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冬降温野钓鲫鱼的若干问题

鲫鱼

秋色已暮,新冬将至,降温将成为天气变化的主题,野钓鲫鱼又将面临哪些问题呢?本文拟从气温水温转换关系的角度进行简要阐释。

我的组照•惊绽

一、秋冬之交钓鲫四个常见问题

秋冬之交天气系统不稳定,导致气温时高时低,而气温的变化直接影响鱼获,进入深秋后出钓,经常遇到以下四个问题。

1、天气晴好鱼不咬钩

相信很多钓友都遇到过这种情况:阳光明媚出钓,人沐浴着温暖信心满满,心想鱼一定也很舒服。但实钓才发现,无论你做怎么样的改变,结果是鱼获寥寥或者根本不咬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很多时候我们百思不得其解。

2、只有杂鱼没有鲫鱼

明明降温已经过去了好几天,按道理说鲫鱼应该适应了水温的变化,当你下竿之后才发现,窝子里面只有杂鱼没有鲫鱼,你肯定首先考虑是用饵存在问题,于是尝试调整饵料,但无论面饵虫饵,折腾半天结果还是一样,就是不见鲫鱼。

3、钓的正欢突然停口

这种情况一般有两种:一是之前天气没有变化,忽然在某个时间点停口。二是头一天大风降温,转天气温明显下降,但水面风平浪静,上午正常作钓效果很好,但到了下午某一时间点突然停口,坚守也没口,一定是某方面出了问题。

4、深水作钓无功而返

秋冬之交遇到降温,钓友一般先想到的是钓深水,因为浅水区的水温偏低,而大家普遍认为深水的水温肯定高,鱼的活性也高。姑且不论这种认知正确与否,钓深水是大多数钓友的选择。钓时却发现,深水根本没口,鱼到底藏哪里了呢?

我的组照•末央

二、正确认识气温与水温的关系

要正确地认识气温与水温之间的关系,必须先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解,第一层关系是:气温与表层水温的关系,第二层关系是:表层水温与底层水温的关系。

1、气温与表层水温的关系

关于这个问题,早已有过各种实测。因所有实测结论一致,故本文引用其中一组某一天的实测数据:

时间实时气温表层水温

08点:10℃, 12℃;

12点:20℃, 18℃;

14点:24℃, 22℃;

18点:16℃, 20℃;

24点: 8℃, 12℃。

通过以上数据,得出两个结论:

a.气温升高,表层水温也升高;气温降低,表层水温也降低;

b.气温降低时,表层水温的降低速度,滞后于气温的降低速度。

一句话概括:气温升则水温升,气温降则水温降;气温降的快,表层水温降的慢。

我的组照•沐暮

2、表层水温与底层水温的关系

实测表明,水体各个层面的水温是不相同的,也就是从表层到底层之间存在温差,一般表层水温高于底层水温。实测发现,与水表层越接近,水温变化越大,而水越深水温的变化越小。根据现有数据,3月—10月水表层、水底层温差比较大,可以达到9度以上,11月—转年2月,水表层、水底层温差比较小,可以趋近于零。在气温骤降或雨雪天气情况下,有可能出现水底层水温高于水表层水温,水表层水温高于气温的情况。钓友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天气阴冷时我们用手触水,会发现水是温的,水表温度明显高于气温,但2、3天后就会变回上高下低的正常状态。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a.浅水层温差大,深水层温差小;

b.正常气象条件下,深水层水温比浅水层水温要低。

c.温度突降时,浅水层水温低,而深水层水温高。

我的组照•萧华

三、气温水温转换关系的启示

通过上面的实测结论,让我们了解到,气温与水温的根本关系就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但这种线性关系是通过时间滞后的形式实现的。特殊情况下,甚至以水温先逆转后回归的方式完成,这为我们选择出钓时间和具体钓点,减少作钓的盲目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剧烈降温时鱼难钓

我查阅了佳木斯市某水产研究单位的论文,鲫鱼的体温基本保持比生活水体高0.9—1.7°C。气温骤降势必导致水温突降,水层温差加大,此时鲫鱼首选转移地点暂避,当水体整体降温后,只有通过变温来生存。鱼通过腮的呼吸调节体温,当然要消耗大量体能,鱼的个体越大,变温所需时间越长。变温完成后,再通过休眠的方式恢复体力。由此可见,这个变温过程对鲫鱼来说,既是痛苦的也是漫长的,鲫鱼不可能开口觅食,可见这时作钓鲫鱼的难度。

