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的作用有哪些?重要的环节动物,被誉为“生态系统工程师”!

蚯蚓的作用

蚯蚓是最常见的环节动物,别称地龙、曲蟮、坚蚕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寡毛纲陆栖无脊椎动物的统称,全世界约有3000多种,我国约有200多种,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下面小编就科普一下蚯蚓的作用有哪些吧!

蚯蚓

一、生活习性

1、喜暗畏光:蚯蚓喜居在潮湿、疏松且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白昼蛰居泥土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但对光线非常敏感,光照过强时会死亡,养殖时要搭棚遮光防止日光直射。

2、喜温畏寒:蚯蚓是变温动物,低于8℃时即停止生长发育,生存最适温度15~25℃,繁殖最适温度22~26℃,0~5℃冬眠,0℃以下冻死,40℃以上死亡,32℃以上停止生长。

3、喜湿怕干:蚯蚓喜欢潮湿、疏松且富含腐殖质的土壤,要求养殖床含水量60%以上,但蚯蚓怕积水,湿度过大对其呼吸不利,也畏盐,在盐浓度高的溶液中会因失水而死亡。

4、喜静畏动:蚯蚓喜欢安静的环境,要求噪音低且不能震动,受震动后会表现出不安、逃逸等现象,因此桥梁、公路等附近不宜养蚯蚓,生活在工矿周围的多生长不好或逃逸。

蚯蚓

二、作用论述

1、生态价值:蚯蚓对生态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一是蚯蚓挖穴松土、分泌粘液等为土壤中微生物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其二是蚯蚓取食(土壤中有机质)、消化、排泄(蚯蚓粪)等活动对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功不可没,因此蚯蚓也被生态学家称作“生态系统工程师”。

2、药用价值:蚯蚓是一味常见的中药材,俗称地龙、蠖蚓、竖蚕等,中医认为蚯蚓“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等功效,可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水肿尿少等病症”,自古即入药。

3、食用价值:蚯蚓有一定的食用价值,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研究表明蚯蚓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必需脂肪酸)含量非常高,非常符合现代人对食品营养的追求,以农副产品为饲料养殖的蚯蚓完全可作高营养食品。

4、饲料价值:蚯蚓是优质的天然饲料,源于蚯蚓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且含量可占干重的50~65%,同时蚯蚓中含18~20种氨基酸,其中10多种氨基酸更是禽畜必需氨基酸,因此蚯蚓是成本低但增产效果出色的动物性蛋白添加饲料,可广泛用于禽、畜、水产等养殖生产中。

蚯蚓

三、养殖品种

1、赤子爱胜蚓:赤子爱胜蚓俗称红蚯蚓,也是最常见的养殖蚯蚓,个体比较小,体长约60~160毫米,体宽约3~5毫米,体节约80~110个,环带一般呈橙红色或栗红色。

2、威廉环毛蚓:威廉环毛蚓俗称青蚯蚓、绿蚯蚓、威廉腔环蚓等,个体比较大,体长约90~250毫米,体宽约5~10毫米,背面呈青黄、灰绿或灰青色,背中线呈青灰色。

3、参状环毛蚓:参状环毛蚓俗称土蚯蚓,也是我国最常见的蚯蚓,个体比较大,体长约110~380毫米,体宽约5~12毫米,背部呈紫灰色,后部色稍浅,刚毛圈呈白色。

4、通俗环毛蚓:通俗环毛蚓俗称黑蚯蚓,也是南方最常见的蚯蚓,个体中等,体长约130~150毫米,体宽约5~7毫米,体节约102~110个,背色呈草绿色,背中线呈深青色。

蚯蚓

四、养殖方法

1、场地选择:人工养殖蚯蚓的设备简单,管理方便,可利用房前屋后、庭院空地以及旧木箱、废桶、盆罐、竹筐、砖池、育苗温床等,也可以利用蔬菜大田、果园、苗圃等。

2、养殖品种:养殖品种要根据地区、需要、条件等选择不同的蚯蚓品种,如菜园、果园、苗圃多的地区可选青蚯蚓,旧房多、荒地多、土地少的地区及城镇居民可选红蚯蚓。

3、放养密度:等腐熟好的饲料调节好湿度后开挖沟槽,然后均匀放入含卵块及幼体的蚯蚓种,上面再放上5厘米的饲料,密度可控制在2~2.5千克/平米或1~1.5万条/平米。

4、饵料投喂:及时喂给蚯蚓充足的饵料是保证蚯蚓快速生长的必要措施,投喂饵料时可将饵料采用堆块上投法,厚度10厘米,但不要将床面盖满,不求平整,以便分离蚯蚓。

5、养殖管理:蚯蚓的最佳生长温度约15~25℃,冬季可以将养殖床加厚到40~50厘米,饵料上盖稻草,稻草上面再加盖塑料布以保温、保湿,夏季尽量每天浇一次水降温。

6、适时采收:夏季每月采收一次,春、秋季节每1.5月采收一次,采收后及时补料,种蚓每年更新一次,养殖床每年换一次,以保蚓群的旺盛和防止自然发展造成种群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