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蜈蚣漂(七星漂)钓组钓鱼之我见

钓组 七星漂

近期看到有的钓友询问采用蜈蚣漂(散漂、七星飘)垂钓的有关知识,由于可利用时间少,今天抽空写出我对采用蜈蚣漂钓组进行垂钓的看法,供有心的钓友参考。

一、采用蜈蚣漂钓组垂钓的优缺点

1、它的优点有:

a)钓组相应组件简单,对组件质量和操作者要求不高,组合容易。

b)所用费用(成本)相对较低。

c)能较好的满足不同水域(包括水草多和挺水植物多的水域)、对象鱼和相应钓法的需要。

d)鱼咬钩时漂相“好看”,别有情趣。

c)老少皆宜,对新手来说更容易入门和接受。

2、它的缺点有:

a)抗风浪能力差,遇有风浪时视界效果易受干扰。

b)钓点较远时,漂相不易看清,易使眼睛疲劳。

c)垂钓时,坐着没有站着看的视觉效果好(视力线与水平面的角度大比角度小看的清),所以体力消耗相对较大。

d)灵敏度较台钓低。

二、蜈蚣漂的灵敏度

蜈蚣漂可以调得很灵,调好了也能“悬坠底钓”。但与台钓相比,不管你怎样调也不可能象台钓那样灵,这是因为:

台钓钓组在水中的方向,漂与坠呈垂直方向,在一定范围内鱼咬钩及其相应的动作反映在鱼漂上是上浮或下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是垂直的。台钓鱼漂的外形是流线型的,在水中的阻力小。

蜈蚣漂在水中的位置和方向,以七粒蜈蚣漂三上四下(有三上四下、二上五下、一上六下等)为例是:

a)最上边三粒平躺在水面上,在一定范围内鱼咬钩及其相应的动作反映在鱼漂上是水平方向的移动,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是水平的。

b)最下边的三粒与坠呈垂直方向,在一定范围内鱼咬钩及其相应的动作反映在鱼漂上和台钓漂一样是上浮或下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是垂直的。

c)中间的一粒(从上或从下数都是第四粒),由于其处在垂直三粒和水平三粒中间再加上鱼线的作用(视鱼线的粗细及其软硬该部分渔线呈圆弧状态)其形态是倾斜的,在一定范围内鱼咬钩及其相应的动作反映在该粒漂上是斜向上浮或下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不垂直也不水平,有一定的夹角。

d)我们在做蜈蚣漂时,大多是将鹅毛或鸭毛梗剪断使用,每一粒浮漂在上浮或下沉时,始终有一横切面在水中,受水阻力的影响较大。

在同等力度下,由于蜈蚣漂在水中的位置及其形态使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且最少有三个方向,再加上每粒浮漂横截面的阻力,所以,不管你怎样调,也不可能象台钓那样灵。

三、我曾经使用过的蜈蚣漂及其体会

过去我曾用细高粱秆、老的并晾干的蒜苔,鹅毛梗、鸭毛梗和圆珠笔芯做过蜈蚣漂。体会是:

用高粱秆、蒜苔,材料好找、制作容易;但垂钓时间一长吸水,浮力变小,影响已调定得灵敏度,横切面不易做成流线形,体积大,抖竿出水时声音大。

用鹅毛梗、鸭毛梗,色白颜色醒目,材料相对好找(现在不好找了),制作容易,遇水即涨在渔线上相对稳定性好(不滑动);外皮虽硬内芯极软,横截面不能加工成理想的流线形(砂纸打磨时一块块的掉)。

用圆珠笔芯,同样是材料好找、制作容易;比重较大浮力小,钓组要达到鹅毛梗、鸭毛梗浮漂的浮力只有增加粒数,粒数增加后横截面相应也多。

现在一般的渔具店都有两种枣核形的蜈蚣漂卖,一种是直径相对较大(∮8—∮10)内含太空豆的,另一种也是枣核形无太空豆,直径稍小的(∮5)。这种漂的优点是价格相对便宜,使用方便,安在渔线上就能用,体积较鹅毛梗、鸭毛梗浮漂大更适合视力差和老年人使用;缺点是,与鹅毛梗、鸭毛梗相比比重大,漂粒尺寸“千篇一律”,缺乏灵活性。

四、我现在使用的蜈蚣漂及其再加工

现在档次较低的渔具店,还有一种是用软塑料做的像圆珠笔芯的半成品,中间有一小眼(穿线用),颜色有白色、黄色和红色,粗细从2mm到5mm,长短从120mm到200mm均有。我现在一直用这种材料做的蜈蚣漂进行垂钓(除计时收费的池塘用台钓外)。它优点是,价格更便宜(两三毛钱一根,花几块钱可买一小把,能用上几年。可能不挣钱,档次高一点的渔具店没有),比重小浮力大,再加工时灵活性强,能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再加工且再加工容易;不足之处是表面粗糙,对灵敏度有一定影响。所以我向众钓友推荐用这种半成品自己动手制作蜈蚣漂,再加工时要达到克服它的缺点,提高灵敏度,满足自己需要的目的。

