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钓友会在休闲野钓中过于追求浮漂的灵敏度,用钩、用线、用漂总往小里配置,导致吃亏不少,钓起来不得心应手,影响鱼获。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盲目迷信、模仿竞技高手的技术,更可能是因为目前的台钓理论知识大部分是基于竞技比赛技术进行论述的,学会中没有悉心推敲理解,只是简单地生搬硬套。我想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野钓浮漂的选用,提出一个就大原则,希望以此让经验还欠缺的新手明白,休闲野钓与比赛是有区别的,不要走入误区。
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浮漂所起的作用不是局限于通过观察浮漂信号来及时把握扬竿时机,还可以用于探测水的深浅、水底地形平坎缓陡程度、探寻易于藏鱼的沟坎、有无水草障碍等;通过调目与钓目的配合,还可以达成双子线躺底、双钩到底、一钩到底一钩轻触底、一钩轻触底一钩离底、双钩离底等多种状态,满足我们不同情况下垂钓所要求的钩饵状态;而更为重要的在于浮漂对整个线组的控制作用,吃铅量大小直接决定所需配铅坠的重量,从而决定了铅坠和钩饵的下行速度,我们可以通过浮漂大小的不同选择控制钩饵的下行轨迹和速度,这对钩饵到位快慢和浮漂到位前鱼儿截食饵料难易程度都有很直接的影响。选择用漂,首重大小,其次才是长度、外型。
休闲野钓与竞技比赛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但无论竞技比赛还是休闲野钓,浮漂翻身站立前的接口信号都是比较难抓的,空竿率比较高,都愿意浮漂开始翻身后再开始抓信号。竞技比赛虽常有打飞铅、钓水皮等情况,却也一是因鱼口特别好,二是以速度弥补了空竿,休闲野钓极少遇上这种机会,绝大多数是钓底,浮钓也一般是钓定层。浮漂越大,越有利于钩饵快速到位,提高效率,也越有利于减少到位前小杂鱼的干扰。
若不考虑浮漂材质和工艺的影响,漂身体积大小与配铅大小是成正比的,而漂的大小和重量、铅坠的体积和重量、鱼线的粗细共同构成整个钓组的惯性和水阻,从而既决定了线组的稳定性,又直接影响钓组灵敏度,可见其中浮漂大小是主因。鱼吃饵力度、拉动幅度一般不大,线组的传递又对信号有所延迟和衰减,垂钓时所需要的灵敏度对选用大浮力浮漂作钓就形成很大制约。
竞技比赛用漂技巧是要明显高于休闲野钓的,整个技术要求都高于休闲野钓。竞技钓算是一种极限挑战了,追求的是一条、一克的胜负,自然标准更高,不象休闲野钓只求好的渔获、图玩得开心;竞技池的鱼情更为复杂多变,吃食更谨慎刁猾,鱼儿就饵经常变层,钓法上变化多端,从钓水皮,到钓半水、钓接口、钓离底、钓底,直至钓子线弯曲、铅坠触底、滑铅,各种情况都可能遇到,除了要求调钓上更为精细,对钩饵下降的速度控制也更为讲究,自然得讲究用漂大小。但因竞技池水深相差不大,水深超过2米的少,鱼咬钩力气又小,浮漂一般不会用到很大。
休闲野钓要把鱼钓好也是不容易的,对浮漂选用也很讲究。相比于竞技钓,休闲野钓水情更为复杂,水深从不足半米到五、六米深都有,所用手竿从短到3.6米、长到7、8米都可能用到;大水面受天气影响影响更大,常有风浪、水流、走水等问题影响,线组的稳定性不能不考虑;鱼情上,虽不象竞技池那么经常变层,但鱼种多,大小鱼都有,不似竞技池那样齐整、品种较一致,垂钓鲫鲤草青鳊等主要对象鱼时经常受小杂鱼干扰。野钓选择浮漂大小要结合所用钓具、钓法、天气、水情、鱼情多因素综合而定,但有一个基本思路:在满足灵敏度够用的前提下,不妨优先考虑使用浮力大些的浮漂,就大原则。而不是过分追求高灵敏度,总想着使用小漂。
一、何为灵敏度够用?