我的组照•凌寒

2、阳光充足时鱼难钓

进入11月份,马上就到了立冬节气,此时清晨的气温比水的表层、底层的水温要低,水层温差相对较小,天气虽然寒凉,但上午还是可以作钓的。等到下午2、3点钟,阳光高照,气温升至全天最高点,人也感觉舒服了,此刻的水情正发生巨大的变化。天气越冷,下午阳光越足,表层水温上升很快,而底层水温却很难升高,这时水层之间的温差急速加大,造成水表层、水底层之间的对流受阻。众所周知,水底的溶氧来源于水表层的渗透和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如果水的对流受阻,加之水底没有植物,底层就会缺氧,鲫鱼是不会吃饵的。

我的组照•映雪

3、深水作钓时鱼难钓

钓友中会有不少人认为,天冷时深水的水温高。根据本文所列的实测数据,在正常气象条件下,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只有在极端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水底层水温高于水表层水温的个例,比如:水体结冰。一般情况下,水底层的水温肯定要低。那么天冷鱼为什么会到深水区呢?因为深水的温差小,鲫鱼消耗的体能小,而不是深水水温高。既然天冷鱼多在深水,为什么深水鱼难钓?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这并不矛盾,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找不到鲫鱼到底在哪一个深水区域,必须要进行多次的探钓,也就是“人找鱼”,这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我的组照•不挠

4、温和降温初期适宜出钓

如果头天刮风降温,幅度在3、5°c,转天上午比较适合作钓。因为降温不剧烈,水表低温向下传递的速度比较慢,这样底部水温变化不大,鲫鱼在底部还感受不到气温变化的冲击,这时尽管天气变冷,但仍然可以果断出击,鱼口不会有太大的变化,鱼获也不会差。这是一个不错的作钓窗口期,根据实战经验看不少于5个小时,但是到了下午某个时间节点,比如2、3点钟,可能出现突然停口的情况,这时应果断收竿,因为底部水温肯定下降到了鱼不适应的区间,再坚守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我的组照•宇彤

5、阴雪天气适宜出钓

这真是应了钓鱼人调侃时经常说的:人舒服鱼不舒服,鱼舒服人不舒服。秋冬之交阴雪天,气温低必定寒凉,钓友出钓需着冬装。但此时的水层表面的水温一定比气温要高,我们以手试水,能明显感到水是温的,这就是特殊情况,即气温与水温的关系形成逆转。由于水表温度高,水底温度也高,水层的温差小,水体上下对流十分顺畅,水底层的溶氧量非常高,鲫鱼也是非常活跃,甚至出现抱食的现象。选择此时出钓,必然鱼获满满。

我的组照•冰鉴

6、气温稳定后适宜出钓

当剧烈的降温过后,天气系统将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期,而由于水层表、水底的水温传递还没有完成,所以此时并不适合出钓。当气温、水温的传递转换完成,鲫鱼又将进入变温适应期,前面说过鱼的个体越大变温越慢,有资料上讲慢的需要2、3天。由于变温过程中鲫鱼要消耗大量的体能,所以它将进入一个休养恢复期,时间大约3、4天。由此可见,当气温、水温变化后,鲫鱼从变温到恢复体能,需要5—7天左右的时间,所以在气温稳定后将近一周的时间作钓最理想。

我的组照•初绽

四、针对四个问题的简单解释

在本文开篇中,罗列了秋冬之交野钓鲫鱼经常遇到的四个问题,即:天气晴好鱼不咬钩、只有杂鱼没有鲫鱼、钓的正欢突然停口、深水作钓无功而返等。关于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文中已经有部分论述,在此作一个简单的阐述:

1.晴天鱼不咬钩,原因在于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水表与水底产生了较大的温差,水体的对流受阻,导致水底缺氧,所以鱼不吃饵。

2.只有杂鱼没有鲫鱼,原因在于鱼的变温,小杂鱼变温时间短,鲫鱼变温需要的时间长,所以最先活动吃饵的是小杂鱼,所以没有鲫鱼。

3.钓的正欢突然停口,原因在于降温效应从水的表层到底层传递,需要一定的时间,当在某个时间点传导到底层时,鱼不适应必然停口。

4.深水作钓无功而返,原因在于由于每次降温的力度不同,鲫鱼的迁移水深深区域也会不同,我们很难一次性找对找准,故此鲜有鱼获。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结束语:

本帖就气温、水温的转换关系,根据自己的实战经验,还有日常的知识学习,作了一个简要的汇总。

本文只讨论了秋冬之际降温,气温与水温的变化,对于野钓鲫鱼的影响。除气温水温之外,影响野钓鲫鱼的因素还有很多,综合所有因素解读,本文的观点可能是矛盾的、错误的,但也是正常的,毕竟局限于气温水温谈整体,本身就是缺陷,只不过提供一个角度罢了,还望钓友不吝赐教。

冬月撷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