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不少的钓友都遇到过跑大鱼的情况,其中一种是提竿的时候“咯噔”一下,感觉刺到了大鱼,但瞬间脱钩;一种是溜没几下,脱钩跑鱼;还有拔河、断线、断竿及抄跑等,常常令人扼腕叹息。究其原因,可能纷繁复杂。但仔细推敲,原因也无外乎以下几种:
一、 刺鱼不正不透:
这种情况是实战中,跑鱼比例最大的。说白了,就是刺鱼的角度和力度、速度的原因。大鱼的口环、头骨都很硬,口环和头骨之间的连接膜,肌肉也 很强韧,加上嘴大,吸程深,如何保证钩子能刺透上膛正中的,口环与头骨间的连接膜,就是所说的正口,是降低跑鱼率的主要因素。
1.钩型不当:钓大鱼必须选择钩门宽、钩条硬、钩柄短、钩尖长而内弯的伊势尼钩,钩号至少在5#以上,这样才能保证障碍小,刺得深,刺得透,托得住,抓得牢,不变形。其它诸如伊豆、千又、绣型等,基本不适合手竿钓大鱼。
2. 抛竿过满,角度不当 :这也是手竿跑大鱼的一个主要原因。很多钓友喜欢用长竿长线,远抛钓大鱼,这没什么可非议的。但经常有抛的太满(水浅时尤甚)、压线不到位(水深时较常 见),致使提竿时,钓线与水平的夹角甚至低于45°,如果恰逢大鱼嘴巴张开,等于是把钩子直接从鱼嘴里拉出来,即使有刺鱼的感觉,也是刺到鱼嘴内壁的软 膜,轻易就会脱钩,这就是经常发生"咯噔"一下,没刺中鱼的主要原因。即使刺中,也容易产生拔河现象。
3.力度不够,没有刺透:这也是经常发生的现象,有些钓友读漂读窝的经验差,对大鱼进窝吃饵的反应和漂相把握不准,还是按小鱼吃钩的力度速度提竿,常常因钩子 没刺透而跑鱼。还有因为钓饵太大太硬,尤其是挂颗粒、玉米粒时,忽略了其对透钩带来的影响,导致力速不足,无法透钩挂牢而跑鱼。
4.提竿时机不当:由于水域、温度、气压、鱼的活性等因素影响,鱼的吃口变化很大,生口鱼还好些,特别是钓滑口、深浆层等情况下,对漂相的把握不清,很容易造成提竿过早或过晚,钩子吃不正部位,跑鱼也在所难免。
二、 提竿、控鱼不当:
正确地把握提竿时机,以及提竿的角度、力度和速度,除了保证钩子刺正刺透,还要顺势将大鱼托离窝底,控制其在潜水层活动,依靠竿子和线组 的弹性,持续不懈地消耗鱼的体力,直至其力竭而被擒获。而实战中,很多钓友对此拿捏的不好,导致溜了几下又跑鱼,实在令人惋惜。
1.第一时间没有将竿子立起60°角以上,鱼依然处在窝底深水。而水越深,大鱼第一波要线的力度越大,当再想立竿拉鱼时,已来不及克服鱼向深水窜逃的趋势,基本以拔河跑鱼而告终。
2.控鱼力度拿捏不好,即使竿子立起来了,但力道过于蛮横,会使钩子刺中的创口拉大甚至拉豁,一旦鱼摆头松线,钩子必脱。实战中,溜几回合而跑鱼的,基本是这个原因居多。
3.操之过急,在没彻底消耗完鱼的体力,以为其已力竭,将其托到岸边准备抄鱼。结果忽略了大鱼最后一波冲击,持竿稍有放松,大鱼摆头、甩尾、蹿蹦,一下脱钩或将线拍断。
三、 钓竿、钓组的影响:
钓组的综合性能,包括竿子的长短、轻重、软硬,主线的粗细、弹性、长度,子线的承受力,调漂的灵顿,对提竿、刺鱼、控鱼都有一定影响:
1.竿子太长,提竿刺鱼角度小,提竿时应大臂有意识地向前上方挥出。竿子太硬,弹性变形小,容易太过暴力,伤线或将鱼嘴拉豁;竿子太软,弹性变形过 大,不利于拉鱼离底和控鱼,溜鱼时间和难度加大,增加了跑鱼的机率。竿子由短到长,调性由37趋向28,太软太硬都不适合钓大鱼。竿子的重量也很重要,尤 其长、软而头重的竿子,挥杆刺鱼反应时间滞后,很容易跑鱼。
2.钓大鱼的主线,应略粗,柔韧性、弹性、可恢复性、隐蔽性、切水性能俱佳,垂 钓前要仔细检查有无损伤起刺,避免中大鱼时拉断。主线太粗硬,也影响信号的传递,使鱼产生警觉。有的钓友干脆用大力马做主线,因其没有弹性,提竿时显得过 于暴力,常常跑鱼弹竿。主线的长度,应齐竿或比竿略短,加上子线正好齐竿,这样有利于刺鱼角度和抛挥竿操作。有的钓友乐于加长线组,实战中即不利于操作, 也很容易跑鱼,建议改为齐竿线。
3.钓大鱼的子线,主要考虑其抗拉承受力,既保证不至于断线跑鱼,又不至于伤主线伤竿。长度应略长于钓小鱼的子线,通常不低于15cm。
四、其它因素:
1.水底浆层厚,影响漂相和提竿时机的把握。水下乱石、树根、杂草太多,容易刮钩跑鱼。水面浮萍、菹草影响溜鱼,岸边树木、栏杆、山石、地势等影响挥杆溜鱼抄鱼。
2.不同季节、不同水域、不同鱼种和特定的觅食习惯、出钓时间,钓法的调整与适应,也是跑大鱼的客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