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位好不好就看这3点,一条都不符合可别下杆

钓位

想要钓到鱼首先得水里有鱼才行,而“水里有鱼”这四个字其实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你垂钓的这条河、这个水库总体有没有鱼,或者说鱼的密度高不高;而第二层意思是指你选的钓位好不好,这个钓位附近有没有鱼窝、会不会有鱼经过。

从实战来看,我们显然应该更关注第二层意思,即选个好钓位,尽量在鱼喜欢聚集或鱼的必经之路上下杆。

选钓位是我们老生常谈的事情,为什么老是说?因为不同环境、不同季节、甚至不同的时间点,钓位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再好的位置也不可能永远有鱼钓。

之前谈论钓位一事,我都是建议大家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去选择什么样的钓位,但今天换个角度,聊一聊如何来判断一个钓位的好坏,情况不复杂就看3点就行了。

第一点:食物多不多、能不能留住食物

吃是头等大事,别认为就人看重吃,鱼其实也是一样的包括其他的动物也不会例外。食物多的地方,或者说比较容易找到食物的地方,鱼儿们肯定喜欢待,特别是在一些水质清瘦、食物较少的地方,这一点尤为重要。

有些钓友要说了:这还不简单,我打个十斤窝料不就行了?重窝确实能够诱来鱼,但没你想的那么简单,如果你选的钓位不行,平常鱼在这块地方找不到东西吃,它们就不太愿意在附近活动,这种情况下你打重窝也好、使用小药把诱饵的味道加大也罢,短时间内都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要找就找天然的食物比较多、或者能够留住食物的地方。比如说进出水口,这就是食物比较多的地方,尤其是下了雨以后,雨水会把一些食物经小溪、小河带入到大江大河之中,你在进出水口附近作钓,效果就事半功倍。

再比如说洄湾,这种地方可能本身食物不多,但由于特殊的地形,使得它能够“兜住”食物,像走水、有风浪的天气,洄湾是最适合作钓的,这里的食物最丰富。

前面说到打窝诱鱼,如果你选的钓位比较好,本身食物就很多、鱼经常光顾,那么打下窝料后发窝会很快,如果选的位置不好,可能同样的窝料,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发窝、甚至不发窝也有可能。想提高效率怎么办呢?那就天天打窝、养窝,时间长了以后,鱼兴许会习惯定时定点来这觅食。

第二点:水温是否合适

鱼是变温动物,水温对它的影响非常大,可以说决定了它们的活动范围、觅食欲望以及食量,但这第二点我强调的是“水温是否合适”而不是说水温越高越好!

冬季、春季,气温低、水温也低,这个时候肯定是水温高比较好了,一般咱们就选背风向阳障碍物多的地方,出太阳我们就选浅水,注意,水越浅鱼会感到不安全,这时最好也是在有障碍物的地方下杆,或者用长杆钓远。

说完春天冬天再来说说夏天秋天,这两个季节气温高、水温也高,有的时候甚至“太高”了,人在天气炎热的时候喜欢躲在空调房里,鱼也差不多,天气非常热时,它们也会去深水、树荫下乘凉,所以就有了“夏钓潭、秋钓荫”这个说法。

这里对“秋钓荫”要补充一点,秋天是鱼儿进食的另一个高峰期,而树荫下经常有果子、昆虫掉落,所以食物也会比较丰富。

气温、光照是影响水温的主要原因,其次就是水深,水越深水温就越恒定(不容易被气温影响),在寒冬腊月气温极低的时候我们经常说钓深水比较好,为什么?就是因为深水温度恒定。但这也不绝对,比如上面说的,如果冬天出太阳把水面晒热了,鱼也会跑到水草比较多的浅水取暖(浅水比深水升温快,水草也有保暖效果)。

第三点:安全性是否够高

江河湖库的野生鱼时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险,所以对它们而言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关乎到性命能不重视吗?钓小鱼你可能感觉不出来,毕竟“初生牛犊不怕虎”经历的危险不多所以安全意识比较低。

但大鱼就不一样了,个体越大的鱼行动路线越固定、安全意识也非常高,对它们而言在吃这方面,不要求吃好、只要吃饱即可,而吃的安全又比吃饱更重要。

有些钓友应该有这样的体验在某些钓位钓了好几天也守不到一条大鱼,是食物不对口吗?是窝料打得不够吗?其实根本问题是这个地方大鱼觉得不安全,不愿意来罢了,即使偶尔来一趟,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也会逃之夭夭。

相比于前两点,这第三点是最难判断的,因为我们如果不借助一些设备是不知道水下结构的,故很难判断这个位置对鱼来说安不安全,有些你认为很不错的钓位,鱼可能不喜欢。

根据咱们以往的经验,以下几个地方相对来说会“安全点”,第一是障碍物足够多的地方;第二是远离岸边的地方或者深水;第三是落差比较大的位置比如坎位。

除此之外,夜晚又比白天要好些,因为晚上光线暗,加上人少、车少环境能够安静点,许多大鱼会选择在太阳落山后进食甚至在后半夜。

写在最后

一个好钓位最起码要能够满足以上三条中的一条,全部满足肯定最好,当然了也不是说不满足以上条件的位置一定就钓不到鱼,只是我认为空军的概率会比较高。

咱们大部分钓友平常都有事忙,不可能天天坐在河边钓鱼,偶尔钓一两天鱼就不建议打重窝,还不如多花点心思在钓位上,钓位好能够抵得上好几斤窝料,发窝也会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