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天气已经越来越冷了,虽说冬天也能钓到鲢鳙,但对于大部分地区来说还是不太合适,尤其是手竿野钓,那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我本来是打算今年都不写关于鲢鳙的文章了。
不过前两天我刷到了一个视频,忘记是谁发的了,但内容很有趣,大意是展示了化绍新和邓刚两位大师对手竿钓鲢鳙的一些看法,而他们两位的观点刚好是相反的。邓大师认为钓鲢鳙应该不停地抽竿,通过高频的抛投、饵料的不断雾化去诱鱼,而化老师则认为钓鲢鳙还是需要打窝,尤其是水广鱼稀的自然水域,不打窝很难诱鱼。
这两位大师应该不用我多介绍了,想必钓友们都很熟悉,但是在钓鲢鳙这件事上为什么两者的观点截然相反呢?对于我们普通钓友来说,到底应该听谁的会比较好呢?接下来我说说自己的看法。
不同的鱼情,采用不同的钓法,密度高可以不打窝
无论什么时候、钓什么鱼,我都认为应该根据水情、鱼情来制定钓法,钓鱼本就没有什么永远固定的方式方法。
当我们作钓高密度的水域时,是完全可以不打窝的,因为鱼多,你抛一段时间可能就会发窝了。另外高密度这三个字对应的大多数是收费的水域,可能是黑坑也可能是水库,如果是纯自然水域,一般来说密度不会太高,而有些收费的地方老板也不会允许我们打窝。
鱼比较多的情况下,钓法很明确,前期可以把饵料开稍微干一点,然后上饵时也不要捏太紧,就让它入水即爆。饵料雾化要好、抽竿也要快,前期高频抽竿就相当于在做窝,甚至可以二三十秒一杆这样钓。
当你的抽饵频率很快时,窝点就会一直有强烈的雾化,这就没必要打窝了。因为鲢鳙和其他鱼不一样,它是中上层鱼,我们钓的话一般就是钓1.5~2米的样子,如果你打窝肯定也得打浮窝,但是打浮窝你很难控制窝料具体在哪个水层雾化,这样一来就有可能起反作用。
水广鱼稀的情况下,打窝会比较好
如果你钓鲢鳙,抽了很多饵料下去都没钓到鱼怎么办?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窝里没鱼导致的,那解决办法要么就是换位找鱼,要么就是增加饵料雾化、加快抛投频率,要鱼尽快来找你。
可是有些地方水面很广、鱼又很少,可能你钓的那个地方附近一大圈都没鱼,这时如果还一直频繁地抛投,先不说鱼会不会被你感动,反正手臂肯定是动不了了~因为钓鲢鳙大多是5.4米以上的竿,而且这些竿又要求比较结实,大多数情况下结实就意味着重,如果不停地打频率,那谁吃得消?
所以在鱼比较稀少的情况下,还是打窝,通过窝料的雾化来帮助我们吸引鱼。前面说到,打窝很难控制窝料的雾化水层,万一你钓的是2米,窝料却在3米的地方才散开、雾化怎么办?鱼少的情况下就考虑不了这么多了,先把远处的鱼给招过来再说吧。因为相比不停地抽竿,打窝确实更省力一些。
钓鲢鳙如果要打窝,拿什么打窝、怎么打窝?
如果是土豪,那就随意了,拿商品饵自然也能打,但是对于普通钓友来说,商品饵价格太高,拿来打窝未免有点奢侈了。
我一般是用豆渣打窝,这东西便宜又好用,如果你能提前准备给它发酵一下,那效果会更好。总有人问怎么发酵,其实非常简单,你把它放塑料袋里再拿到太阳底下晒,晒臭了就行了。
我有的时候钓饵里也会加豆渣,为了长久保存,我都是准备一个罐子把豆渣放里面然后放点酵母粉、切碎的大蒜,让它慢慢发酵,开饵的时候就当添加剂用,少加一点即可。如果用来打窝,那直接打就可以。
至于打窝的方法,注意两点
第一是注意雾化的水层,刚下杆的时候打窝,我一般就是不怎么捏,就让它入水即散;到了后面的时候,就要稍微捏一下,尽可能让窝料下沉到我们钓的那个水层附近再散开,这个做不到百分百准确,差不多就行了。一般钓鲢鳙也就1.5~2米,这样的深度我想还是好掌握的。
第二是注意打窝的量和频率。刚开始下杆肯定要多打一些,打完以后可以开饵作钓了,前面说打窝的意义就为了让我们不用那么累,所以在鱼没有进窝之前,我们都需要时不时补窝子,饵料可以不用换那么勤。
具体隔多久补一次窝,那就得根据实际情况了,一二分钟也行、三五分钟也行,但补窝一定要用打窝勺,做到精确抛投,每次补窝量我觉得大半个补窝勺那么多吧。钓鲢鳙,你要是不心疼饵料、不怕累,那窝料多一点是没有关系的,不需要担心它们吃不饱、更不用担心吓到它们!
以上是我对手竿钓鲢鳙的一点看法,不一定对,还希望大家客观看待,如果你也喜欢钓鲢鳙,有过很多钓鲢鳙的经历,不妨留言说说自己的看法,你认为钓鲢鳙是打窝好还是单纯地抽频率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