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浮漂的归零点(剩余浮力)

浮漂

在讨论浮漂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提及浮漂的“剩余浮力”。这个专用名词一般是指空钩不挂饵,两钩悬离水底时浮标露出水面的状况,并习惯于用露出水面的标尖目数来说明浮力。例如 调空钩5目,从这个刻度到标尖顶端平齐水面所承担的鱼饵重就习惯地称为“剩余浮力”。

由此又产生错觉:标尖每一目代表的浮力都是一样的,而事实是与标尖靠 得越近的“目”浮力越大。以长10目的标尖为例,假设每一目的长度是平均的,那么,调标尖完全出水时这10目标尖的浮力就是它能承担的重量,记数为10, 于是标尖第一目代表1/10,第二目表示2/10的重量。

然而,浮标设计专家并没有把标尖的“目”用平均长度来表示,而是把顶端的一目涂了3厘 米,靠着标身的一目只有0.3厘米。厂家的这一设计正是为了提醒我们:浮标标尖每一目所代表的浮力是不同的。所以,调整浮标要有正确认识。

有人认为,调6钓5与调3钓2没有什么区别。然而,只有区分一下这两种情况的鱼讯反应就可以发现,动作截然不同。用调3钓2的鱼讯认识去指导调6钓5,结果是同样的反应后者屡屡空钩。

与剩余浮力搅在一起还有一个“归零点”,也是模糊认识。著名钓手程宁曾 提出过“归零钓法”,且不论大家是否接受,对其设定“归零点”这个名词我持肯定态度。不过,我对“归零点”是作另一种理解的。有人问我:挂双饵调标尖平水 是不是就是“归零”了。我说:不是,这只能算“负重归零”。我们知道,要作到每次挂饵的重量、大小绝对一样是不可能的,既然饵有差异就不可能做到真正归 零。“归零点”的划分应该在调目。你调几目,这个被你选定了的“目”就是浮标的归零点,它不是固定在标尖的某一刻度,而是随坠钩重量的变化在标尖上下移动中最终被钓者确定的,我们不要刻意规定它在哪里。

调标不能凭空想象,更不能跟着感觉走,选择浮标犹如配鞋,大了走不快,小了挤得难受,是不能随便的

记得98年全国俱乐部杯广东站比赛时,我在赛场调标已经很晚了,偏又天公不作美下起了狂风暴雨。 与我一起的一位钓手一时心急,将调3目的浮标调到了5目。从他使用的浮标类型看,调5目已经偏高了。我告诉他:这样也可以,只是明天比赛时要从2目钓,如 果调5调2没有动作或动作不明显,可以改钓3目,但要注意钓3目有假动作,如此则应改为钓4目或4目半。这时候,有清楚的有力一顿的扬竿提示动作就会有稳 定的中鱼率。赛后,这位钓手对我说:果真和你说的一样。

或许有人要问:不是调5钓2是灵敏吗?怎么你说调5钓2没有动作呢?回答是:判断鱼讯要将鱼的吸食习惯和浮标的动作表达方式结合起来考虑。以鲫鱼为例,它在进窝找到鱼饵之后的第一个动作是将口腔内的水或气体呼出,然后才能吸食。这个吸食前的呼出压力,加上鲫鱼的警觉性以及对饵料作味觉及安全 试探的习惯(职业比赛塘的老鱼更堪),构成了鲫鱼的前期吸食动作。

有些人施钓时在调5钓2或调4钓1的所谓“灵敏状态”下,不是浮标下沉乏力就是急速下沉 而不能判断鱼钩是否入口,胡乱扬竿的结果是空钩连连。原因就是对鱼吸食的前期动作缺乏了解。在鲫鱼的吸食动作中,如果鱼饵着底的稳定性不够,鱼吸时饵就会 向前滑动一次,一次又一次的吸推鱼饵还是进不了口,在标尖就是黑标扬竿不中鱼。如改“调6钓1”又会怎样呢?我的判断是连下沉的动作多不明显了,因为浮力 也就是向上的牵引力越大,鱼饵在水底的稳定性越差,甚至离底悬起。

对于食饵欲念不高或警觉性、试探性高的鲫鱼来说,鱼饵在水下像荡秋千一样来回摆,要吸进 嘴去就更难了。然而,水下鱼饵的大幅摆动在露出水面的一目标尖却只有轻轻的摆动,并始终不能下沉。

