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现有科技所能发现的唯一一颗有着生命体存在星球,在这个由万千物种集聚的大家庭里,人类无疑是主宰级的存在。
但是在这个充满着生机的星球里,随着科技的发展,环境的破坏。许多物种因为这些因素,由繁盛走向濒危,甚至灭亡!
中国境内有多少种鱼?
在这个星球上,生存着数量数不胜数的物种,陆地生物,水生生物等等。单单就水生物中的鱼类而言,光中国的鱼类品种就达到了2300多种(这还是有调查记载的数量)。其中中国的淡水鱼类就有多达804种,而在中国,鱼类也被划分为了几大类。鲤形目;鲶形目;鲈形目;鲑形目;以及鲟形目等7个主要品种。
其中鲤形目鱼类有632种,占总数的77.2%;其次是鲶形目鱼类共84种,占总数的10.4%;鲈形目鱼类56 种,占总数的6.9%;鲑形目鱼类22种,占总数的2.7%;鲟形目7种。而在如此之多的内陆淡水种里,常见和产量多的主要淡水经济鱼类有 50 多种。
但是,随着科技发展的需要,人类的建设范围扩大。对于自然环境的征用因素,国内许多稀有鱼种的处境也越来越不容乐观了,珍惜鱼种白鲟的消失就是最好的证明,活了上亿年,却在改革开放以后的短短几十年时间了,因为众多大坝的拦截,最终彻底消失在了地球上。
不过随着时代发展的逐步稳定,我们不光在摄取,同样也开始步入了回馈时代。增殖放流,禁渔禁钓。而长江十年禁渔,也引领着各地各大知名水域相继效仿,这无不是在告诉自然,我们没有一味地取,我们记得那是你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随着禁渔指令的下达开始,目前而言国内多种稀有鱼种的日子也变得越来越好过了,仅长江段,就不断地传来了白豚戏水,中华鲟游走的场景!
但是,即便如此,有这么一种中国特有鱼种,整整30多年过去了,依然踪迹难寻,就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它是谁呢?
80年代的一面之缘,30多年后依然不见其“鯮”!
鯮鱼,又称尖头鳡、剑鳡、俗名马头鲸,体细长、呈圆筒状,下颌稍长于上颌,齿既尖又长,鳞片密而细小;背部灰黑色,胸鳍微红色,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属大型的肉食性凶猛鱼类,以捕食个体较小的鱼虾及其他水生动物为生。游泳能力强,生长速度快,一龄鱼可达50厘米长,体重1千克;三龄鱼可达66厘米长,体重3.5千克。最长体长可长到2米,体重能达到50公斤!
鯮鱼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闽江及其支流水系,也少见于湖泊,与鰔鱼有着亲缘关系!
鯮鱼属中国特有鱼种,其肉质细嫩、少刺,在早期也是被列为了鱼类肉质之中的上等食材之一,同时也是当时的主要经济型鱼类。在《中国小吃》中记载里,就有一道著名小吃,它的原材料就是鯮鱼,它就是鯮鱼饼。而如今因为鯮鱼的稀有甚至可能消失这一事后,这道著名小吃也就消失在了民众的视线里!
对于鯮鱼的减少、消失,那绝对不是偶然形成的。由于鯮鱼和鰔鱼一样,都是属于凶猛性鱼类,所以一旦在鱼塘,或者小型水库有发现其踪迹。那绝对会是清理的第一关键所在。毕竟,它们对于养殖水域里的鱼类危害性太大,即便如青草鲢鳙这样的四大家族而言,它们依然会对其造成相当大的破坏。
同时由于唯美问题,在野外鯮鱼也成了捕捞的首选目标之一,如此一来,过度的捕捞,建设对水域的拦截。已经对鯮鱼的生活习惯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损害,加之以前的重视度不够,如今的鯮鱼也成了濒危物种。而眼下而言,记录在案的鯮鱼踪迹距今也有30多年了。至此以后,鯮鱼踪迹越发稀少,甚至是无“鯮”可寻!
小料记载:
•在1962年6月,长江干流的某湖口出水过一尾大型鯮鱼,个体身长达168㎝,体重50㎏!
•1983年6月在珠江上游的西江,曾捕获过一条全长156㎝、重45㎏大型鯮鱼,经测量显示其年龄大约在15龄左右,而这也是目前所记录在内最近一次鯮鱼踪迹了!
至此之后,2004年及2005年在洞庭湖流域、2009年在长江干流芜湖段、2006年-2008年在珠江干流肇庆段、2009年在赣江峡江的多次鱼类多样性调查行动中,均未能采集到鯮鱼样本。即便如今禁渔十年也好,环境改善也罢,到底鯮鱼是否还存在于这个地球上,真的是谁也不得而知了。
文章最后
建设发展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是毋庸置疑的,毕竟发展需要资源,而资源有需要挖掘。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会给自然界的物种带来破坏,可是没有一定的牺牲,又如何能换来现在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人类又怎么能继续生存下去呢。
但是,人类也知道保护,也懂得回馈。随着发展的逐步稳定,补偿,改变也随之而来。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鯮鱼不会消失在这个地球上,只是可能出于对种族的保护,它们藏到了它们认为较为安全的地方。而如今这十年禁渔,也许就是它们能否重新繁衍种族的希望所在。相信不久的将来,鯮鱼会回归我们的视野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