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竹,又名南天竺(学名:Nandina domestica),属小檗科南天竹属,原产于中国、日本,原名南天烛,始见于《图经本草》,至明代《通雅》始称南天竹。常绿灌木,枝干挺拔如竹,羽叶开展而秀美,夏季开白花或粉红色花,秋冬时节转为红色,异常绚丽,穗状果序上红果累累,鲜艳夺目。宋代杨巽斋诗云:“花发朱明雨后天,结成红颗更轻圆,人间热恼谁医得,只要轻香净业缘,”形容夏日雨后盛开的小白花,枝头结满可爱的小圆果,使人忘却了夏日酷暑,小花的馨香解除了烦恼,带来了快乐。在日本,南天竹有消灾解厄的意涵,是受欢迎的年花之一。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约2m,茎直立,圆柱形,丛生,分枝少,幼嫩部分常红。叶互生,革质有光泽;叶柄基部膨大呈鞘状;叶通常为三回羽状复叶,长30-50cm,小叶3-5片,小叶片椭圆状披针形,长3-7cm,宽1-1.5cm,先端渐尖,基闻楔形,全缘,两面深绿色,冬季常变为红色。花成大型圆锥花序,长13-25cm,花直径约6mm,萼片多数,每轮3片,内两面三刀轮呈白色花瓣状;雄蕊6,离生,花药纵裂;子房1室,有2个胚珠,花柱短。浆果球形,熟时红色或有时黄色,直径6-7mm,内含种子2颗,种子扁圆形。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长习性
南天竹性喜温暖及湿润的环境,比较耐阴。也耐寒。容易养护。栽培土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对水分要求不甚严格,既能耐湿也能耐旱。比较喜肥,可多施磷、钾肥。生长期每月施1~2次液肥。盆栽植株观赏几年后,枝叶老化脱落,可整型修剪,一般主茎留15cm左右便可,4月修剪,秋后可恢复到1m高,并且树冠丰满。
常绿灌木。土壤。花期5-7月。野生于疏林及灌木丛中,也多栽于庭园。强光下叶色变红。适宜在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生长。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长江流域及陕西,河南潢川卜塔集镇 ·河北、山东、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国外日本、印度也有种植。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
湿热黄疸、胃肠炎、尿路感染、眼结合膜炎、咳嗽、喘气、百日咳、食积、腹泻、尿血、腰肌劳损。
《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止喘,兴奋强壮。"
根、茎:清热除湿,通经活络。用于感冒发热,眼结膜炎,肺热咳嗽,湿热黄疸,急性胃肠炎,尿路感染,跌打损伤。
果:苦,平。有小毒。止咳平喘。用于咳嗽,哮喘,百日咳。
【用法用量】根、茎15~50克;果3钱。
注意禁忌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中毒症状为兴奋,脉搏先快后慢、且不规则、血压下降、肌肉痉挛、呼吸麻痹、昏迷等。
临床应用
南天竹含多种生物碱。茎、根含有南天竹碱、小檗碱;茎含原阿片碱,异南天竹碱。另外,茎和叶含木兰碱;果实含异可利定碱、原阿片碱。叶、花蕾及果实均含有氢氰酸。叶尚含穗花杉双黄酮、南天竹甙A及南天竹甙B。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南天竹碱、南丁宁碱对冷血动物(蛙)可引起吗啡样麻醉作用;对温血动物(小鼠、犬)小量时引起轻度麻醉,大量时引起痉挛(阵挛型及强直性),犬有流涎、呃逆、大便失禁等;脊髓的反射性增高,最后则陷于麻痹。
