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商品饵很普及,但是仍然有很大一部分钓友不愿意使用商品饵,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嫌麻烦,配饵什么的,哪里有蚯蚓、麦粒、玉米粒好用。
第二个,则是用不好,尤其是那些用料多,比例繁琐的配方,用几乎一比一的方式,配好了饵、加好了水,结果完全没啥用,就是钓不到鱼。
第一种原因,我们不好评价,只能说萝卜咸菜,各有所爱,但是第二种原因,这就值得说道一下,因为商品饵之所以能普及,要真说完全没用,这就侮辱了大部分钓友的智商了。
但是,为什么别人用连杆爆护,自己用颗粒无收,打龟连连,其实我们不妨从商品饵,也就是饵料的三个层面去分析一下。
饵料的状态,严格来说有三个,第一个,是软硬,第二个是粘和度,第三个是溶散和雾化,饵料配方一样,只能说味型上可能趋近一致,但是状态不一样,诱鱼的效果,是有一定差异性的。
一、软硬
饵料太软,适口性效果会很好,方便鱼顺利吞咽,但是,软饵往往体积不大,而且很容易脱钩,对个头较小的鱼,以及进窝鱼较多的时候,饵料很容易提前脱落,附钩性太好,又容易招惹小鱼闹窝。
如果饵料比较硬,适口性差不说,附钩性不好,也会提前脱落,附钩性太好,又不容易吞咽,刺鱼成功率会很低。
二、粘合度
严格来说,饵料的粘合其实和饵料的溶散和雾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之所以单独提出来,是因为饵料的粘合效果,决定了两个因素,一是附钩性,而是控制溶散速度。
粘合度太高,附钩性有保障,但是鱼的吞咽、食口效果非常糟糕,甚至会因为粘合效果太好,鱼吞咽后就会快速吐出。
粘合度太差,饵料会提前溶散、脱落,不仅严重干扰了漂相,就实战而言,相当于空钩钓鱼,诱鱼效果可想而知。
三、饵料的溶散和雾化
其实这是最容易被钓友们误解的,总认为饵料雾化好、溶散快就是好饵料,其实不然,
饵料溶散、雾化太慢,诱鱼效果就比较糟糕,但是不容易惊鱼,非常适合守钓,反之,饵料溶散太快、雾化太好,诱鱼效果很出色,但是很容易招惹小鱼。
如果钓小鱼,还能依托鱼钩上残留的饵料保持一定的中钩率,钓大鱼,这点残留,就是空钩钓鱼,能钓到鱼才奇怪。
从上述的三个层面,是不是觉得饵料怎么用都不合适,那为什么高手或者老鸟使用,就连杆中鱼,一条又一条呢?原因有两个。
原因一、对常用饵料的三个基础状态能做到掌控自如
很多钓友对饵料的配方有一个误区,就是配方中饵料的数量越多,配出来的饵料,诱鱼效果就越厉害,其实这是典型的火锅思维。
真正的老鸟或者高手,是不太愿意这样用饵的,原因很简单,饵料种类多了,基础状态很难把控,举个例子。
鬼5可以单开钓鲫鱼用,但是很多钓友则认为这就是状态饵,类似这种情况的,还有很多,但是,我们真的用来调状态,拉丝粉的效果肯定比鬼5要好。
事实上,不同的饵料,哪怕是同厂的,换个配方,状态饵的添加比例都有所不同,比如钓鱼人早期饵料,醒饵时间5分钟足以。
后继工艺升级之后,醒饵少于6~8分钟,根本就没办法用,其他厂家的饵料也都有类似情况。
所以,如果我们能把常用饵料的上述三种基本状态做到自由把控,想让软硬随心、溶散速度精准、粘合效果灵活,那我们距离高手,就之差一步了,而这一步,就是第二个原因。
原因二、学会试饵
阐述这个原因之前,我们不妨考虑这么一个问题,10杯水里有一杯糖水,不考虑运气因素,我们最少需要试几次才能找到这杯糖水呢?答案回头再说。
很多高手和老鸟之所以用商品饵钓鱼钓得好,就是因为掌握了经常使用饵料的基本状态之后,习惯性的试饵。
什么意思呢?按较淡的饵料味型先开饵试试,没有鱼口,说明饵料不够香,味型浓度不够,香型饵加一倍,再试试,最多2~3次,就有进窝迹象。
然后根据鱼口情况、饵料脱钩速度、漂相的反馈情况,在调整饵料的状态,也是最多2~3次,饵料也就对路了。
没有哪个高手,在陌生的水域,随便开个饵,就能连杆爆护,谁说自己行,这是真的在吹牛。写到这里,肯定有不少钓友会吐槽,这么多次试饵,是不是就到中午了?
先开饵、醒饵,然后调漂,调漂好了饵也好了,5~10分钟没有进窝迹象,同时按香型饵加一倍、加两倍、加三倍开三团饵,原来的窝料抽窝,再过5分钟醒饵成功之后,挨个试试。
每个饵料试上10分钟,全部试完了,如果还是没有鱼口,那就是找的钓位有问题,反之,最多也就是30分钟左右就能试出合适的饵料味型。
根据鱼情、鱼口、漂相调整状态,简单点说,就是饵料打散了,拍点水,再次打揉,亦或者蘸点酒米,费时3分钟都用不了,那么问题来了,从第一次开饵到找到对路的饵料味型和状态,前后也就是40分钟左右,真的很浪费时间么?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钓得到鱼,也许是运气,但是钓不到鱼,除开电网等因素,那大多部分都是因为懒而已,真的愿意动手试上几次,只要运气不太差,最多二十几分钟就能配出合适的饵料。
耽误二三十分钟,能让自己酣畅淋漓的地连杆至少一个小时,这都做不到,那还是回家玩游戏去吧,钓鱼这事,真的不合适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