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三分钓技,七分钓位,虽然貌似夸大但是确实有道理,虽然占不上七成但是至少占到五成。一个好钓位几乎可以左右一天的鱼获。一般大败而归时我们都会说自己屁股坐错地方了,而对同池钓的好的朋友一般都会说那谁谁一屁股坐对了,这钓位真的那么重要吗?我想或许是吧!
一般我们都知道些钓鱼谚语的,关于钓位的也有几句,什么早钓东来晚钓西,长坑钓腰方坑钓角。有草钓明水,明水找草钓之类的谚语。不过真放我们现在黑的大坑里却很难了,每个鱼坑其实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未必哪个角就一定很好哪个腰就一定出鱼(至少很多坑主都不按规则出牌的。)很多经常出鱼的点会莫名其妙的成为“死点”。往往又因为我们未必对每个坑的出鱼点就一定了解,即便前一天或者N天前侦察过你也未必占的上(很多有充足时间的有毅力的朋友会起三更甚至提前一夜去占钓位)如果我们去的比人家晚那怎么办呢?
对策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此话解释为要知道风向,你知道了风向后再去选择钓位大半可以成功一半。提前一天收听天气预报(虽然这玩意现在有时候也说”瞎话“,但是一般风力可能预报有误差,但是一般风向还是有些成功率的),除去大风以外一般来说选择顶风钓位还是好些的。
具体解释:从前的说法是顶风的钓位有充足的微生物以及被风吹落于水中的小虫树叶等食物把鱼诱过来。其实我想这在黑坑情况中好象不是真正的原因,我们黑坑钓的鱼一般都是后放的养殖鱼,这些有着优越生活条件的家伙绝对不会因为几个蚂蚁几片烂树叶子浪费那个体力。真正把它们引导到顶风处的还是水中的含氧量一般要比背风处高些的原因吧。(如夏天无什么风的时候一般都是到鱼坑后点一支烟看看烟往哪边跑)
实战举例:
10年前北辰铁东路大力鱼池(怀念这个鱼池,一周放五次鱼,票价20元)时间是初春,一早到达鱼池后选择小坑老钓点,早晨风不大因为去的大多是老钓友一般都选择了顺风(路边)和侧顶(两坑之间的埝,可以钓两个坑),但是除去侧风的埝上的10来位钓友还有些收获外像我这样钓背风的差不多一无所获。10点来钟风力猛增,大多钓友都收竿回家。
我也收竿因为没吃早点就到旁边的“狗食馆”喝小酒去了。几乎喝到中午想回家但是又不甘心“白脸”就重返鱼池,见几乎钓友都走了。抱着“怎么也是白脸”的心态选择了挨铁道的顶风一侧(很少出鱼的一面,因为高台不好坐)。六级左右的风力中帐着”小酒“的力量打下了最后半袋水之蜂超诱。后再锁虫子伸竿才发现3米6的竿子几乎扔不到钓位。
暗叹命苦又损失了2块5(那时超诱卖5块),索性甩大鞭胡乱扔了一竿,看着浮漂被吹着往脚下跑几乎漂尾都露出来了那个无奈啊,忽然一个漂亮的顿口,浮漂几乎下顿近10目提竿后顶斤大鲫露出水面……真是柳暗花明啊!后如此炮制,再后那些没走的钓友都聚集到这侧,大家奋战到几乎天黑,至于鱼获就不说了(反正我至今还怀念那场鱼)
对策二:犄角旮旯,出奇制胜
我们好象一直在犯个错误,用我们人类的大脑去思考鱼。这不仅体现在配制饵料上,而且同时体现在选择钓点上。一想到这个我总莫名的想起三个字“子非鱼”
我们如果仔细回想下会不会想起某某坑,某某场鱼某人怎么会选择那么个“破点”还钓到鱼了呢?我们毕竟不是鱼(但是肯定的说我们肯定比鱼的智商高)那黑大坑怎么会在几乎没人钓过的我们嗤之以鼻的犄角旮旯呢?其实这个事也能解释的清楚,其实这个事就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我们往往在黑坑选择钓位时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我们在那些“热门”钓点抛下的窝料太多,而这些掺杂着各式各样充满酸,甜,苦,辣化学气味窝料再没被鱼吃光的情况下日复一日的积累下会产生什么?有的朋友(包括我一直关注的某技术流为主的论坛里的“大师”们都会回答两个字“降层”。我并不是这样简单的看,我会回答两个字“毒药”。:
关于降层很少有人见过,我有幸见过一次。那是在外环宜兴埠附近的“***鱼池“去年去那钓鱼,临近的一位钓友因为钩被挂底,他就下水去摸(很浅的水线)。当时我和一边的钓友都提醒他脚别陷下去,我们估计那钓点下肯定会是日积月累窝料发酵成的臭泥。
但是那钓友却说是硬底,并在摸钓组时顺手扔上来一块东西。后来我看了这块有将近10公分厚的东西,貌似脏了的白灰板。散发着一股恶臭,在断边看还有一层一层的纹路,这恐怕就是我们打下的窝料吧,或许某一层就是您的手笔了。(貌似跑题了)。
具体解释:鱼一般不会留恋在有大量窝料发酵变质的钓点,反之会聚集在我们不经常施钓的地方,而这样的钓点是哪呢?差不多就是那些不得抛竿就坐的犄角旮旯了吧。;
实战举例:
