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抽窝这个事,需要注意这些事项

遛鱼 抽窝

说起抽窝,大多数钓友,下意识的反应,这应该是是黑坑、竞技钓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打窝方式,因为频率快,单位时间内能将大量的散炮料打到窝点,能快速形成雾化区域,而且是自水面到水底的立体雾化区域,在黑坑抢鱼、竞技钓中,可以说是必备技巧;这种观点,对也不对,因为抽窝这种技法,适用水域,可不仅仅局限于黑坑和竞技钓;

要说抽窝子的好处,除了能快速抽出立体雾化区域,其实深层次的优势有三点,第一点,抽窝等于打窝,但是又不同于传统打窝,抽窝的可以快速发窝,因为立体雾化区域,能吸引钓点附近30平米左右的区域,这一点,是传统打窝方式不能媲美的;第二点,抽窝的料,大多重雾化,实料很少,被雾化料吸引进窝的鱼群,在窝子里找不到多少实料,所以会看开口先抢食钩饵,中鱼的速度和概率比传统打窝方式效率要高一些;第三点,抽窝的方法打窝,只要能保持频率,在窝点附近鱼群没有被钓完之前,基本上不会出现停口,因为几乎没有实料,所以鱼群会因为吃不饱,但是始终有香味驻留在窝子里,所以会一直围绕着窝子等着觅食。

既然抽窝子的优势这么多,那么在野钓水域,为什么用这种方式施钓的钓友,并不是很多呢?因为抽窝这种技法,缺点也是很明显,第一是容易招惹小鱼,因为野外水域,小鱼多、杂鱼多,而抽窝的饵料,雾化极好,不管饵料味型是什么样的,都容易招惹小杂鱼;第二,如果抽窝的窝点,附近的鱼群极稀疏,则雾化料很容易沉落水底,落在水底的雾化料,很容易发酵,导致水底缺氧,后果就不言而喻了;第三,抽窝是一个很枯燥的事情,有鱼没鱼,都要保持一个陪你率,否则诱钓效果很不好;抽窝后,想要有不错的效果,那就需要注意以下注意事项了。

【一】抽窝子使用的饵料,味型很有讲究

抽窝子的饵料,味型既要统一,又要有所区别;所谓的味型要统一,是指不管是钓饵,还是散炮料,味型的大体方向,最好是一致的,比如钓饵配好,香为主,腥味辅,略带一点甜酸,那么窝料的配置上,大体也要按照这个方向,如果钓饵和窝料的味型不一致,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窝子有鱼,但是不给口;要么就是窝料不对味,完全凭钓饵的味型把鱼吸引进窝,所以鱼口极慢,进窝鱼极少。

我们可以这样操作,先配钓饵,未加水前,分为两份,一份做钓饵,一份按照体积比,1:2~2.5左右,添加基础料,如饲料面、黄面就可以,然后再按整体的体积比,添加10~15%左右的雪花粉,按照体积比1:0.25~0.35左右,添加开饵水,就可以正常使用了,如果野钓水域水面很大,那就最好按照整体饵料体积比的3~5%左右,添加一点酒米,同时添加体积比5~10左右的拉丝粉,这样既有实料,也有虚料,味型诱鱼,实料留鱼,钓饵味型浓郁,和散炮料味型大体一致,能刺激进窝鱼开口抢食钩饵。

【二】抽窝的频率,要根据鱼口的快慢,灵活调整

一说抽窝,很多钓友都认为,快速、高频率才是抽窝,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抽窝是需要讲究节奏的,快慢都要根据鱼情来调整;如果抽窝伊始,因为料还没有进水,那就需要快速的把饵料打到水中,需要做的,就快而急的打出雾化区域,但是间隔周期,是有讲究的,并不适宜一昧快打、快抽;当窝子里的雾化料,浓度已经开始影响水色了,那不管有没有鱼口,都需要放缓抽窝的节奏。

同时,有鱼给口后,并不代表抽窝就要结束,而是应该给口2~3次之后,就要及时补窝,这个时候抽窝的频率,就要保持一个固定,这个固定主要是以时间间隔为主,可以有点误差,但是不宜超过太久,正常情况下,鱼口略慢时,就要开始抽窝,并且以此作为参照,不管有口没口,最好都要按照这个时间间隔抽窝,一直到鱼口快,再次做调整。

【三】抽窝到底抽集中,还是抽分散,这要根据具体鱼情来操作

说起抽窝的精准性,最早先的做法,是讲究抽窝要集中,最好是杆杆抽到一个点,误差分散,不宜超过一个海碗大小的区域,但是这种说法和做法,是有客观因素的;不管是黑坑钓,还是竞技钓,钓位间隔的间距,都是有定数的,所以,抽窝子,把鱼群控制在自己的钓点离,越精准,效果越好,最起码也要做到自己钓不到,也不能让别人钓点里把鱼聚集起来;所以集中、精准,就是优势了。

但是在野外水域,这种做法,并不一定适合鱼情,如果抽窝伊始,没多少次,就有鱼口,那么抽窝抽的集中、精准,是有好处的;但是如果抽窝已经十几杆,还没有给口,那说明我们挑选的钓点附近,没有大规模的鱼群,所以就建议以钓点为重心,前后左右,或伞状、或梅花状,这样可以增加雾化区域,扩大诱鱼的区域,但是一旦有连续的鱼口后,则要继续集中抽窝,让窝料效果中,把鱼群集中,等到鱼口慢了,则继续扩大雾化区域。

抽窝子这个事,并不能一言蔽之,根据实战时,水情、鱼情,甚至是钓鱼人的基本功不同,做出来的效果,都会有差异,运气好,快速发窝,快速上鱼,连竿爆护都是等闲,运气不好,光是小鱼闹窝,都能把人闹腾崩溃了,所以,在实战时,到底用不用,怎么用,这还得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