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一个很复杂的季节,前半截冷,后半截暖,由冷到暖的过程,万物开始复苏;而春季野钓,几乎是一节一钓法,这里的节,是的是节气;几乎每个节气一过,钓法上,钓深上,饵料搭配上,都要有点细致的变化,再加上春季气象多变,阴晴多变,多雨水、多刮风,想要以不变应万变,那简直就是个笑话。
但是,对钓鱼人来说,只要能钓鱼,就不怕有困难,只要找到技巧,无非是怎么克服的问题,那么,这个共性技巧还真的存在,那就是水温;
通过感知铅坠的温感,能便于我们判断水温的区间
鱼是变温动物,所以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并时时刻刻根据水温的变化,通过改变栖息水层,活动区域,进食的数量等,多角度调整,从而让自身更好的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
所以,我们在春季钓鱼,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通过天气预报,来预估水温,临到钓点,通过实测水温来评判水温的区间,并以此为先决条件,做好竿、饵、漂、线、钩的各种搭配,从而来从容应对复杂而多变的鱼口。
当然,天气预报,只是提前预测,只能给我们一个大致参考,而临场的水温测定,就尤为重要,但是我们不可能每次都携带一个水温计来测定水温,这也不太现实,我们可以通过铅坠入水,然后手心感应铅坠的温感,来大致判断水温的区间范围;
铅的热导性很好,尤其是在水中,只要铅坠被水包裹30秒左右,基本上就能和水温趋近一致;当我们将铅坠扔入水后30秒左右,提竿将铅坠置于手心,感觉有刺手感,水温大约6~10度左右;
如果仅有冰凉感,水温大约10~16度左右,如果略有温热感,则说明水温在36度以上,如果只有轻微的凉意,那水温大约在16~28之间。
这个测试方法并不是很精准,但是对钓鱼而言,基本上算是够用了,而之所以要强调这种判断方式,是因为春季多风,虽然地温持续升高,且日照时长一直在增加,但是影响降温的因素太多,无法像夏秋季一样,日平均气温减去6~8度就是水温的估算方法,是行不通的。
而在春季,经常会出现,日最高气温可能是16度,如果无风,可能水温能达到10度,但如果有风、有雨,则水温可能只有5~6度,也会出现气温仅有10度且是阴天,但是无风、无雨,而水温却能始终维持在6~8度左右,当我们判断了大致的水温,那么,接下来,就需要围绕着水温,来做出相应的选择、调整。
根据水温变化选择钓距、钓深
春季出钓,早中晚的气温变化都很明显,相应的,水温变化也根据早中晚时间段的不同,有着明显的差异,所以春季出钓,我们仅仅用一个长度的钓竿,是不太合理的,最好是根据时间段不用,分别选择不同的钓距、钓深。
早晚钓深、钓远
春季的早晚,气温很低,而且因为日照时间不足,浅水区的水温也很低,除非有特殊情况(鱼摆籽),基本上没什么鱼会有在浅水区游曳的,但是,因为生理原因,在早晚的时间段,只要有安全的食物,鱼群还是会保持进食的习性;
而这个时候,我们选择较深的水域,钓距也放的远一些,鱼口虽然会很轻,但是依然会有鱼口,当然,之所以钓距放的远一些,也是因为大多数水域,都是越深越远,但是考虑到我们的渔具准备情况,6.3~8.1米左右的鱼竿,就足够了。
而钓深,1.5~3米之内,越深越好,也只有这个区间的水深,温度变化最小,对鱼来说,就算温度略低,但依然能让鱼保持一定的活性,可以觅食、游曳,所以说尽管鱼口会很轻,但是至少能钓上鱼。
正午前后钓浅、钓近
在白天的正午前后,就算是阴天,也会因为太阳照射的原因,浅水区温度上升很快,加上春季水中的浮游生物、水植、水藻开始复苏,鱼会游曳到浅水觅食、取暖;在有些较深、河面较广的水域,甚至会出现鱼群上浮晒太阳的现象;
而这个时候,再主动钓深,就变得不太合适了,当然,这个时间段,依然会有大鱼在深水区,大多数老鸟,会继续用长竿守着,但是主要的注意力,会转为近岸浅水。
