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溶氧量与秋钓杆塘的关系

秋钓

由于家乡地理位置所限,野钓资源很是匮乏。曾经出鱼非常好的文裕河水库近年来人为的破坏,鱼类资源几近枯竭。而山西山体众多,家乡根本没有野河湖泊。所以杆塘成了钓鱼人的几乎唯一途径。就自己垂钓竿塘的粗浅认知,关于秋季水体溶氧量对杆塘的影响继续自己的看法。惯例声明,一些观点和理论不见的成立。

说是秋季,其实概述起来恐怕其他季节都可以影射到。而且对于杆塘的溶氧量,一些平时的钓鱼真理啊,定律啊,谚语啊都会有所推翻。造成这种原因就是因为杆塘的溶氧量所决定的。因此。钓无定式在这里发挥的淋漓尽致。

万物生长靠太阳。杆塘水体会生长一些绿藻、青苔、水草等水体植物。阳光的照射会让水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白天释放氧气,而晚上却相反,会吸取氧气,进而消耗水体氧气。所以在水中植物多的地方夏天夜钓收获不好就是这个缘故。晴朗的天气适宜垂钓也是水体有所增氧的缘故。

而适宜的有风天气,吹动水面会增进水体溶量量,而且迅速使水面散温,造成水体上凉下暖,而水体只有上凉下暖,温度高的往上走,形成水体循环,上下水温趋于一致且水底溶氧量加大,自然适宜鱼儿索食。大热天尤其午时水面温度高,高到超出鱼儿难以接受的温度,鱼儿会避入深水区,但为什么不索饵呢?

就是因为在最适宜的温度,鱼儿活动量加大,耗氧量自然也加大,又没有氧气对水体补充,死水一潭,究其原因还是水体缺氧所致。而野钓鱼儿躲避的深水区域是手竿难易够到的范围,加上鱼的进食时间段,即使是野生的,也不是24小时不停的进食。

杆塘手抛做窝是杆塘一大特有的风景画。大家每次每天你一盆来我几团,唯恐打得少了诱鱼不够,鱼获不好。殊不知这些个过剩的饵料在水底需要分解和沉淀是需要靠水体的氧气来完成的。秋季经过了春季和夏季,杆塘水底累积了大量的剩余的发酵变质腐败的窝料和饵料。水底严重缺氧发臭导致鱼儿躲避保命还来不及,那会索食?

生物的本能让它在食物和生命的选择上毫无疑问的选择了继续生命。所以,在水底缺氧的情况下,夏钓深 就不再成立。因为越深的水域越缺氧。短杆钓浅虽违背规律但结合实际确是按照规律了,反而能有所斩获。而到了秋季,慎重打窝和选择性的使用不同竿长就成了制胜的必要条件了。

为什么是慎重打窝呢?有的地方水体不缺氧,但一般杆塘面积都不会很大,且是死水,自身溶氧量的改善只有靠外部条件影响。天气啊,加水啊,增氧泵啊等等。诸位一定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不打窝还能钓几条,打窝就没口。浮标如定海神针丝毫不动,或是只见小鱼闹漂,大鱼就是不到。这就是大量的窝料消耗水体氧气,因为缺氧想吃也无法下底了。

水体越浅,上下水温越发趋于接近,水体溶氧量相对又高。但浅是有个限度的。不同鱼种生活的适宜深度是不同的。太深了不好,过浅了会感觉不安全没有心思进食。所以掌握不同鱼种的适宜生存深度就又是一门知识了。短杆杆塘钓浅,其实就是专门找水底溶氧量相对高的环境来达到有所钓获的目的。

深中找浅 浅中钓深 也是有这样的含义的。而杆塘钓位的选择其实就是选择那个地方溶氧量高,最适宜鱼儿在此聚集。增氧泵附近啊,进水口啊,下风口啊等等这样的地方就是指水体含氧量相对高的地方。所以出钓杆塘,一个必须掌握的信息就是务必知道该杆塘整体地势深浅。而杆塘的水色肥瘦,也是判断水体缺氧与否的一个标准。当然也反映其他信息。

每次出钓,都需整理结合各种自然条件,做出最好的判断。选择合适的天气,占对最好的位置。把这些做好了,那你的钓技是否也能跟得上步伐呢?有人说,钓竿塘拼的是饵料。这样的说法是基于其他因素都正常和平等的基础上。所以,只有把基础做好,才有资格去拼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