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是一个很矛盾的事情,因为运气比技术更重要,也就是所谓的屁股决定渔获,运气好,屁股坐的正,菜鸟都能爆护,运气不好,屁股坐不正,大师一样颗粒无收,偏偏这种事,没有任何规律可言;
所以我们每一个钓鱼人,都力求完善每一个细节,虽然这有点失去了钓鱼的休闲乐趣,但是为了最终目标--渔获,倒也不算什么大事;饵料,是钓鱼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几乎每一个钓友都会将这个环节视为重中之重,而关于饵料的深层次细节,就算是不少老鸟也会视若无睹,最后的结果,就是明明可以爆护的饵料,结果还是空军;那么,到底是怎么样的细节,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渔获呢?
细节一、饵团的形状
大多数钓友,对饵团的形状,是没什么概念的,只要饵团能附钩,能包裹住鱼钩,甩动鱼钩,饵团不脱落,这就应该算是不错了,至于下水后的情况,那就是状态上的问题了;其实这里面有不少小讲究,饵团的形状不同,入水后结果不同;
举个例子,很多新手挂搓饵,因为习惯性地搓一下,会将饵团搓成两头尖的条状,这样的好处,是附钩性很好,但是这样的饵团,进水之后,两头一触水,就会溶散,根本谈不上雾化,剩余在钩底的饵料,则是因为包裹钩底的体积比较大,沉底才开始雾化、溶散,如果用来钓鲫鱼、白条,基本上就不存在诱钓的效果,而用在黑客、打快鱼的时候,则能做到诱钓一体;而且吞钩鱼吸食条状饵团时,出现顿口的频率还比较高;
而水滴状的饵团,因为比较好捏出来,包裹鱼钩也比较多,也深受钓友们青睐,但是这种饵团的缺点很明显,进窝鱼如果体型小,嘴唇张开时无法一次性将钩饵吞咽,则很容易出现碎口、杂口漂讯,但是一旦能吞下去,浮漂会马上有动作,而且黑漂死口会更多一些,这又是条状饵团不能媲美的;
诸如此类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散炮捏成三角体,不容易脱钩,但是进水后又极易雾化炸开,如我们钓蘸麻团时,葫芦形的饵团,麻团脱落的整体时间间隔会最久,简而言之,饵团的形状不同,用的好,就是帮手,用不好,反而会丧失好饵料诱鱼的效果,造成诱而不聚,聚而不吃的后果;
细节二、过于强调雾化好,溶散好,殊不知太好的雾化,反而容易惊鱼
很多钓友对商品饵有一个较大的误区,就是饵料一定要雾化好,溶散好,只要饵料雾化好、溶散好,那就是好配方;其实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了,饵料好坏,从两方面来看,第一,要味型好,能快速将鱼诱进窝子,第二,要状态好,能聚鱼还能留鱼;
诱鱼是味型上的事,自不必多提,状态好,这个概念就比较泛泛了,其实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这个概念,第一个,就是合适的雾化状态,吸引合适的鱼种,比如鲫鱼喜欢吃絮状物,主要原因是鲫鱼口张不开,但是太细碎、溶散太小的饵料,鲫鱼吃起来适口性也一般,反而是絮状的,能轻微挡口的饵料,鲫鱼的适口感就非常好,所以鲫鱼吃口多顿口;
而鲤草个头大,食量大,溶散快、雾化好,进嘴全是虚料,就算能诱鱼进窝,也无法留住鲤草,这个时候,饵料中一定要有相当比例的实料,而且饵团还不能雾化太快,这样至少要保证鲤草吞食进嘴的时候,有足够的异物感,简单的理解,就是吃到东西了;
所以在野钓的时候,谷麦的效果远比手食效果要好,甚至颗粒都比手食效果好,就是这个原因了,至于黑坑、竞技钓,那是因为养殖鱼从小就吃饲料颗粒,在争抢过程中,也习惯溶散的饵料,不能相提并论的;
细节三、下杆的频率是有讲究的
频率这个说法,其实是源于竞技钓比赛,相对于左右两边钓位的钓手,为了自己不被打闭口,会以略超过左右两边钓位抛竿频率,比如左右两边一分钟2~3竿,那么我们就要做到一分钟4~5竿左右;
只有频率打的略比左右两边钓位略快一些,窝子的聚诱效果才能更明显一些,但是,随着钓鱼实战经验的累加,我们会发现,频率抽得越快,钓点内溶散饵料的密度就越大,但并不代表进窝觅食的鱼就越多,而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黑坑、竞技池,野钓也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
原因是鱼进窝了,正在进食的时候,被频繁下杆的频率给惊吓了,严重点直接打成死窝也不是不可能;而夏秋时节,因为高温闷热,用手食频繁抽窝,会导致窝子附近,溶氧下降严重,附近的鱼群,本能的就不想进窝觅食;
所以总结的来说,进攻要有节奏,防守更要有节奏,当我们主动打频率诱聚的时候,不能 想打多快就多快,左右两边有人,就比左右两边略快一些即可,如果左右两边没有人,又或者是去野钓,那就保持一个固定的频率抛竿即可,这样容易给鱼一个节奏暗示,只要在频率间隔内下杆,是不会惊吓鱼群的;
同时,就算连杆给口的过程中,已经处于防守状态了,那么就更要重视补窝的频率,做到给鱼留出觅食、找饵,吃饵的时间余量,但是又不能长时间不补窝,让进窝鱼找不到吃的就散掉了,个中的节奏把控,每个钓鱼人经验不同,处理的思路也不同,这里就不多说了;
最后,很多钓友,往往把目光聚焦在饵料的配方上,也就是饵料的味型上,却忽略了实战时,很多小细节,搞得颗粒无收,其实钓鱼这个事,饵料的味型很重要,但是却又不是特别重要,因为味型略差、偏差一些,其实影响真的不大,反而是上述几个小细节,看似不起眼,但是做不好,做不到,就演砸了一出好戏,空军,也就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