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管理容易存在哪些失误 如何提高母猪繁殖性

母猪管理容易存在哪些失误

保持母猪良好繁殖机能,可大大提高养猪生产技术指标,但现在许多养殖户对母猪管理存在问题,在此,我们介绍一下母猪管理容易存在哪些失误,以及如何提高母猪繁殖性能。

一、母猪选择失误

母猪选择失误

一些猪场母猪群出现多元化:即二元杂交,三元杂交,甚至多元杂交。这样造成的问题有:

1、育肥猪群,身材有高有低,有长有短、有胖有瘦。毛色有白色,红色,黑红色。生长速度有快有慢、大小不匀。猪群整齐度差,没卖像,猪价上不去。

2、发情不正常,该发情的不发情,发情表现不明显,配种率不高,产仔率低。

3、生产效益差,全群料肉比一般要高出0.2:1,日增重可降低100~200克/天。

二、母猪饲料选择失误

母猪饲料选择失误

1、育肥猪饲料饲喂母猪。种猪和育肥猪的用途,营养标准及饲养管理方法都不相同,这就决定母住猪必须使用专用饲料,以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

2、自配营养不完全的饲料喂母猪。一些猪场大量使用本地资源,配制母猪饲料,力求饲料成本最低化,这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影响很大,有的长期消瘦、使用寿命缩短。

三、母猪饲养管理失误

母猪饲养管理失误

1、后备母猪:一是将其视为育肥猪,任其自由采食,造成母猪体膘过大,影响繁殖技能。而是将其视同基础母猪,以最差饲料饲喂之,造成母猪瘦弱,生长发育不良。

2、基本母猪:一是用配合饲料充分饲养,造成营养过剩,母猪肥胖。二是过分限饲,造成营养不足,母猪瘦弱。

3、猪舍环境卫生差:母猪易患皮肤病等,由于全身污水,很容易通过奶水,体表将病原传递给仔猪。也可通过交配将病原传递给公猪。

4、母猪淘汰不及时:有的年龄较大,产仔明显减少。有的长期不发情,多次配种不孕:有的生殖道炎症,久治不孕等等仍继续饲养,不及时淘汰。

5、母猪群体结构不合理:正常的母猪结构应该是第一胎和多胎比例较少,第2-7胎所占比例较大,一般可达70%以上,才能有较好的繁殖指标。

四、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

1、根据当地疫情及引种场防疫情况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如每周消毒一次。平时保持清洁卫生。针对性地开展猪瘟,伪狂犬、细小病毒、乙脑、链球菌等病免疫。

2、规范饲养管理技术

(1)饲料给予方法:断奶后母猪除前二日减料外,至配种前增加饲料量至3.5千克左右,尽快复膘。妊娠初、中期日喂量在2.5千克。妊娠后期增加饲喂量1千克。泌乳期前5日适当减料外,日投料5千克左右。常年保证供应青绿饲料。

(2)保持母猪正常体况:防止母猪肥膘或过瘦。在哺乳阶段,母猪体重减少(产后体重至断奶时体重)控制在10千克左右。

(3)后备母猪管理:体重120千克左右,月龄7-8月龄,第二至第三个发情周期配种。实行群饲,日喂量2.5千克。100千克后限饲,避免形成多余脂肪,给予适当运动场所。

(4)提高母猪年产窝数:一是母猪适时断奶,二是缩短母猪发情配种间隔天数。对分娩哺乳期母猪管理重点是必须将母猪体重差控制在15千克以内,这样母猪体力消耗不大,利于断奶后尽快发情。断奶至配种期间的管理重点是利用公猪效应等多种手段刺激母猪发情,即将公驱赶至配种舍利用公猪叫声,异性气味来达到此目的。此外配种舍应注意防寒保暖,良好的光照,群饲,可促进母猪发情,增加排卵数。配种后的管理重点是刚配种后饲料的给量要限制,配种半月和45天左右进行二次受胎检查,尽早发现母猪是否受胎。

(5)增加母猪产仔头数:主要抓适时配种,有资料表明,母猪发情在允许公猪爬跨开始后的12小时左右配种,产仔数和受胎率最高。实际操作一般在母猪允许公猪爬跨开始6-24小时内配种。母猪过肥或过瘦,妊娠前期饲料给量过多,应激反应和发热等因素将影响产仔数。妊娠末期增加10-20%饲料量,可增加产仔数和初生重。

(6)提高母猪分娩率:影响母猪分娩率的直接原因是母猪配种后不受胎发生反情。因此加强母猪群管理,减少配种后返情频率,可提高母猪受胎率。避免母猪返情的措施:配种前期(受胎40日龄内)返情原因主要有交配时间不适时,公猪精液品质不良,母猪过肥或过瘦受精卵不易着床。交配后管理不当、投料过多、应激等。认真按免疫程序搞好预防接种,淘汰无病因流产母猪,可大大减少母猪返情频率。

(7)整顿母猪群,建立良好母猪产龄结构:一般母猪3-5胎繁殖性能最好,8-9胎淘汰,理论上讲,母猪平均胎次4胎左右才能使猪场保持高水平繁殖成绩,母猪年淘汰率保持在25-30%。母猪的淘汰标准有,10产以上老年母猪(产仔、哺乳性能良好母猪可续留1-2胎)。疾病,如子宫炎久治不愈,传染病难以治疗,多因性多次流产和连续3次以上返情。后备母猪11月龄以上不发情,催情无效。断奶2周后不发情,2次催情无效。配种后未受胎,不发情3个月以上。连续3次发情3次交配不受胎。连续3胎产仔数低于8头,且仔猪不整齐。异常分娩,如子宫脱出,连续二胎难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