜蜂属中型体中等的一种,发现于马来西亚的沙巴州绿努山区,在我国广州地区也有发现。工蜂体色较深、多为暗黑色,又称“黑色蜜蜂”。生活在海拔1700米以上的山区,穴居,在树洞里营造复脾蜂巢,可驯养为饲养蜂种。

苏拉威西蜂

十、苏拉威西蜂

苏威拉西蜂是蜜蜂科蜜蜂属的一种蜜蜂,中型体中等,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群岛和菲律宾,体形比当地的东方蜜蜂稍大,唇基和足略带黄色,工蜂体长约11毫米,体色也较东方蜜蜂浅,通过综合形态分析,两者差异较显著。

熊蜂

十一、熊蜂

熊蜂是熊蜂属一类多食性的社会性昆虫,为多种植物特别是豆科、茄科植物的重要授粉者,世界上已知的种类有500余种,自然分布区域遍及除了南极和大洋洲以外的整个大陆,集中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和亚寒带,适应于寒冷、湿润的气候。我国的熊蜂不少于150种,分布极广,而其中尤以东北地区和新疆分布种类丰富。

麦蜂

十二、麦蜂

麦蜂是属于蜜蜂科的一种昆虫,没有刺针,但有可以嚼咬的上颚,群体生活,在枯木甚至在白蚁的巢穴里筑巢,全世界已知有500多种,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巴西、澳大利亚等国的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我国仅在海南和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中。

无刺蜂

十三、无刺蜂

无刺蜂是无刺蜂属的一种昆虫,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为热带地区植物的传粉昆虫之一,在我国已记录的无刺蜂有10多种,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海南和台湾,体长3~5毫米,少数可达10毫米,体呈黑色、体表光滑,头大、多数宽大于长,口器发达,中唇舌长。

壁蜂

十四、壁蜂

壁蜂是壁蜂属的一类昆虫,有许多种,紫壁蜂、凹唇壁蜂、角额壁蜂、叉壁蜂、壮壁蜂等都是这个大家庭的成员,经过人工驯化后具有许多适宜果蔬授粉的优点,1年1代,自然生存,繁殖力强,性温和,无需喂养,一年中有320天左右在管巢中生活,在管巢外授粉活动中生活40天左右,便于放养管理。

切叶蜂

十五、切叶蜂

切叶蜂是蜜蜂总科中长口器的进化类群之一,为重要农、林、牧业植物的重要传粉蜜蜂,外形同蜜蜂相似,但这类昆虫最明显的特征是腹部生有一簇金黄色的短毛,由于常从植物的叶子上切取半圆形的小片带进蜂巢内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