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钓鱼人想必都知道,无论是休闲钓还是竞技钓,不管用了什么钓法和什么饵料,最终就是为提竿上鱼作铺垫。提竿上鱼是垂钓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你的钓鱼成绩就跟提竿技巧有着很大的关联,没有把握好提竿时机造成跑鱼,不仅仅是“煮熟的鸭子飞了”这样的遗憾,更糟糕的是还会将一个做好的“窝”给破坏了。那么如何把握提竿的最佳时机呢?下面小编给大家说说提竿最佳时机的判断方法及应对技巧吧!
一、提竿最佳时机的判断方法
那么,什么是提竿的最佳时机。说起来简单,就是鱼儿吞钩而尚未吐钩的一刹那。但鱼儿咬钩的过程,我们仅仅只能从鱼漂反映上来的所谓的“鱼讯语言”来判断。这对初学者是较难掌握的,就是对于钓了多年鱼的人,也难免有脱钩跑鱼之事。
说复杂,在于它与水的深浅、水的肥瘦、漂的灵钝、子线的长短、风线的长短、钓饵的软硬、饵的品种,还有判断是何种鱼在咬钩,以及鱼的大小等等相关联。再说细一点,提竿的迟早与季节、风浪、天气、气压、风向,甚至鱼线的粗细软硬、鱼钩的大小等等因素变化。
二、根据水深判断提竿时机
就单一因素来讲:水深,提竿宜早。当在深水区钓鱼,鱼咬钩了要通过较长的水线将信号传达到水面的鱼漂上来,不仅距离长了,水线与水之间尚有一定的阻力,此时所表现在鱼漂上的信号已晚,所以要及早提竿才对;相反,水浅,钩饵与鱼漂的距离短了,鱼儿一碰钩,其信号立即反映上来,如早早提竿,十有八九是空钩,因为鱼儿还在品尝鱼饵,尚未吞下,所以此时宜迟不宜早。
三、根据食口判断提竿时机
如果水肥,或是冬季水温较低,或是仲春和夏秋季节气压低的闷热天,鱼咬钩不积极,提竿要早。反之,水瘦,春夏秋季天高云淡的天气,久晴遇小雨天,或是久雨放晴,台风将至天,鱼儿争相抢食,提竿晚一点也没关系。
四、根据浮漂灵敏判断提竿时机
如果你使用的是1——2号小漂,且漂与坠钩饵是平衡的,灵敏度较高,切不可见鱼漂一颤动就提竿,因为此时鱼儿尚将钩饵含在嘴上,正试着有否危险是否安全,你一提竿,正好上了鱼儿的当了。所以不要心急,迟一点提竿才是。相反,如果用的是5——7号漂,灵敏度相对迟钝些的大号漂,坠又重了些。如深水垂钓,为了避免小鱼半水抢钩,有意将坠加重了,此时,我劝你见有信号应及早提竿。
五、根据饵料类型判断提竿时机
用的是什么饵料,与提竿的迟早密切相关,软面饵,当然提竿宜早。近年我们这里流行的,类似抛竿炸弹钩上用的菜籽饼粉加少许面粉作粘合剂的饵料,作手竿单钩用饵,不用说该一见漂动即可提竿。
如果你用的面饵相对较硬,或者是颗粒饵料,要知道大鲫鱼、鲤鱼往往有个试饵的过程,大鲫鱼是温纯且胆小,鲤鱼俗称鲤鱼拐子,警惕性极高,它们摄食往往是先含一下,或用嘴吹一下饵食,然后含含吐吐,吐吐含含,几次反复后看看没危险了才将饵食吞下,所以要提竿晚些才对。
夏季用草叶、蚱蜢作饵钓草鱼,草鱼咬钩也是先含住钩外的一片草尖,看看没事,才张大嘴把整个草叶吞下,所以民间有“草鱼拉黑一二三”之说,就是说,钓草鱼要等拉黑了漂后,再心中默数“一、二、三”三个数才提竿。
同样用蚯蚓,蚯蚓的长短也与提竿迟早有关。蚯蚓短,宜提竿早。有人喜欢用朝天钩,因朝天钩穿的蚯蚓极短,短得只要不露钩尖,所以送漂就提,准上鱼。相反,蚯蚓穿得长,提竿该晚一拍。
六、根据时间判断提竿时机
一天中的早晨和傍晚(指春夏秋季),鱼儿活跃,当然该晚提竿;反之,特别是夏季中午,提竿相对可早些。
七、根据钩型判断提竿时机
用钩门宽一点的大钩,自然宜早提竿;钩门窄的小钩,当然可晚些提竿。
八、根据子线长短判断提竿时机
子线长,与水线长一样道理,鱼摄食时传递到鱼漂上的信号本身就晚了半拍,你得赶快提竿才是。
有的钓友喜欢用短子线,坠与钩的距离仅3厘米左右,传统钓法所谓的“寸线”,其灵敏度极高,只要鱼一碰钓饵,就出现点漂,不要急,鱼儿还没吞食呢,等它送上两三粒鱼漂提竿也不迟。
以我几十年来的钓鱼体会,在野河野浜钓鲫鱼,漂尾上升由快而转慢欲停的一刹那,是提竿的最佳时机,你不妨试试。
注意:
这里所说的提竿的迟与早,也只是就某个单一因素钓况下相对而言,垂钓中往往是诸多因素错综复杂,要靠钓鱼人慢慢地去仔细分析、捉摸、判断,我看钓鱼的乐趣也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