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春季鲫鱼又大又多,夏季又少又小?钓大板鲫并不难

夏季 板鲫 春季

随着温度越来越高,夏季到来了,水温已经很适合鱼类的生长,但是钓鱼不一定效果好,尤其是对于目标鱼是鲫鱼而言,目标鱼的个体相对于春季来说比较小,数量上也少了很多。

光头最近几天钓鱼,鲫鱼的个体很小,一般在1两左右,很少能碰到大个体鲫鱼,2-3两大小的鲫鱼一天也钓不了几条。相对于春季来说,鲫鱼的个体小了很多,春季的时候2-3两的鲫鱼比较常见,偶尔还能钓获大板鲫,那么为何春季的鲫鱼个体比较大?夏季鱼类的个体这么小?

春季鲫鱼又大又多,夏季又小又少

首先为何春季钓获大鲫鱼的几率比较大,数量也比较多?

在早春钓鱼钓获的鲫鱼相对来说个体比较大,但是到了仲春后,鲫鱼的个体就开始慢慢变小,到了春末鲫鱼的个体更小了。那么为什么春季温度低的时候,钓获的鲫鱼反而比较大?

1)、春季鲫鱼需要补充大量营养、冬季水域内的食物很少,水草不在生长,水生生物不在繁殖,不仅仅是鲫鱼其他鱼类在冬季的食物也比较少,经过一个冬季的消耗,鱼类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从而积极觅食,所以春季鲫鱼吃钩频繁。

①、冬季食物少,春季温度升高鲫鱼大量觅食、鲫鱼本身不产生体温,当水温升高后,体温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升高。冬季由于气温比较低,鱼类食物比较少,温度升高后,鲫鱼的活力增强,从而开始大量觅食,钓获它们的几率大大增加。

②、繁殖期后,鲫鱼需要补充大量营养、随着春季的到来,鲫鱼的繁殖期就要来临了,不管是繁殖期前,还是繁殖期后,鲫鱼都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从而大量觅食,钓鲫鱼变得很简单。

春季鲫鱼

2)、春季鱼类食物比较少、春季虽然温度升高,但是并没有太高,每年春季倒春寒的时候温度和冬季没有太大区别。虽然春季水域内的食物比较多,但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食物少鲫鱼吃钩的几率也就增加了。

①、浮游生物、春季浮游生物繁殖量并不大,水草的嫩芽也比较少,所以春季鱼类的食物虽然相对于冬季来说比较多,但是想要吃饱也比较困难,吃钩的几率也就大大增加。

②、偏爱腥饵、鱼类经过漫长的冬季,面黄肌瘦需要补充大量营养。腥味饵料的制作过程中添加大量动物性饵料,这些动物性饵料能为鱼类补充蛋白质,这也是春季使用腥味饵料钓鱼比较简单的原因之一。

春季鲫鱼的个体相对来说比较大

3)、春季的小鱼以及大个体鱼类比较少、春季的小鱼比较少,大个体鱼类除了鲤鱼外也比较少,因为水温不适合它们的生长。没有小鱼和大个体鱼类和鲫鱼抢食饵料,从而钓获鲫鱼的几率增加。

①、鱼类产卵后没有孵化、鱼类产卵后的孵化时间一般为7天左右,即使鱼卵孵化后,成为鱼苗,也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也不会进窝觅食。春季小鱼闹窝的几率相对于夏季来说,要少了很多。

②、大个体鱼类进窝比较少、春季大鱼还是比较少的,只有在春末大鱼才慢慢多起来。仲春的时候除了鲤鱼外,鲢鳙、草鱼等大型鱼类比较少见。这些鱼类进窝的机会比较小,鲫鱼在窝内能够放心觅食。

春季钓获鲫鱼比较多,个体比较大的原因:

春季水温升高后,经过一个冬季缺衣少食的鱼类开始大量觅食,钓获它们变得简单。

虽然春季水温升高,但是春季的食物比较少,鱼类吃钩的几率也就变大了。

春季无论是当年孵化的鱼卵,还是大个体鱼类都比较少,鲫鱼进窝后可以安心觅食。

这3个原因造成春季钓获的鲫鱼数量比较多,个体也比较大,但是到了夏季就不行了,因为夏季大鲫鱼想吃也吃不到。

春末开始鲫鱼越来越小

其次为何在夏季钓获大鲫鱼的几率变小,数量变少?

