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桑专题 红桑图片 红桑功效作用

红桑是大戟科铁觅菜属植物。灌木,高1-4米;嫩枝被短毛。叶纸质,阔卵形,古铜绿色或浅红色,常有不规则的红色或紫色斑块顶端渐尖,基部圆钝,边缘具粗圆锯齿,下面沿叶脉具疏毛;托叶狭三角形,具短毛。夏、秋季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分布于山坡、沟边、路旁、田野。分布几乎遍于全国,长江流域尤多。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收敛止血。用于肠炎,痢疾,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外治痈疖疮疡,皮炎湿疹。

红桑

红桑形态特征

灌木,高1-4米;嫩枝被短毛。叶纸质,阔卵形,古铜绿色或浅红色,常有不规则的红色或紫色斑块,长10-18厘米,宽6-1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钝,边缘具粗圆锯齿,下面沿叶脉具疏毛;基出脉3-5条;叶柄长2-3厘米,具疏毛;托叶狭三角形,长约8毫米,基部宽2-3毫米,具短毛。

雌雄同株,通常雌雄花异序,雄花序长10-20厘米,各部均被微柔毛,苞片卵形,长约1毫米,苞腋具雄花9-17朵,排成团伞花序;雌花序长5-10厘米,花序梗长约2厘米,雌花苞片阔卵形,长5毫米,宽约8毫米具粗齿7-11枚,苞腋具雌花1(-2)朵;花梗无;雄花:花萼裂片4枚,长卵形,长约0.7毫米;雄蕊8枚;花梗长约1毫米;雌花:萼片3-4枚,长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0.5-1毫米,具缘毛;子房密生毛,花柱3,长6-7毫米,撕裂9-15条。花期几全年。蒴果直径约4毫米,具3个分果爿,疏生具基的长毛;种子球形,直径约2毫米平滑。

红桑

红桑生长环境

较典型的热带树种,喜高温多湿,抗寒力低,不耐霜冻。当气温10℃以下时,叶片即有轻度寒害,遇长期6-8℃低温,植株严重受害。中国国仅海南、台湾及大陆最南端,可作露地栽培,其余均只宜盆栽,在温室或室内越冬,室温不低于12℃。喜光,不耐荫蔽,不宜长期在室内栽培。

对土壤水肥条件的要求较高,要求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枝密叶大,冠形饱满;干旱贫瘠土生长不良。盆栽宜用塘泥或森林土,施钙镁磷肥拌腐熟饼肥作基肥,以后视叶片生长情况,喷施稀薄氮肥水,秋后停止施肥,盆土经常保持湿润。

红桑分布范围

原产于太平洋岛屿(波利尼西亚或斐济);现广泛栽培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的公园和庭园有栽培。

红桑繁殖方法

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热量偏低,花后难以结成种子,多用扦插法育苗。于3月下旬至4月下旬,选用1年生的健状枝条,截成每10厘米左右长一段作插穗,剪后浸水1-2小时,密插入湿沙床风。不加遮荫,保持湿润,约20天可发根发叶,1个半月左右,可移植至圃地培育。苗高10厘米左右时,摘除顶芽,促使早日萌发成丛冠形,入冬盖薄膜,翌年春可出圃上盆或露地栽植,也可秋季上盆或植入大容器内,置温棚内越冬。

红桑

红桑主要价值

观赏

红桑是热带庭园绿化的优良树种。在南方地区常作庭院、公园中的绿篱和观叶灌木,可配置在灌木丛中点缀色彩;长江流域以盆栽作室内观赏。

药用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大戟科植物红桑的叶。

功效:清热消肿。

主治:用于跌打损伤肿痛、烧烫伤、痈肿疮毒。

性味归经:辛、苦,凉。入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 15一30克,水煎服。外用:研末油调外敷;或用煎液湿敷伤口。

功能主治

止血,活血。治月经不调,崩漏,咯血,衄血,尿血,疮痈肿毒。①《东北药植志》:止血。

②《黑龙江中药》:用于月经不调,妇女血病。

③《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月经不调,崩漏,肺结核咯血,尿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克;或熬膏。

食疗

红桑营养丰富,增强体质,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所含的蛋白质比牛奶更能充分被人体吸收,所含胡萝卜素比茄果类高2倍以上,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强身健体,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长寿菜”之称。

红桑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其铁的含量是菠菜的1倍,钙的含量则是3倍,为鲜蔬菜中的校校者。更重要的是,红桑中不含草酸,所含钙、铁进入人体后很容易被吸收利用。因此,红桑能促进小儿的生长发育,对骨折的愈合具有一定的食疗价值。


上一篇:彩叶凤梨    目录    下一篇:青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