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野外钓鱼的五个实用应对技巧

野钓 夏钓

夏末和盛夏的气温相差不大,但已然如强弩之末,不仅黄昏来得较早,早晚的气温也较低,但白天的整体气温仍然很高,热浪袭人,让人难以忍耐。因此夏末的垂钓方法和盛夏时期的钓法有些许差异,整体调整不大。不过夏末这个阶段,很多鱼儿都已经长开,食欲旺盛,就饵开口欲较大,垂钓可以期待一二。下面笔者就给各位讲一讲夏末野外钓鱼的五个实用应对技巧。

一、钓荫钓草钓深

高温酷暑热浪袭人,浅水区光照强水温高,已经威胁到鱼类的生存。而深水区、水草区下较凉爽且水温较恒定,鱼类因而多选择向这样的区域转移避暑。

我们在选择钓位的时候,应尽量选在深水区、树荫下、桥洞下,水草的边缘。所以,夏末时节应该把钓位选在3-4米左右的深水区或有大片水草区,这里不但可以避暑,还因为水草区常聚集有较多的浮游生物、昆虫等鱼类的食物,所以,鱼类乐于在此地久留。

但此时选择水草区与冬季不同,因为,冬季草的密度大,可以抵御严寒保温,而夏末高温时稠密的草区散热慢水温高,鱼类常在水草的边缘活动而不愿进入草里,因此,在选择草区要注意这一点。另外,选择深水区水体也并非是越深越好,因为超过5米以上的水体中,会出现钓组讯号传递微弱、缺氧、食源贫瘠等不利影响,因而鱼类很少前往。

再有就是,我们讲钓的相对深一些,就是深水下水体温度较恒定,有利于鱼类活动觅食。

二、钓早晚钓夜间

夏末秋初时节,白天9-10点钟以后温度会快速升高,特别是下午1-3点时气温能高达35℃左右,特别是死水(静水)、浅水区,中午水温更高,这时候选择适宜的温度成为鱼类的首要需求,它们会寻觅最适合它们生存的水域避暑,否则,它们会因为水温太高难受而引起食欲下降甚至处于停食状态,因此,中午垂钓效果较差。

虽然白天的温度很高,但早晚、夜间温度也只达到25℃左右,适宜大多数鱼类的生存、觅食条件,鱼类常游到近岸活动觅食。因为下午16.00时之后,太阳西斜灼热程度较快下降,加之晚风吹过水面加速气温、水温的下降,鱼类经过在深水区避暑休息后腹中空空,随着浅水区温度的降低,它们便会纷纷从深水区游向岸边觅食。

所以,夏末早晚及夜间是钓鱼的最佳时机,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避高温抢低温及时出钓。所以,自古就有:“早钓太阳红,晚钓鸡上笼”、“宁钓早晚一刻,不钓中午半天”、“夏钓夏钓,夜间比白天好”等等,都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夏钓成功经验。

三、钓阴雨钓降温

夏末水体温度高,雨前一般天气都会无风闷热,水中常出现缺氧鱼不爱咬钩,我们应该避开这一时段,等到雨后风起,新雨水流入一般会使水温明显下降,水体含氧量增加,这些都会使鱼类感到舒畅而食欲增加,加之雨水的冲刷会夹杂着草籽、昆虫等天然食物流到水体中而成为鱼类的美餐,这时下钩定会收获颇丰。

民间有句俗话说,“伏里有九九里有伏”,意思是说,夏季伏天里有时候会有“数九”的天气,(形容偶遇强降温或周边下暴雨或冰雹造成天气短暂很凉),遇有这样的天气,是钓鱼人的福气,这样的天气水温适宜含氧量丰富,鱼类的食欲会出现短期的高潮,应该及时抓住时机出钓。

四、多用素少用荤

炎热的夏末钓鱼在饵料方面要求很高,因为从总体看,鱼类较春秋季节食欲算是较差的,(冬季除外),这就要求我们在饵料的色、香、味、鲜、活及状态等方面狠下功夫,用最能激起鱼类食欲的饵料使其开口。

对于:鲤鱼、鲫鱼等杂食性鱼类,在夏末高温酷暑时节,鱼类生理上还保留着夏季觅食习性多选择素饵进食,如:清淡味的、香味的商品饵料、米饭粒、玉米面、蚕豆面等等,特别是肥水里的杂食性、素食性鱼类,喜食素饵的食性特征更加明显,这种特征一般会随水温变化延续到9月以后才会有所改变,当然,钓荤食性鱼类例外。

如果你不了解这些、如果你的饵料里含虾粉、蚕蛹粉、蚯蚓粉等鲜腥味饵料,会招来大量的小杂鱼闹窝,搞的你手忙脚乱,空竿连连,真正像样的鲫鱼、鲤鱼却很少能钓到,因为 你的饵料不对它们的口味。

高温季节我钓箱里的鲜腥饵料除了专门浮钓翘嘴以外,基本不用。

五、找风找水

钓鱼活动不能忽视环境的选择,特别是野外休闲钓,受环境的影响力更多更大。在野外小水面环境垂钓,周边多有高坎、密林等遮挡物,其降低了风力影响了空气与水体氧气的置换,特别是在高温肥水中垂钓,此时风力的作用更不可轻视,它直接关系着水体的含氧量和水温的变化,从而最终决定了鱼类食欲的强弱。

如果遇到这样的环境,要注意观察风向风力,选择下风口迎风下竿,因为此地一般都有轻浪含氧量高水温低,鱼类多喜欢到此活动觅食,其效果是被广大钓友所肯定的。

常钓鱼的朋友都知道,活水(流水)含氧量高于死水(静水),而含氧量又是高温时节钓鱼所要特别重视的影响因素,它的高低影响着鱼类活动和觅食的强弱。所以,如果某一处(段)的水体处于缓流状态应该首先占有它,不论是流入的还是流出的口岸,必是鱼类喜欢聚集的黄金钓点,上钩率常要高于死水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