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鲢鳙鱼习性来讲,鲢鳙是属于中、上水层的滤食性鱼类,平时多在中、上水层活动觅食.因此,人们都爱用大浮标在中上水层钓的多,而很少底钓.可是本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人们发现浮钓野外鲢鱼很少有收获.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
1)本世纪以来,不但打鱼人越来越多,而且电鱼和炸鱼的人也越来越多
野鲢鳙(不管是原来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里还是从鱼塘里跑出来久已经“野性化”了的鲢鱼)个子大,又无人管,而成为打、电炸的主要对象的主要对象了。
鲢鱼和其他鱼一样,虽属于低等动物,但它们也有头脑,也会思考问题,也知道安危所在。因被追捕电炸太多了,血的教训警告它们:在中上水层活动容易被人发现,如果稍不注意逃跑不及,就会遭到杀身之祸。因此,尽管以浮游生物为主食的鲢鱼,不得不改变祖传下来的固有习惯,平时除了洪水期间水较浑浊能见度低以外,很少轻易上浮到中上水层来活动找吃,而潜伏在水底的多。
2)在所有的鱼类中,鲢鱼胆子特别小
平时你路过池塘边经常会发现:群游于中上水层的鲢鱼,一旦发现有人畜来到,或听到较大的声音(尽管有的声音来自远处),或一只飞鸟飞过近水面,它们都马上“哗啦”的一声迅速群散逃跑到水底里去躲藏了。既然鲢鱼胆量特别小,在当今追捕电炸太多的形势下,它们当然要沉底而不敢上浮。
既然野生鲢鱼沉底多,钓者如果还按照过期的老皇历在中上水层浮钓,就等于无的放矢,得鱼少或者空手而归是理所当然的了。想钓得野鲢多就应该随鱼而变,跟踪追击,改浮钓为底钓才是正确的方法。
那么,怎样才底钓得鲢鱼多呢?
野鲢沉底后并非所有的水域它都在。在何处呢?在偏、宽、深、静的地方。因此,垂钓者在钓场、钓点选择上应该在“偏、宽、深、静、”四个字上做文章。
1)偏,是偏远
距离人群居住活动较偏远的地方,对鱼较安全。鲢鱼属于大种鱼类,爱聚群活动,胆子特小。为了安全,就是塘养鲢鱼平时也不敢到近岸上来活动。野生鲢鱼警觉性特别高,它们更加知道,如果在近处很容易被人发现而被围捕电炸无疑,而远离人类活动之处才安全。所以哪个地方较偏僻它们就集体搬迁到那里居住、生活、觅食、玩乐。因此,我们除了对钓场要求选在较偏远以外,在同一个钓场里,钓位也应该尽量远离人多的“黄金地”。钓客平时讲的所谓“黄金地”,是指人们钓得鱼多钓位。
我们不难经常发现有这样一种情况:人们一旦哪个钓位钓得鱼多以后,那个位置几乎天天是钓迷拥挤,钓竿林立。那个“黄金地”起初也许大家都钓得鱼较多,但因为大家都去挤那“独木桥”,说话声、脚步声、挥竿抛钩投饵声和遛鱼、抄鱼等动作都会惊动胆小的鲢鱼,时间稍久以后钓得鱼就越越少,而且得的都是小鱼,大鱼再也不敢来了。如果是专门钓鲢鱼,因它胆子特别小,当然就更加不敢来了。
我建议钓友们不要都去抢那块“黄金地”,而应该到钓友少至的僻静的山角、水湾等处打窝位施钓(如果没有旧钓位可以自己开辟)。如果第一天钓不得鱼或得不多,第二、第三天继续去钓,只要你坚持下,肯定得鲢越来越多。
2009年6月28日,我县消防队白师傅在金莲湖一个小半岛顶尖上用海竿底钓获一条17斤4两的花鲢。消息传开后,人们都争先恐后去抢占那个地方。因钓位窄小,本来只能容两个人每人用三四根海竿钓,但因为大家都互不相让,经常就有五六个人挤在一起总共有二十几条海竿钓。起初两三天之内,确实也钓得几条五六斤以上的大鲢鱼。但得大鱼的也只是少数两三个人,多数人只得一些小鱼,有的连小鱼也不得一条。过一个星期之后,再也钓不得鲢鱼了,再下去连其他鱼也钓不得了。