单就钓技而言,钓鱼是个追求客观条件制约下最终鱼获最大化的过程。户外垂钓常不可避免地受到风浪、水流、小杂鱼等问题干扰,而灵敏度与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法往往是相互抵触的,需要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此时灵敏度往往在我们还能接受的范围内向低的方向调整,以换取其它因素对钓鱼更有利,这就是我所说的灵敏度够用就行。无须每条鱼咬钩都有浮漂信号,甚至无须每条所钓对象鱼咬钩浮漂上都出信号、都想钓上来,要的是针对欲钓目标鱼,找出当时环境下最佳的钓组、最佳的钓法来作钓。脱离当时环境所设定的钓组、钓法都难取得好的效果。
迎风作钓是常有的,风力较大时,如果基本功不够,或者使用的是长竿,可能难把钩抛出去,抛到窝点的准确率也会降低,就可能把窝钓散,如果用的是大一号,或者大二、三号的浮漂,情况就明显改观,这就要牺牲灵敏度来迁就抛竿的便利性和准确性。
野钓中遇小杂鱼截食干扰较为常见,根据影响程度可以有多种应对措施,除了饵料和钓法的改变,往往须用大坠带动钩饵快速到位,采用大浮力漂悬坠钓是挺最常用的方法,此时虽说灵敏度下降不少,但比用铅坠触底、滑铅还是要灵敏的。更为严重的杂鱼干扰不得不用钓滑铅,虽采取换用小浮漂等方法来改善灵敏度,但比悬坠钓灵敏度还是低的。
风浪大或走水时,大漂明显比小漂要稳定,牺牲灵敏度就换得了稳定性。更为严重的走漂就需要调整钓法,象钓铅坠触底、钓滑铅等,灵敏度就更小。我们不能指望此时钓获量象风平浪静时一样好,只求在此情形下的最理想收获,上面就讲的应对顶风、应对小杂鱼也是同样的道理,即使失去了一部分有效鱼咬钩信号,最终结果也是当时条件下最好的。选用大漂也好,调整钓法也罢,都是为了适应当时的客观实际的。一早出钓也许风平浪静,但往往太阳一出来,风就会明显大起来,与其中途调整,不如一开始就用大点的浮漂。
通过上述分析就可以知道,野钓用漂在理念上就应该有个就大的意识。
二、灵敏度的弥补措施
当我们为了应对小杂鱼、风浪、走漂等情况采用了大漂,或改变了钓法,灵敏度却又不能满足需要、不足以反映鱼咬钩的信号时,我们就需要运用一些技巧来提高灵敏度。
1、缩短子线法
鱼拉动钩饵,得带动了铅坠才能传递信号到浮漂上,缩短子线可以明显提高灵敏度。铅坠触底钓法、滑铅钓法是必须缩短子线来弥补灵敏度的损失,悬坠钓时也常用到短子线。外出钓鱼时,我会常备几套短子线鲫鱼钩,用的是25厘米左右的鱼线拴成的,因为小杂鱼对钓鲫鱼是影响最大的,短子线可以减少钩饵到位前小杂鱼抢食的时机,还利于配合大漂使用。不过,子线短了,钩饵摆幅和隐蔽性自然变差,如有必要,可以将锁止铅坠的太空豆上移,上移量根据需要而定,因为八字环有重量,相当于一个小坠,这种调整不会影响灵敏度。
2、子线夹铅法
垂钓大体型鱼不大适合使用短子线,子线短了弹性就小,更容易断,而且大鱼挣扎时,如果一钩挂鱼嘴,一钩搭鱼身上,大鱼是很容易挣断线的,除非是换用大力马线。长子线增加灵敏度的方法是在子线上加小铅。我有个朋友,就不喜欢用漂尾细细的直径不足1毫米的台钓漂钓鱼,认为台钓漂信号上下无力,粘粘糊糊,不爽,他喜欢用漂尾2、3毫米粗的传统漂来作钓,方法是先在长子线钩上面3、4厘米的位置先夹个绿豆般大的咬铅,再采用台钓的调漂方法来配置铅坠重,钓得也不错,浮漂上的信号有跳跃感,很明显,看漂还不费力。这一方法对于我们长竿远钓或中老年视力不好的钓友、需要使用粗漂尾浮漂时是很有用的。在用长子线作钓遇走漂比较明显,但还没严重到需要改用钓铅坠到底、钓滑铅时,在子线上加小铅,将其稳定在水底,也是一个不错的应对办法(当然,相应地铅坠上应减点铅,调得灵些)。