数年前,一位学物理力学的钓手同我讨论过这个问题,他说:“物体在悬空时比固定时更容易破坏它的稳定性和移动它的位置。”从理论上说他是对的,但把鱼 吸食的习惯及我们要的浮标提示动作加进去,纯理论的正确就未必适合于钓鱼实践。我们在钓鱼时只能从浮标的上升或下沉动作去提示扬竿,而没有办法看透水下的 鱼饵,作为钓手,看问题一定要客观。我认为,钓鱼时浮标的灵敏应该以能表达准确的信号为基础,而不能硬说调几目为“灵敏”,不要被以前定下的名词或口诀吓 倒而限制了自己的思维,有时是调5钓1比调2钓1还迟钝,还没有动作。调目要合理,关键在钓目。

关于浮标所产生的问题,我的见解与读者所接受及理解的可能不一样,但不管我的“理论”是否完全正确,重新思考我们以前所接受的理论及习惯已在钓鱼实践中得到证明。然而,钓无定法,我的见解也不是什么金科玉律,可能有些朋友对“台钓”有更新的研究及发现,愿与诸同好共同讨论。

许多从现象上看很复杂的问题不妨从简单的角度去思考一下,就可能海阔天空了,如果施钓过程中有较强的应变能力,那更是条条大路通北京。鱼情千变万化, 因鱼种及鱼体大小的差异,浮标所产生的动作也会不一样,公式及理论只是一条道路的中间线,或左或右偏离一点,只要理解正确是无伤大雅的。关键是用浮标配合 鱼情,配合到你的习惯。

有些钓友把 本来很简单的总是分析得很细,反而复杂了,一大堆的公式计算得很精确固然有益,但现实中既不可能将每粒鱼饵的重量称过,也不能想象鱼儿会象小学生们一样身 体高矮都差不多,按着指挥排队进窝,更不可能统一从某个角度吸食,去产生标准的浮标动作。春夏秋冬季节不同,鱼类索饵的方式及角度、力度都有所区别,是不 能统一规划的。一味追求精确而缺乏应变,全按照公式就失去指导意义了。标还怎么调?鱼还怎么钓?连挂钩上饵都头痛了。

将鱼类社会比作人类社会,就是一部分鱼聪明一些,一部分是呆头呆脑的,还有一部分像惹事的流氓一样,搞得你昏头转向,更有一些像强盗利用你的“帮忙”去谋害其它鱼类的生命,如黑鱼之类偷袭掠食,经常守在你的窝子边弱肉强食,上窜下跳,搞得你无法施钓。我认为钓鱼的最大乐趣是永远有许多弄不明白的问题,永远有钓不到的鱼,永远让你不能完美,让你伤脑筋。

钓者:骗也。钓鱼人精心设定了很多假象、圈套,施放许多迷惑鱼儿的烟雾,制作了鱼类的美味大餐,目的就是骗鱼进窝,咬你布下的钩。一支调整得好的浮标犹如先进的监视设备,鱼儿的一举一动都在标尖上反应出来。然而,上当太多鱼也会聪明起来,甚至耍弄起人来,反过来骗你了。在反复钓放的钓场,可以连“钓王”、大师、全国冠军都会被“功力深厚”的鱼儿修理到没了脾气,甚至狼狈不堪。看他们频频扬竿,双饵下去,两钩上来,处身其间是一大乐事。

十钓九吹,都是大鱼。自己无能偏怨鱼儿狡猾,嘴上净挑些光宗耀祖的事来吹,一段段风光背后隐藏着多少失落,多少遗憾,引来多少的追忆回味,空竿而返,碰到熟人只说去试饵。告诉别人是什么厂家的鱼饵不能用,也是一乐。

钓鱼又是一场人鱼智力火拼的游戏。开始是你的浮标未调好,鱼儿盗饵饱食而走,也可能是你的鱼类大餐没做好,鱼儿不愿光顾;尔后是心满意足,满载而归,抑或是人钓鱼,还是鱼钓人,谁能作出定论?周而复始,其乐陶陶。

行文至此,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我们以前的误区修正一下,尽量正确的道路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