现在已经是夏季,夏季钓鲫鱼还不如春末,大鲫鱼吃钩的几率寥寥无几,一天当中碰到几条大鲫鱼就不错了,很多小鱼闹窝,或者一些其他鱼类吃钩,那么为何夏季钓获大鲫鱼的几率小?

1)、夏季鱼类不缺少食物、不管是鲫鱼还是其他鱼类,夏季都不缺少食物,主要是温度升高,水域内食物大大增加,从而难钓。

①、水草大量生长、水域内的水草等水生植物开始生长,这些植物的嫩芽是鲫鱼或者其他鱼类最爱吃的食物,夏季是一年中鱼类最不缺少食物的季节。

②、浮游生物、水生生物大量繁殖、桡足类,枝角类等浮游生物水生生物开始大量繁殖生长,这些动物性饵料都是鱼类的食物。鲫鱼不缺少食物,钓获它们的几率也就大大降低了。

夏季小鱼太多

2)、夏季小鱼相对比较多、夏季的小鱼相对于冬季来说,要多很多,主要有2点,一是春季孵化的鱼苗开始生长,一个是一些小型鱼类十分活跃。

①、春季孵化的鱼苗开始长大、鱼类的繁殖期一般在3-6月,在春末夏初的时候绝大多数鱼苗已经孵化,甚至鱼苗已经度过幼苗期,这些鱼苗呆头呆脑,碰到什么吃什么,钓鱼的时候难免被它们闹窝,从而减少钓获鲫鱼的几率。

②、白条、翘嘴、麦穗、鳑鲏十分活跃、由于夏季水温高,这些小型鱼类十分活跃,积极觅食,钓鱼的时候难免被它们干扰。而有些钓友喜欢用味型大雾化好的饵料,这些饵料根本到不了底,从而鲫鱼吃饵的几率也减少了。

夏季大个体鱼类进窝后,鲫鱼逃之夭夭

3)、夏季大个体鱼类比较多、夏季由于水温高,鱼类活跃度很好,不仅仅是鲫鱼,一些大型鱼类进窝的几率更大,但是大型鱼类进窝后,吃不吃钩就是另一个问题。

①、鲤鱼进窝、鲤鱼生性胆小谨慎,即使进窝后,很大几率不开口觅食,鲤鱼不管在窝外徘徊,还是进窝觅食。都会使鲫鱼受到惊吓,从而逃离窝点,从而减少钓获鲫鱼的几率。

②、鲢鳙进窝、鲢鳙为滤食性鱼类,饵料的雾化很容易招来鲢鳙进窝,鲢鳙进窝后,由于我们钓鲫鱼是钓底,鲢鳙吃到饵料的几率并不大。但是鲢鳙进窝后,鲫鱼早已经逃离窝点,这也是造成钓获鲫鱼又少又小的一个原因。

夏季钓获鲫鱼比较少,比较小的原因:

水域内食物比较多,鲫鱼不缺少食物,从而钓获它们的几率大大减少。

水域内的小鱼比较多,由于饵料的雾化,小鱼抢食严重,鲫鱼抢不到饵料。

大个体鱼类比较多,这些鱼类难免进窝,它们进窝后鲫鱼受到惊吓,从而逃离窝点。

所以说,夏季并不是鲫鱼不吃钩,很大原因是抢不到饵料,想吃也吃不到,或者被大个体鱼类吓跑,从而减少钓获它们的几率。

夏季鲫鱼抢不过小鱼

最后在夏季怎样钓获大板鲫?

