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子线
子线的长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鱼情来调整。在野钓环境下,一般杂鱼都比较多,杂鱼多时,子线宜短,杂鱼少时,子线宜长。
理由:台钓的坠比较重,饵在重坠的作用下,下沉较快,对避开杂鱼接饵有较好的作用;当坠停止下沉时,饵会继续下沉,此时,饵的轨迹呈钟摆状,这个过程对鱼的诱惑力特别大;如果此时杂鱼多,而子线又长的话,鲫鱼几乎抢不到饵;反之,如果没有什么杂鱼,这个钟摆状的行程越长,对鱼的接口刺激越大,就越容易尽快上鱼。
操作:一般情况下,没人在野钓时还有耐心随时来调整子线长度,况且子线一般都是一次性的,剪下来就基本上废了,所以不可能用更换的方法来调整子线长度。那么这时候我就在铅坐和8字环之间加一个太空豆,需要加长子线时,向上移动这个太空豆,就可以通过延长铅坐到8字环之间的距离来达到增加子线长度的目的了。
二、关于饵
1、野钓时,尽量不用拉饵,同时控制饵的雾化,这样才能避开杂鱼。
2、因为饵的雾化慢,所以没必要把饵团搓得太大,除非你只想钓大鱼,我一般饵团都没超过黄豆大,简单衡量标准以包住钩为准。
3、饵的大小没必要弄得很均匀,因为这不是比赛。实践操作中,我一般刚下竿时挂大饵,其目的不是钓鱼,是打窝;当开始上鱼后,就严格控制只包住钩为止;事实上,我还故意把上下钩的饵弄得不一样大,原因下文会说到。
三、关于漂
1、漂尾一定要细。细尾漂吃铅量很少,对饵重反应明显,才能保证新手找到底,同时对鱼口的反应也要灵敏些。
2、调4钓2并不是固定标准。野钓环境复杂,你如果非要调4、钓2,可能你一天都在抛竿中度过。因为水底不平,我估计100竿里面有10竿是钓2目就算不错了。这种情况下,我的钓法是调目数的一半,钓所调的目,比如一支10目的漂,我就调5目,然后以窝子中央位置为准,钓5目,在实际垂钓时,10目也钓、平水也钓,总之就是在窝子范围内,丢到几目的位置就钓几目,甚至漂尾沉完,看影子也可以钓,漂体都没沉完也在钓。这样钓法,在野钓环境中鱼口较生的情况下,并不影响上鱼。
四、关于双飞
我个人认为,双飞是台钓最大的魅力。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人为地控制双飞呢?我认为是可以的。尽管不能100%地控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增加双飞的几率。
1、尽量钓钝。钓钝时,漂的反应没那么灵敏,鱼口信号传递到漂上有延时,在这个延时过程中,有可能第二条鱼又来咬钩,就产生了双飞。
2、故意不抓第一顿口。野鱼大多数都是生口,咬到饵一般就不会吐,所以第一顿口如果不拉,鱼不一定会吐钩,这时候第二条又来咬钩,就一可能出现第二顿口,这时候拉就有可能双飞。
3、抓走漂。第一条鱼吃死口,走漂,牵动另一个饵移动,移动的饵诱惑力更大,很有可能又有鱼来抢。
4、大小饵。上下钩饵团一大一小,大的抛得远,小的抛得近,会令2团饵之间的距离更远,方便2条鱼同时各吃各的饵。
五、关于提竿时机
野钓时没必要非要抓顿口,顶漂和走漂最稳当,顿口很多时候是杂鱼在抢饵,提竿空钩几率特别大。
六、关于抛竿
抛满竿固然可以增加准确性,但是缺点很明显:一是会在饵的入水点形成第二窝子,导致鱼分散;二是摆动下沉的饵会引来大量的穇子,让你烦不胜烦。我一般是让饵在所打的窝子处轻轻入水,一是避免水波震动引来穇子,二是减小水的冲击力,免得饵料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