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佳境——钓鱼倌拍摄
垂钓有两个黄金钓点,分别是:进水口处、水草丛生处。
●进水口处
进水口处不但氧气充足,而且流水中会将各种天然的饵料带入水域,因此会有大量的鱼儿汇聚在进水口处活动和觅食。
在进水口处垂钓,尽量选择在缓流区打窝下钩,尤其是缓流区的湾汊处,此处水流缓慢,饵料也大多都在此汇集,同时缓流区也不会给鱼儿带来急流的水流压力。因此,进水口处是各类鱼儿都喜欢聚集的地方,垂钓时只要饵料对路,往往会大获丰收。
●水草丛生处
水草丛生处不但是鱼儿们天然的栖息藏身之所,而且还有不少天然饵料也在此汇集和繁衍。对鱼儿来说,既能藏身又有食物吃,因此大小鱼儿都喜欢在水草丛生处聚窝。
在水草丛生处垂钓,要么在水草中的草洞打窝下钩;要么就在靠近水草的边角处下钩,尽量不要远离水草。因为鱼生性胆小谨慎,喜欢在水草或者水中有障碍物处栖息和藏身,尤其是在靠近岸边的水草丛生处,由于近岸嘈杂以及人来人往的惊扰,鱼儿都是依靠着水草丛活动和觅食,一旦遇到惊扰和危险,会立即躲进水草丛避险。因此,在水草丛生处垂钓,既要依草打窝下钩,又要轻手轻脚以防惊扰鱼窝。
进水口处以及水草丛生处氧气充足饵料丰富鱼儿多聚集
除了进水口处和水草丛生处以外,还有一个绝佳的黄金钓点很容易被钓鱼人忽略,这个钓点可以说是鱼儿活动和觅食的必经之处,春夏秋冬均有鱼群在此范围聚集和活动。
这个钓点就是:深浅水交界处。
深浅水交界处为什么四季都会有鱼儿活动呢?
警惕,是鱼儿的天性,尤其是对外界的惊扰,鱼儿更为警惕。
众所周知,鱼儿一般都是在深水中生活,但是觅食和繁殖以及浅水趋温等活动都是在近岸的浅水区域进行的。可是,浅水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浅”,而是深浅水交界处的浅水区域。这是因为深水中生活的鱼儿的活动范围并不是随意的,而是选择在一个水温适宜的、深水和浅水切换自如且饵料又相对丰富的区域,这个区域就是深浅水交界处。
由于深水区域可以给鱼儿提供安全的庇护;而浅水区域受光照的影响升温快,又能够给鱼儿带来适宜的水温,并且浅水区域还有丰富的各类饵料汇集。因此,当鱼儿需要调节体温或者需要觅食时,就会从深水过渡到浅水区域,这期间一旦遇到危险,鱼儿则能够快速地退回到深水区避险,四季皆如此。所以说,深浅水交界处四季都会有鱼群活动和觅食。
鱼往往是在深水区栖息藏身,在浅水区活动和觅食
那么,在深浅水交界处垂钓时到底是该钓交界处的深水呢还是钓浅水呢?
深浅水交界处为鱼儿们起到了既能在深水区栖息藏身、又能轻而易举地游到浅水区活动和觅食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鱼是变温动物,它们的活动受气温和水温以及自身体温的影响,鱼儿们总是会寻找最适宜的水温来进行其他活动。当深浅水交界处的深水区水温较低而浅水区水温较高时,鱼儿们便会从深水区游到浅水区趋温和觅食;当浅水区水温降低时,鱼儿们又会游回深水区栖息,这便是鱼儿再正常不过的活动规律。
看到这儿,钓友们就应该明白了,在深浅水交界处垂钓,就应该依照鱼儿在深浅水交界处趋温觅食这个规律来选择钓点的深浅。只要不是忽冷忽热或者其他恶劣(大风大雨)天气,四季垂钓时可如下参考:
●春季。在春季(早春例外,早春由于乍暖还寒,浅水区的水温还普遍较低,因此还是以钓深水区为主),全天可以钓深浅水交界处的浅水区域。因为春季水温全面回暖,尤其是浅水区的水温较深水区要高,而且大量水生动植物均在浅水区繁殖和生长,这些都是鱼儿天然的饵料,而深水区缺乏食物,大小鱼儿均会游到浅水区活动和觅食。
春季气温和水温全面回暖,鱼儿多在浅水区活动觅食
●夏秋季。在夏秋季,由于普遍是高温闷热的天气,浅水区高温缺氧,而深水区氧气较为充足,且深水区水温较浅水区低,因此,高温闷热时,鱼儿均在深水区“纳凉”,极少到浅水区活动。所以,夏秋季垂钓时要分早晚,早上和晚上的气温和水温较中午要低。因此,早晚要钓深浅水交界处的浅水区,而中午和下午钓深浅水交界处的深水区。
夏秋季早晚钓浅水,午时钓深水
●冬季。冬季天寒地冻,气温和水温普遍低,尤其是浅水区域水温更是冰凉,鱼儿是不会在冰冷的浅水区活动的。因此,浅水区几乎是无鱼可钓的。但是冬天的大晴天则不一样,明媚阳光的直射使浅水区域的水温迅速升高,有趋温习性的鱼儿感知后会游到水体上层或者水温高的浅水区趋温晒太阳。此时虽说浅水区水温高,但是由于鱼的体温在冬季长期的低温环境下变得非常的僵硬,使得到浅水区趋温的鱼儿的摄食主动性并不高,而且大多还都是离底起浮趋温晒太阳。冬天环境下的鱼本身摄食主动性就低下,再加上鱼儿离底起浮,想要钓获的难度就非常的大。
所以冬天垂钓,有经验的钓鱼人并不在大晴天出钓,而是选择在气温连续稳定的阴天出钓,多云天效果次之。垂钓时也是以深水区为钓点,当然了,水深也不能太深,太深了水温更低,鱼儿待不住,垂钓时以不超过5米为宜。
冬季浅水区低温无鱼,钓深水时不宜超过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