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季钓鱼,有诸多不便,天寒地冻,手脚受冻这不是什么大事,最不方便的,是鱼的活性不足。
鱼的活性不足,在冬季,给钓鱼人带来两个比较糟糕的影响,一是窝料诱鱼效果会变得很糟糕,二是鱼口会变得很糟糕。
当然,冬季钓鱼并不是全无优势,冬季的鱼,不管是群栖鱼,还是独居鱼,都会因为低温,抱团,换而言之,要么就没口,给口就连杆。
想要应对冬季低温的不利影响,钓友们会从两个层面来解决,第一个,是找到一个水温较暖的窝点。第二个,是打窝的窝料上多下功夫。
相对温暖,这是一个概念性的说法,事实上,如果我们用温度计去测试,也不可能得出一个较大的温差数值,但是,这种区域,又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这两种方法,需要怎么做呢?
一、凡是从物理层面,能保证水温不下降的区域,都算是较暖和的区域
水域中什么样的区域,是较暖的区域呢?从字面上来说,就是从物理层面上,凡是能保证水温不下降的区域,都可以理解为较为暖和的区域。
如多草的区域,深水,晴天的浅水区,向阳、背风的区域,这些都是物理层面上,可以保持水温不下降,或者水温下降比较缓慢的区域。
但是,前文也说了,如果我们用温度计去做测量,除了水面温度比水底温度低,不同的水深的水底,是不太可能有太大的温度差变化。
二、腥香的窝料、适量的酒米,既能诱鱼,也能留鱼
冬季的气温低,导致了水温也很低,从物理层面上,水中的分子运动,因为低温而不活跃,所以饵料在冬季的诱聚效果,是明显差于夏秋季的。
所以质量不行,数量来凑,一方面,需要提高饵料的味型浓度,另一方面,需要让饵料的状态溶散、雾化,充分发挥饵料的味型优势。
而适量的酒米,能将鱼群吸引进窝之后,能有效的将鱼群留在窝子里,而且因为冬季的鱼群活性不足,只要起鱼的幅度不是太大,想要惊散进窝鱼群,也不容易。
通过这两种方法的对比,我们会发现,前者看似可操作性强,毕竟钓鱼人口口相传,只要照着标准去寻找,好像都是可以做到,而后者需要配方,甚至需要不低的开饵水平,还是麻烦许多。
但事实恰恰相反,看似水温较暖的区域比较好找,但是,水底有没有鱼,完全无从得知,语气好能守到,运气不好,守不到也是常事。
反而打窝是快速诱鱼、聚鱼的不二法门,虽然冬季气温低、水温低,鱼的活性不足,但是,只要操作得当,效果并不会差。
方法很简单,只要做好频率,不需要担心抽频率惊吓鱼群,因为冬季的鱼群活性极差,如果能被溶散、雾化饵料吸引进窝,窝料中的酒米,能有效留住鱼群,就算打频率的动静较大,进窝鱼也不会马上散去,再者,冬鱼力气小、活性差,中钩后,也不会有太大的挣扎力度。
最后,找钓点、打窝,是钓鱼这项运动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按理说就其重要性而言,应该不分伯仲,但是,在实战中,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与其费劲心思找好钓点,不如多在自己能掌控的方式上多下功夫,不用找到黄金窝点,也能有渔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