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水情对钓鱼的不利影响及应对方法

秋钓 水情

我们都知道初秋也有许多不利于垂钓的因素,今天钓鱼人网的小编同大家一起探讨下这方面的问题,以调整钓法,弱化弊端,争取多获鱼。

立秋当在农历八月上旬。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即便同一个节令,温差也会差10度以上,因而形成各地不同的鱼情、钓情。就初秋垂钓而言, 各地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在此,笔者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谈谈初秋的水情、鱼情,提出应对的策略以及失掉的战术,供钓友们参考。

初秋鱼情的诡秘性,是由这一时段的各种客观条件造成的,首当其冲的便是水情、水势。

(一)初秋水情对垂钓的不利影响

1.水太满

经历了盛夏和夏末的雨季集中期,许多自然水域,如洼塘、湖泊、江河都水满湍急,而人工湖库也已落闸蓄水,在雨量大的地方几乎已升到最高水位。此间出钓,面对茫茫水面,给人以一种何处寻鱼是好的感受。

水满按理说应是好事,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因水满带来水面广阔,水质改善,水生物丰富,看似有利于鱼类生长、有利于垂钓的良好条件,实成了这一时段鱼难钓的障碍。

面对初秋的水情,我们希望水位降下一些,以改变鱼情的窘境。因为水满,使鱼类获得了更大的空间,正所谓:“水阔凭鱼跃”,水域面积与旱季相比扩大了许多,使得鱼在一定空间内活动的数量以及次数反而下降,一支单独的海竿,在这样的水情条件下,要想垂钓丰获是较难的。

2.水质改变

从水质来看,大量新水注入后,湖库水的溶氧量增高、水质清爽、各种微生物较多,无疑为鱼的繁殖和生长提供了极佳的自然条件。鱼饱食终日,在深阔水中悠哉游哉,我们就很难按常规将它们诱来。

从食物看,因雨水的流入,以及气象条件的优越,可以说是一年中鱼类食物最丰盛的时期。一是雨水将陆地长期积存的个体小动植物甚至碎屑卷入湖库江河,使鱼在 获取新水带至的高溶氧的同时,亦大嚼这丰盛的“搓来之食”。因此我们感受最深的是,雨季处临时,鱼一年中首次进行溯流,会大量涌至浅滩或近岸,给钓鱼人带 来了惊喜,但这种鱼情是短暂的。鱼经历几次抵岸的活动后,便会返回不易被钓到的水域。乃至初秋,变很少遇到较好的鱼情。

3.水体温度高

水温对钓鱼的影响很大。秋季的气温从最高逐渐向次高退去。农历7月,最炎热的天气开始渐渐退去,受高温影响最直接的地方当属自然水域湖库坝塘中一二米深的浅滩和近岸的水体,尤以中午11时至午后4时前最盛。

相对而言,淡水鱼中的鲤、鲫、草鱼等喜欢水温高,无鱗鱼中,鲶、鳅等更容易接受较高的水温;但水温常处于二十几度到三十几度时,不仅大量消耗鱼的体能,还 会使它们食欲大减,它们会从浅水或狭窄水域游向广阔的深远水区,或者游向有外水注入的支流沟渠周边,甚至躲到山洞石岩、水草以及背阴等阴凉之处。处于较小 水面的鱼,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往往出现上浮到中上层水域,其行为表现为懒散少动,即使采用浮钓的办法也难以引起它们的食欲。

(二)找准症结,因水施钓

对垂钓而言,初秋的水情尽管存在诸多不利垂钓的因素,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趋利弊害,在初秋自然水域钓出较佳的收获。

1.避开炎热

夏季钓两头的方法仍可运用于初秋,还可采用深浅交替做窝的办法实现全天候垂钓,即早晚主钓浅滩和水位在2米以内的近岸水域;午时前后的数小时则移竿至三五 米的深水区,守钓个体较大的鱼。当然,这就要求钓手选择深浅均有的水域,并且一到水边后就要选点做下窝子,在深水处多撒诱饵,让窝慢发;水浅处少撒诱饵, 以期快速引来鲫鱼咬钩。

2.寻草下钓

热天,鱼喜藏于草棵下,草间做窝力戒在现成草堂中做窝,因为现成草堂被钓频率高,鱼已滑或鱼少,就是有鱼也是小鲫和小杂鱼,不会有多大效果。也不要在很厚 的草被上掏洞做窝,这种地方一般草头都很厚,有的甚至直达水底,鱼多不愿在此逗留。寻找那些天然草缝、天然水草堂以及稀草根乃至边缘是比较好的地方。笔者 的体会是:钓新不钓旧,即最好是在没有人下过竿的草堂做窝。

3.寻流施钓

即在有活水涌出或流入的数百平方米范围内做窝垂钓。越靠近活水源越有鱼咬钩,特别是在下过雨后的一段时间里,鱼讯最快、最猛。当然,如果在离主流区较远处做窝,往往因被人忽视而少去垂钓,反而会有上大鱼的机会。

4.海竿钓

向几十米外水域多投大团诱饵,用爆炸钩、串钩钓法。用手海两用竿替代手竿钓,钓点超过一般手竿所及之处,也能奏效。

5.钓组变灵

用主钓鲫的轻便灵活的组合钓组施钓,减弱鱼对钓组的警惕性,以提高鱼的咬钩率。用饵应软、精、细、小。

尽管秋钓中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但我们仍需要注重发挥好钓具优势。当今钓鱼活动,运用的竿具主要有手竿和海竿两大类,而秋季因水位高,淹没了许多田地、沟壑、滩涂等,形成丰富的钓点,又因为秋天总的趋势是鱼类活动频繁,易到近岸觅食,以手竿近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