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目和钓目只差一个字,但是事实不一样

台钓 钓目 调目

悬坠钓法传到大陆后,经过二十多年的使用和改进,钓组配置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有效,时速尾数一次次被打破,钓获量突飞猛进。悬坠钓法的核心是精确调钓,可以说这是被精养池中的滑鱼逼出来的,后来对湖库休闲野钓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钓鱼时,钓鱼人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调几钓几,竞技高手接受采访时也时常强调调几钓几无效后又及时改变调目钓目后才夺得名次。久而久之,精确调钓就成了悬坠钓法的重要环节,容不得半点马虎。

精确调钓在精养池和水底平整的水域确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在水底高低不平的自然水域,调目依然重要,钓目却没那么重要。

钓水底平整的水域时,在手竿可钓范围内,不管钓组抛到哪儿,水都是一样的深度,这时调目与钓目都很重要,而钓水底高低不平的水域时,因刮风、暗流、水底地形等自然因素,以及抛竿不准、搓拉饵团大小不均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钓目均会出现变化。

调目和钓目是在正式垂钓前调好的,很多钓鱼人在家就已经调好了,到水边后直接组装。但垂钓湖库,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钓目的精准度很难把握,不是高了就是低了,尤其是使用高灵敏度浮标时,饵料差一丁点,钓目也会出现变化。另外,不管浮标做工多精细,使用多好的防水漆,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渗水,使钓目出现变化;抛竿不到位、刮风、水底暗流等因素也会使钓目出现变化。

钓精养池是利用饵料的雾化将鱼引诱至雾化区域,所以抛竿落点必须准确才行,有钓鱼人把它形容成笼子里捉鸡。而野外湖库里的鱼就算是鸡,也是“散养”的鸡,散养的鸡是不会固定在一个地方觅食的。野钓打窝基本都靠用手撒,像天女散花一样,弄得钓点周围有饵料可食,导致鱼儿不集中,因此垂钓时就不能像钓精养池一样把钩饵抛到固定位置,而是不时在窝子周围抛竿,加上水下地形的影响,钓目的变化就更大了。

经过多年垂钓,笔者认为在湖库等自然水域或钓点高低不平、水底为斜坡的水域垂钓,切忌跟钓目较真。浮标调整好后,只要浮标不是偏差钓点太多,不管浮标露出多少目,都应视为正常现象,要做到心中无钓目。

心中无钓目并不是无视钓目,而是以事先设定好的钓目为基准,做到心中有数。拿最典型的调4钓2来说,抛竿到位后,只要钩饵落点偏差不太大,浮标露出水面半目至五六目甚至全目都可视为正常,不要因为浮标没露出水面2目就去刻意调整,尤其是使用细尾浮标和长竿时,浮标的目数不清晰,眼神不好的钓鱼人很难看清,非要盯住2目不放是没有好效果的。

我们要学会的是如何观察浮标的动态特点,识别出真正的鱼讯,提高中鱼率。观标时,重点是观察水面与浮标的交界处,只有这个地方才能反映出准确的鱼讯,尤其是寒冬和早春时节鱼咬钩的动作小时。

鱼咬钩时,钓鱼人要根据标尾露出水面的多少决定提前提竿或延后提竿。如调4钓2时,钩饵到位后,浮标露出水面半目,那么在浮标出现信号时,就要延后半拍或一拍提竿;如果浮标露出水面四五目,就要提前一拍提竿。

心中无钓目是一种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不妨称之为“动态观标法”,这种方法比费心费时调整钓目实惠得多,就算在风浪环境下也有不俗的表现。

笔者习惯使用小号细尾浮标,设定空钩半水调4钓1.5,抛竿到位后就基本不去注意浮标露出水面的目数,而是注意观察水面与浮标交界的位置,鱼咬钩时浮标出现下顿、上顶、下滑等小动作都很清晰,尤其是使用细尾浮标钓远点时,露出水面的标尾是不清晰的,眼神不好的钓鱼人更难以辨别出目数,看到的只是一根带颜色的细小直棍。

如果学会根据浮标与水面交界处的动态特点来判断鱼咬钩的信息如果学会根据浮标与水面交界处的动态特点来判断鱼讯,复杂的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

垂钓时,鱼情是不断变化的,鱼的吃口也是多种多样,浮标出现的动作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钓者要密切注意浮标的动作,以提高中鱼率。野生鱼不像精养池中的鱼那么滑,只要天气正常,适合鱼类活动觅食,它们是不会拒食的,钓鱼人做到“精调粗钓”即可。只有做到心中无钓目,不为钓目所累,才能从复杂多变的钓目调整中解脱出来,真正做到轻松垂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