夏季钓鲫鱼的思路需要变化,不能在按照春季的钓鱼模式钓夏季的鱼,因为夏季温度升高后,和春季钓鱼完全是两码事,不管是饵料,还是垂钓水深和春季完全是两码事,需要作出改变。

1)、改变用饵方式、用饵的方式是造成很少钓获大鲫鱼的一个原因,主要是饵料雾化过快,饵料粘度小,以及饵料的味型过大。

①、减少的雾化、饵料并不是雾化越快越好,夏季的小鱼比较多,饵料雾化过快很容易招来小鱼。而鲫鱼抢食不过小鱼,从而造成小鱼闹窝严重,钓不到大鲫鱼。减少饵料的雾化,让饵料更容易到底,从而增加钓获鲫鱼的几率。

②、增加的粘度、饵料的粘度过大或者多小,都有影响,饵料粘度过大的时候,饵料雾化差,太死板,饵料粘度过小,雾化太好招小鱼。根据垂钓的水深,以及小鱼的多少,适当增加饵料的粘度,让饵料在水底多停留一会,让鲫鱼更容易发现饵料。

③、减少饵料的味型、夏季鲫鱼不在缺衣少食,饵料的味道浓郁的时候,不仅招小鱼,鲫鱼对于味型大的饵料也有一定的警惕心。相对于春季来说,夏季钓鲫鱼的饵料味型稍微淡一点,腥味少一点,不仅仅能减少小鱼闹窝的几率,还能减少鲫鱼的警惕心,从而增加收获。

饵料味型淡一点

2)、改变垂钓水深、夏季由于温度比较高,浅水区水温比较高,深水区水温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水温高的时候鱼类也需要乘凉避暑,所以钓深水才是主流。

①、适当长竿、有些钓友在夏季不喜欢用3.6米以上的长竿,“美其名曰”天气炎热温度高用长竿那么累,用它干嘛?其实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有多少大鱼会靠近几米内的岸边?可以直言不讳的说,经常靠近岸边的大鱼,早已经是盘中餐!想要钓获大鲫鱼还是要适当用长竿钓远。

②、钓深水、俗话说:“夏钓潭”,意思就是夏季钓深水,因为浅水相对来说水温比较高,鱼类白天在浅水的几率比较少。一般来说水深2米以上的水深,才是深水。但是也不一定,因为垂钓水域面积不一样,水深也不一样,结合自己钓鱼的钓点,合理选择合适的水深。

大鱼靠边的几率相对来说并不大

3)、改变钓点、春季的钓点一般选在避风朝阳的位置,因为春季的温度并不是很高,避风朝阳的钓位相对来说水温高,到了夏季恰恰相反。

①、钓荫、夏季由于温度高,水温比较高,遮阴处相对来说比较凉爽,鲫鱼或者其他鱼类喜欢在遮阴处躲避夏日的高温,所以在遮阴处垂钓效果比较好。比如:岸边树荫下、桥下阴凉处、高楼倒影处等,都是不错的钓位。

②、环境复杂的钓位、夏季由于水温升高,各种鱼类开始活动,特别是一些肉食性鱼类活跃度更强,鲫鱼为小型鱼类,避免不了被这些肉食性鱼类捕食。在一些复杂的钓位鲫鱼能够躲避肉食性鱼类的攻击,这些地方鲫鱼比较多,比如:水底凹凸不平处、水底障碍物处、深浅交界处等这些地方都是不错的钓位。

那么夏季想要收获好,并不难:

饵料不需要雾化太好,小鱼多的时候增加饵料粘度,以及减少饵料味型。

深水、远水、遮阴处才是大鲫鱼的活动范围,在这些地方垂钓,不怕大鲫鱼不吃钩。

环境复杂的钓位不仅钓鲫鱼,其他大型鱼类也会躲藏在此,这些钓位效果不错。

夏季虽然大鲫鱼相对于春季来说比较少,想要钓获并不困难,通过这几点改变,还是能钓获大鲫鱼。

适当做出调整,还是能收获大鲫鱼

光头总结:春季钓鲫鱼收获好的原因无非是,水域内食物稀少,小鱼和大鱼比较少,大鲫鱼进窝后能够安心的觅食。但是到了夏季随着温度的升高,小鱼孵化后觅食,大鱼越来越多,钓获大鲫鱼的几率变得比较困难,不是大鲫鱼吃钩少,而是我们冤枉了它。

想要钓获大鲫鱼,只能改变思路,改变饵料的状态,以及饵料的味型,钓深水、钓遮阴处、钓环境复杂的钓位等,还是有大鲫鱼吃钩,只是相对于春季来说,比较少,但总比没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