这种蜈蚣漂的再加工极其简单,方法是:

1、工具及材料准备

a)满足自己对粗细、颜色需要的半成品一根(一根足以满足一组蜈蚣漂的需要)。

b)打火机(火柴)一个(一盒)。

c)蜡烛一根。

d)剪刀一把。

e)大头针或缝衣(被)针一根。

f)透明指甲油少许。

2、加工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

a)按自己需要的长短(半成品的轴向尺寸)按需要的粒数将半成品剪断成。剪断时要注意切口与半成品的轴向尽可能的保持90度(最好是这样,差一点也不太要紧)。

b)将剪断的蜈蚣漂粒穿在大头针上,将蜡烛点燃,一手捏住大头针的一端靠近蜡烛的火焰并来回转动,将蜈蚣漂粒的横切面烤软后,用另一手迅速将蜈蚣漂的横切面捻圆或捻尖,重复此步骤,再将蜈蚣漂的另一端捻圆或捻尖,直到将一组蜈蚣漂粒全部捻圆或捻尖(记得小时候在做弹射飞机模型时,科普资料介绍将飞机机身的前端做成流线形,可将其在空气中的阻力降低到二十五分子一)。需要注意的是:当蜈蚣漂穿在大头针时一定要穿透(露出头来),否则烤软并捻蜈蚣漂时将会把穿渔线的小眼堵死无法穿线,二是不要将蜈蚣漂放在火焰的上边,要放在火焰的侧面,以防止将蜈蚣漂熏黑或变色。

c)取少许透明指甲油,将捻好的蜈蚣漂粒在指甲油中蘸一下,让指甲油在蜈蚣漂上起到填平补齐、增加表面光滑作用,达到减少水中阻力的目的。假如你不喜欢现有蜈蚣漂的颜色,找你喜欢或醒目颜色的指甲油来蘸,以达到你希望的颜色。

通过以上步骤,一组满足自己需要的蜈蚣漂就加工好了。

五、关于垂钓中蜈蚣漂体的长短、粒数和间距确定

当你拟使用蜈蚣漂钓组垂钓中,蜈蚣漂体的长短、粗细及总粒数、间距,水面和水中的粒数(几上几下)不要“千篇一律”,要参考下述因素灵活运用:

a)季节。

b)垂钓水域风、浪的大小。

b)水的深浅、温度、混浊程度、是否流动。

d)水草在不同水层的密度及其间隙大小。

e)钓点的远近。

f)垂钓人视力的强弱。

g)对象鱼种类及其大小。

h)手竿的“软”“硬”。

i)小杂鱼的干扰程度。

j)钓法。

上述因素一一展开来说,太过繁杂,仅就几点经验分诉如下:

为了便于理解和叙述,不妨先按在不同位置起不同主要作用的漂粒分解一下,把平躺在水面的漂粒称之为“信息漂粒”(不否定其它作用),垂直于水中的漂粒称之为“承重漂粒”(主要起保持钓组一定平衡的,也不否定其他作用),中间的一粒称之为“过渡漂粒”(我在上篇“蜈蚣漂钓组之我见(一)”中已分解说明)。

a)为了减少蜈蚣漂在水中的横切面(虽然进行了再加工)及其阻力,可适当加长“承重漂粒”的尺寸已达到相应减少其粒数目的。

b)“过渡漂粒”长短的确定,对象鱼摄食较轻时,“过渡漂粒”可短一点(漂粒易翻身和转换方向);对象鱼摄食较凶(激烈)时,“过渡漂粒”可适当长一点。

c)“信息漂粒”长短的确定可按:

钓点较近、视力较强、无风无浪时,可用尺寸较小的“信息漂粒”并减少其粒数,水面保留一到二粒漂粒

钓点较远、视力较弱、有风有浪时,可用尺寸较大的“信息漂粒”并增多其粒数,水面保留二到三粒漂粒

钓点较近水质较清,水域水草较密、缝隙较小不易下钩时,在加重铅坠(目的是好定位,钩下沉快减少水草的牵挂)的同时加长“承重漂粒”,可用尺寸较小的“信息漂粒”并将“信息漂粒”减少到一粒(缝隙小浮漂没有水平移动的空间漂粒多了反到受限制)。

因素太多,简单就说这些,最好在掌握原理的基础上多实践才能更快的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