3、上下两坠法
传统立漂钓法为了增加隐蔽性,常会使用两个铅坠配重浮漂,下坠小点,上坠大点,台钓中使用子线夹铅法其实原理是相通的。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钓滑铅时,因为滑铅多数情况下用于钓鲫鱼,而钓鲫是需要较高的灵敏度,滑铅的灵敏度很低,有高手发明了上下铅方法,上铅基本平衡了浮漂浮力,下铅才是滑铅,可以带动钩饵快速到底,稳定住线组,能明显提高灵敏度,是不错的方法。要注意的是两坠间距离不能太大了,在10厘米以内为好,要不灵敏度还是受影响的,也不利于抗走水。三、正确理解选用浮漂的就大原则
野生水域垂钓,漂用大一点,有利于快速到位,提高效率,有利于减少小鱼截食,钓到底层目标鱼,有利于抛竿,提高准确性,有利于增加稳定性,能更抗风浪和走水,所以开竿作钓时可以考虑先选用大点的浮漂试钓,不合适时再换用小点的浮漂。不要忘记有个前提是要保证所需要的灵敏度,不是简单的选用大漂就行。另外,铅用大了,落水响声就大,容易惊鱼,抛竿更要注意控制;钩饵下降快,小鱼是不容易截食了,但草鱼、鳊鱼、大翘嘴也是喜欢接口的,这也是我们乐于钓到的鱼,有时鲫鱼也会上来截食,下降快同样增加了它们接口的难度,所以用漂又并不是盲目求大,只是理念上应该有就大的概念,具体用多大的漂还是要看实际水情鱼情的。
有句人们总结出来的用漂经验“钓大鱼用大漂,钓小鱼用小漂,钓深水用大漂,钓浅水用小漂”,其实这话并不完全对,经常会有例外的,若对此话作一分析,对野钓选用浮漂的方法就比较好理想了。一般而言,大鱼吃食力度大,用大漂出信号也没什么问题,钓大鱼一般用的是长竿、钓的是深水,漂大坠大便于抛竿,到位快,稳定性也好,但要看到问题的另一面,钓大鱼用的饵团大,如果小杂鱼闹得不很厉害,饵团是很容易到底的,饵团下降慢点,还容易钓到喜接口的翘嘴、鳊鱼、草鱼,钓大鱼频率不快,到位快慢不是很主要的问题,水越深,钓线越长,信号传递得就越慢,衰减得也越多,在水凉季节、气压低天气等情况下鱼口很轻,灵敏度就得高点,相应的就得使用小点的漂,所以尽管钓大鱼、钓深水用的漂总体来说比较大,还要想着漂用小点也是有好处的,又要大中求小。钓小鱼(一般就是指主钓鲫鱼)时,小鱼吃食力度小,小漂更容易表现信号,但因用的饵团小,很容易被小杂鱼抢劫光,难以到底,如果杂鱼闹得厉害,即使水比较浅,漂也不能用小了,水深了就更不用说,因此野钓鲫鱼所用漂往往比竞技钓明显大,此时反而要小中求大。钓鱼使用多大的漂,并不取决于是大鱼还是小鱼、深水还是浅水,而是要看具体的鱼情、水情,通过试钓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但观念上应该有不同于竞技钓的就大意识。如果灵敏度不足,可以按前述方法加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