就在那时间段里,县教育局李楠老师,却不去抢那黄金宝地,而到进水以下300米另一个小半岛上开辟新钓位底钓鲢鱼。第一天不得鱼,第二天得一条2斤重的白鲢和一条3斤重的花鲢。第三天他只打窝不出钓,第四天再钓,竟有三条大鱼来上他的麻疯钩,脱一条,得两条。得两条中一条19斤,另一条17斤8两。人们知道后,又蜂拥而至抢点那方。和前面第一个小半岛一样,只过几天再也钓不得鲢鱼了。
2)宽,是水面宽阔
水面狭窄少有鲢。个别地方有鲢,也因水域不宽鲢鱼个子又较大人们容易发现而很快被电打捕尽。原因是它们被追捕电击时没有回旋逃跑藏身的余地。我1979年开始当钓迷,32年来我经常出钓,从来没有发现、也没有听谁说在窄水域里钓得野鲢过。
怎样才叫宽水域呢?要看具体情况来要求了。如果是野塘潭、湖泊等,平均水深只1.5——2.5米,起码要有十亩以上;如果是江河平均水深2.5米以上,只要两岸相对距离70米以上就算宽了。水库一般都有几十亩以上,那当然属于宽水域。
3)深,是水较深
为了保证安全,鲢鱼不在浅水里生活,特别是大鲢鱼更不敢到浅水里来。但除了发生危险时逃去躲藏以外,平时鲢鱼也不喜欢在太深的水里生活和寻找食物吃。原因一是鲢鱼个子大,水浅能见度高容易被人发现而被捕杀;二是深水容易缺氧,又少有食物可充饥。所以在深水和浅水里都钓不得鲢鱼多,唯一是在较深而又不很深的较深浅处抛钩垂饵才钓得鲢多。当然所谓深浅不是绝对,是相对来说的。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如果钓场水域深(3米以上)则选较浅;如果钓场水域浅(2米以下)则选较深。
08年7月上旬的一天,我和岑老师、马老师、李老师和张老师三位钓友去大龙湖水库用海竿底钓鲢鱼。那里是一片沙滩,一般水深1.8——2.5米,沙坑深4——6米。我和岑、马、李三人选2.5米处做钓点。张老师想钓大鱼。他认为大鱼在深水里,就往沙坑里投钩饵。钓到中午,我们三人每人都钓得两三条每条2斤重的白鲢了,而张老师一条也未得。到下午我们继续有鱼获,张老师只得一条几两重的鲤鱼。他看情况不妙,就移竿来跟我们在较浅处钓,到收竿时他才得一条花鲢和一条白鲢。
4)静,是环境安静
环境安静对钓鱼非常重要。安静才适合鱼类生活需求,更加适合胆子最小的鲢鱼生活需求。
首先应该选择安静的钓场。靠近路边、工厂、矿场、运动场、市场和其他人多干扰的地方钓不得鲢鱼。这些地方人喊畜叫,车辆来往,机器轰鸣,鱼生活不得安宁,胆小的鲢鱼更不敢在,个别在那里也不敢吃钩。
其次要始终保持钓位场、钓位与钓点的安静。有的环境不安静并不一定是客观条件造成,而是垂钓者本身造成。例如:有的钓友爱一边垂钓一边讲古聊天,没人和自己聊天他就开手机或收录机听音乐;有的人还爱大声叫喊或大声唱歌;有的人举手手投脚与换饵挥竿投钩和做其他动作声音都很大;有的因暂没鱼来吃心里烦燥时就爱在岸边来来回回不停地走动等。甚至有极个别人垂钓太久不得鱼,心情不好就拿钓位、钓点与鱼来出气,神经质似的气急败坏地往水里扔石头丢泥块。你这样做,把鱼都赶跑了,不但你自己钓不得鱼,连别人受到影响再也钓不得了。
古人钓鱼特别注意环境安静。唐朝名诗人高适在《渔父》一诗中是这样描写的:“曲岸深潭一山叟,驻眼看钩不移手。世人欲得知姓名,良久问他不开口。”这个渔父别人“良久问他”为何“不开口”呢?怕开口说话发出声响惊动鱼吃钩嘛。古代甚至连孩儿学钓也很注意安静。另一位古诗人胡令能这样描写一个小孩钓鱼:“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侧坐莓苔草映身”说明他所在的钓位是隐蔽安静的。和前诗讲的那个老渔父一样,有人向这个学钓的小孩问路他没有开口回答,而是用“遥招手”来表示代话。今之钓鱼者比古人聪明得多,还不自觉保持环境的安静太不应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