钓深大约是0.6~1米左右,而钓竿选择3.6~4.5米就足够,如果没有风,或者风很小,建议使用灵敏度更高的七星漂,这样就算水浅,鱼口轻,但是抓口成功率也会高很多;更关键的,是这个尺寸的鱼竿,就算我们频繁快速提竿、抽竿,体力消耗也不算大;
将钓点放置在水温较高的位置,是保证渔获的关键
不只是春钓,一年四季中任何季节出钓,对钓点的选择都尤为重要,而各种技巧更是层出不穷,而春钓选择钓点的技巧只有一个,哪里水温较高,就选择在哪里出钓,在这里,很多钓友关注的是水温高,而实际上,我们只需要关注哪里水温较高,也就是说,与其寻找水温最高的位置,不如去仔细挑选水温及相对较暖的位置。
这个选择是有讲究的,在野外水域,什么鱼 ,多大的鱼,能栖息在哪里,哪个水层,是由生态链决定的,食物最充沛,水温最适宜的位置,永远都是生态链中最上层的物种占据,而这个位置,就算我们找到了,也不见得有好渔获。
但是换个思路,只要找到水域中,相对来说,水温较暖的位置,其实就已经足够了,那诸如这一类的位置,其实是非常多的:
1、中午的浅滩的水温较深水区,就比较暖和;
2、水域的北岸较南岸,水温就比较暖和;
3、下风口的水温,较上风口的水温比较暖和;
4、早晚深水区的水温,比浅水区的水温暖和;
5、多水草水域的水温,比无草、少草区的水温要暖和;
6、桥墩或类似障碍物的的阴面,水温变化始终不大,所以在阴天、寒流等气象出现时,反而较为暖和。
诸如以上这几张情况,还有很多,当然,也并不是说以上这几种气顺纹较为暖和的区域,就一定是正确的,但是大体上,我们只需要找到目标水域中,水温较暖的位置作为钓点,至少诱鱼进窝是没什么问题的,反之,别说发窝,鱼进窝都难。
春季用饵,必须要以水温为参照
说完了钓深、钓距、钓点,那接下来就必须要说一下饵,很多钓友说,春钓不就是活饵有限,腥饵次之,哪有什么太多的讲究?而大多数的钓友做法,就是先商品饵抽窝,亦或者酒米打窝,要么干脆就是红虫一把。
然后会用商品饵的,就用商品饵,没口就蚯蚓、红虫,一样样试下来,除非是彻底不给口,否则总有鱼能能吃的东西,还能有什么讲究,这不是多此一举么?答案还真不是;在春季用饵,水温大致在一个什么区间范围,那饵料的类型,绝对不能错;
水温在4~8度以内,除了活饵,就是大比重腥味饵
当水温在这个区间范围,因为水温的缘故,鱼的活性虽然不至于像冬季一样,但是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所以鱼口的张开幅度并不算多大,整根的蚯蚓可能都无法吞咽、吸食,所以切段的蚯蚓,或者单根的红虫、小红虫捆,都是首选。
但是,这并不代表不能用其他饵料,只要搭配合理,大比重腥饵,也就是腥饵占比40%以上的商品饵,饵团尽可能软黏,不管是充当钓饵还是打窝,效果都不比红虫、蚯蚓差到哪里去;
而这个区间范围内,用酒米打窝的效果是很一般的,更好的窝料,是商品饵夹杂着少许红虫,以及少量的酒米,酒米的比例不超过窝料整体体积的3~5%就足够了。
水温在10~15度以内,腥饵比例就要需要大比例减低
因为活饵在一年四季都能用,所以没有什么特别值得说道的地方,但是如果水温在这个区间范围内,还要继续使用商品饵,那腥味饵料的比例要大比例下降,最低要减到饵料整体体积的10%左右;原因很简单;
当水温到了12度左右,麦穗、白条、鳑鲏等小杂鱼已经开始恢复活性,腥味比例略大,就会闹窝,而这个水温区间,除了鲫鱼活性不错,鲤草的鱼口远谈不上旺盛,小鱼闹窝后,可能就不会进窝进食了。
而使用活饵,唯一的建议,就是鲜活,而在水温在这个区间,就不建议蚯蚓切段了,因为切段的蚯蚓会从伤口处,漏出大量的组织液,这些组织液腥味十足,非常招惹小鱼;
总结语
春季出钓,因气象多变,导致水温多变,对变温动物来说,温度多变就意味着鱼口不确定,时而轻、时而好,而有时候干脆就不给口,那么我们只需要判断水温,并以此做相应的调整,不求爆护,有渔获是没什么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