南丁宁碱之作用较南天竹碱为弱。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南天竹碱、南丁宁碱均有抑制心脏的作用。对离体蛙、兔心脏均有直接的麻痹作用,阿托品不能影响之。毒毛旋花子素有一定的拮抗作用,肾上腺素次之。南天竹碱对血管之作用,报道不一,有云对离体蟾蜍下肢灌流有扩张作用,但也有报道,无论对离体蟾蜍或兔之血管灌流,影响不显著,可能系提出之生物碱皆属不纯物所致。南丁宁碱对离体兔耳或蛙下肢血管皆无影响。对兔静脉注射,皆可引起血压下降,此乃由于心脏受抑制所致,最后死于心脏麻痹。
对平滑肌的作用南天竹碱能使豚鼠在位肠管紧张度上升,但对离体肠管之作用则相反;对离体兔子宫小量兴奋、大量麻痹。南丁宁碱对离体的兔肠及子宫、犬肠管,皆为小量兴奋、大量抑制;对在位兔肠及子宫,则仅见兴奋作用,(开始时可见有短暂之抑制),强度随剂量而增加;此作用点在植物神经末梢及肌肉两方面。
其他作用南天竹碱、南丁宁碱对横纹肌有直接麻痹作用,与箭毒不同。最初曾报告有局部麻醉作用,但被否定,二种生物碱对呼吸中枢有抑制或麻痹作用。有人提出,南天竹碱具有吗啡样的菲类结构,对神经系统的作用较强;南丁宁碱具有原小檗碱样结构,属于原浆毒,对心肌、骨胳肌作用较强,而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较弱。
常用药方
治小儿天哮:经霜天烛子、蜡梅花各三钱,水蜒蚰一条。俱预收,临用水煎服。(《三奇方》)
治百日咳:南天竹干果实三至五钱。水煎调冰糖服。(《福建中草药》)
治三阴疟:南天竹隔年陈子,蒸熟。每岁一粒,每早晨白汤下。(《文堂集验方》)
治下疳久而溃烂,名蜡烛疳:红把子烧存性一钱,梅花冰片五厘。麻油调搽。(王玷桂《不药良方》)
解砒毒,食砒垂死者:南天竹子四两,擂水服之。如无鲜者,即用于子一、二两煎汤服亦可。(《纲目拾遗》)
治八角虱:红杷子同水银捣烂擦之。亦可浸酒,去风痹。(《纲目拾遗》)
园林价值
南天竹,春赏嫩叶,夏观白花,秋冬观果,红白绿三色兼有,是十分难得的室内观叶、观花、观果植物,植于庭院或作盆栽,摆置门厅外侧或厅内池边,均显耀目。南天竹果枝常与盛开的腊梅、松枝一起瓶插,比喻松竹梅岁寒三友。在园林中常与山石、沿阶草、杜鹃配植成(南天竹果枝)丛植于庭院房前,草地边缘或园路转角处。
栽培技术
园林盆栽
南天竹为常绿灌木。多生于湿润的沟谷旁、疏林下或灌丛中,为钙质土壤指示植物。喜温暖多湿及通风良好的半阴环境。较耐寒。能耐微碱性土壤。花期五月到七月。野生于疏林及灌木丛中,也多栽于庭园。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也不耐旱。喜光,耐阴,强光下叶色变红。适宜含腐殖质的沙壤土生长。早在明清时期,南天竹就被列为古典庭园的造园植物,后又引檀于盆景,深受盆景界的酷爱。但是,这种常绿直立灌木,干高分枝少,春季长势极猛,外形难以控制,给盆景造型带来很大的不利。
短截。冬末春初,将采掘来的坯桩,按设计要求,选取高度适中的潜伏芽点,进行短截。第一年任其生长,第二年同期可剪去上年生的大部分枝梢,仅留最低处的一至二个枝条,以便新芽从枝腋处萌出。以后每年照此效法,避免主干逐年增高。这种做法对天竹结果也有益处。
针刺。春季萌芽期,待新芽长至二厘米长时,用针刺穿芽茎部,新芽每长一厘米,针刺一次。随着芽径的变粗,针刺次数增至二到四次。这样,可阻止新芽生长,促使干身或顶部再次萌芽。连续循环使用此法,新芽不断萌发,便可解决干少分枝的问题,缩短枝条长度,达到造型和控形要求。直至六月天竹开花前停止。这期间对丛生的天竹小苗要及时去除。
养护。为了确保整姿措施有效,天竹的养护管理必须得法。春季,天竹萌发需足够的光照和湿润的环境,因此不必遮荫;至七月后,需放置在凉爽庇荫之处,立秋后复出;入冬移入室内,盆土稍偏干,以便越冬。在施肥方面,从二月起,每月一至二次,至七月停止;饼肥和骨粉肥轮换使用,不可太多太浓。五月底可喷磷酸二氢钾一次。上述方法的实施,需全盘考虑。此法实用于长江中下游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