七,八年前,北宁公园纪念碑下老丁鱼池(北宁当时有数家承包鱼池,后来随着北宁公园的改造都收回了)这家鱼池相信很多鱼友都知道。因为开放的时间比较早,太多鱼友都很了解这环绕半座假山下鱼池的钓点了,甚至有几个点鱼友都用油漆做了标记。有几次因为去的比较晚了我都没占到“点”,至于收获那就只能是白脸了,但是有一次我突发奇想的相中了一个从来没有人坐过的钓点。
熟悉那坑的朋友都知道在连接这坑跟养老院那个湖之间往鸽子楼走有座小桥,在没过桥的假山下面有个院子是清洁队,院墙就是水泥的假山墙。(正冲着原来王宏光前辈的”宏大钓鱼俱乐部“)我提前一天去了清洁队小院里看了看小院边上的水泥台子外靠近鱼池的那一尺多宽的地方,翻过水泥台的小平台上布满了假山上刮下来的土已经成为斜坡了,头上还有一棵院里种着的柳树,我找清洁队的人借了把铁锨好歹清出了个平台离脚下的水面大概2米,坐小马扎够宽了。至于头上的树枝我估计要是不站起来的话2米多点的竿子可以抬起来。多年被忽视的钓位,真正的犄角旮旯。
第二天,一早到了坑边。因为太早了小院的门还没开,只能翻墙而过。一支2米4的小甩竿(挂苯轮)塑料小疙瘩漂(因为钓点距水高度以及头顶有树,台钓已无法操作),废鱼竿做的2米多的抄网,小马扎,加长的鱼户。这就是全部的装备!……结果是我好长时间再也没有占到这个钓位了。
对策三:深中找浅,浅中找深
在黑坑实战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除去风向,朝向问题以外我们还会遇到水线深浅的问题。这是因为现在大多数开放天坑都是挖掘机取土而成的,土被卖了,留下了坑,而坑引进的水,放了鱼就变成的鱼池。所以很难有一马平川的坑必定深浅不一。(甚至有的坑在放水以前坑主会二次加工,比如在坑某部位再挖道沟,或再培土做个台(岛)。如是有意为之的话那这样的坑就很难钓了,放到水中的鱼势必会最后聚集在这些部位。
具体解释:我们在去一个不熟悉的鱼池前最好先去了解下坑底的情况,当然一般坑主不会告诉你的。如果您问的是熟悉这坑但是和您不太熟的鱼友的话,他也未必会实话实说。所以最好还是靠你自己去观察,有条件的可以提前到坑边观察已经在那钓鱼的鱼友的水线和出鱼情况。如果有段相邻不远的钓友水线相差很多的话那你一定要多加注意了。
实战举例:4年前在铁东路前进村(现汽配城对过)老陈鱼池。(放鱼40元,不放鱼30元)黑坑数次均不成功,但因为此坑老鱼力量很大一直“贼心不死”后经几转钓位发现在靠外大坑纵深20米处用4米5竿子可以够到一个方圆2米来的台,稍偏左水线在1米2左右,梢偏右水线猛的到2米多,而台上只有70公分水线。
后转天(非放鱼日)在此钓位安营扎寨,重窝伺候。打窝半小时后伸竿,没等浮漂站稳已经有黑漂动作。速度抬竿刺鱼拉出窝子,至此开始10分钟钓起7尾大鲤鱼。后因疏忽跑鱼惊窝,一个小时没口。再补窝后又是一小阵爆连。
对策四:该换则换,不换则乱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听河边钓鱼老人说过,早钓东(深),晚钓西(浅)。后一直也没当回事,但是终于有一天我才明白了这其中深浅变化的道理了。
具体解释:鱼是在游动的,每日都有它的活动范围的改变。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能死脑筋的去监守自己的钓位,树挪死人挪活。
实战举例:
2006年东丽增兴窑地道边原红金鱼鱼池,20元鱼票,放鱼以鲫鱼为主,时间:深秋初冬。因我单位那时离那不远所以我经常上班时间上午偷偷溜出来去那过眼瘾。也大概明白了那池子的情况,后来赶周休到那实战演练。顶着星星去的,深秋的季节一早已经有凉意了。
因为自认为很熟悉了那里的情况了直接选靠铁道的东岸刀把儿靠腰儿部位,因为到的早没到开竿时间就偷偷打了个2米7竿子的窝子水深在1米7左右。过了将近20分钟后隐约看见窝里有泡,遂趁对漂的机会拉饵试探,很快的就中一鱼。
偷偷把鱼弄上来后胸有成竹。交钱开竿后鲫鱼小爆连一时间满坑成了我的表演,随着太阳升起口越来越慢。到9点几乎没口了,虽然知道肉加馍不应该产生窝里没料的情况,但是还是重新开窝子在原点补窝。后来发现我的对岸鱼友的浅水开始上鱼了,但是我这里还是一动不动。
后来宁脾气上来了一天终守在这个钓位结果是做了9点前的坑冠,也做了9点后的白脸。最后收获只能算中流。现在看来我当时如果能放弃一早东边的钓位而换到西岸浅水的话或许不会是如此下场了。(因为季节关系,鱼一早在深水,而随着太阳的升起浅水水温度上升的快鱼转游向浅水了)
小结:仔细想想,大概就这四点是我给论坛前辈类似帖子能做补充的了,其实可能太多高手对我这些”废话“不屑一故,想想也是多余唠叨这么多,估计我写的费劲(本人没文化),看的也费劲吧!不过估计对黑坑新手或许有点帮助吧?如果真的如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