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大部分钓友在自制发酵饵料的时候都进入了误区:要求香甜可口,至少要让人闻起来感觉舒服。哪怕只要做出的发酵料臭了那么一点点,都会说做失败了只能倒掉!(这篇内容可能有点儿枯燥,但弄明白后容易钓到大鱼)
大鱼喜欢臭饵
当然了,让他判定为失败的理由可能并不是因为自己,而是家人的强烈反对。但是,只要把认为发酵失败的饵料拿出去野外试一试,你就会发现:根本就没有失败,大鱼尤其爱吃,除非当前水域没有或者密度特别少。
臭饵接近自然饵料
这也有可能是现在市面上大多数饵料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添加了不少工业香精的问题,至少开袋的钓鱼人闻到之后信心倍增。但是事实上,在野外的大鱼真的能经常吃到香味的食物吗?就算有,那也大概率是香味较淡的水果。
根据蓑笠哥这些年的经验,野钓大鱼“臭”才是王道!越大的鱼越是喜欢酸酸臭臭的饵料,事实上这些年身边的钓友以及自己上大鱼大多是用我们闻起来比较臭的饵料。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大鲢鳙、大鲤鱼,草鱼其实还好,香臭它都会吃。
臭饵容易上大鱼
其实想想也挺合理,我们常常由己及人,觉得鱼儿应该会喜欢薯香味的、奶香味的。但是别忘了香臭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人类喜欢吃的食物香是因为进化选择的原因。成熟的水果散发的气味才能吸引我们,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喜欢上这个味道并蚀刻在基因里。
但是野外的鱼儿觅食遵循什么气味规律呢?他们有可能吃到树枝上香甜可口的水果吗?要知道在野外水果一般来不及成熟就会被各种动物光顾,尤其是一些昆虫在果实没有成熟的时候就已经在里面产卵导致野果提前败坏。
鲤鱼喜欢酸臭
直接掉入水里或者经过雨水冲进水里面的野果会是什么味道,很难相信它们在被鱼儿吃的时候还保持新鲜并散发诱人的香味。它们吃到大概率是腐败不堪的野果,可能还有一些幸存的果肉,但是绝对不多。可能会钓友会说:这样的野果也会有鱼吃么?这样就太低估了野生鱼儿的觅食范围了,饿了之后连富含营养的泥巴都会吃,蓑笠哥曾经钓过一条草鱼杀了只后肚子里面很多黑泥巴还有细沙。
也就是说,野外的鱼儿绝大部分的时候吃到的都是“臭”的食物,不管是从淤泥里面挖掘出来的还是从岸上冲积出去的都是一样。千万年的进化会让它们对腐败过后的淀粉以及蛋白质散发的气味尤为敏感!从很远的地方就能发现这样食物的存在,从而先一步赶过去觅食。
臭饵比香饵容易上大鱼
如果大家经常看国外钓大鱼的视频,就会发现那些大物玩家尤其是钓大型食腐鲶鱼的时候会实现把动物的内脏捂住发酵几天,等到臭味难忍的时候带上口罩出发去钓。至少从视频里面来看他们的收获往往不错,而且几乎全是巨物。
大鱼的这一习性可以给我们启示:钓大物的时候我们可以优先考虑发臭的饵料,尤其是那些我们认为发酵失败或者有点儿腐坏的饵料,它们散发的气味鱼儿敏感,诱鱼快速。最重要的是能降低野外大鱼的警惕性,它天天吃这样气味的东西,肯定不假思索的狼吞虎咽。
鱼儿在吃香味饵料的时候可能和我们人吃榴莲一样,如此气味特别的食物总是让人担心吃坏肚子甚至是觉得不能吃。大鱼之所以能长这么大跑赢了一母同胞99.99%的兄弟姐妹并不完全是因为它运气好,而是它足够谨慎!就算它被吸引进窝,也会来回进出好几次才会选择吃饵,有时候甚至只吃散落的窝料而不吃饵料。
钓白鲢优先用酸臭
当然了也并不是说香味饵料钓不到大鱼,在黑坑里面一些“涉世未深”的鱼不管多大用香味饵料都钓得到,但是在野外这种情况并不多见。浓香型饵料在钓个体不大的鱼儿方面有特别的优势,比如小鲫鱼、小罗非、麦穗、鳑鲏、小鲮鱼,或者一些特别喜欢香味的对象鱼。
就拿蓑笠哥自己来说,发酵窝料和饵料总是不会在香味浓郁的时候使用,而是再等一段时间让饵料有一种类似于泔水的味道之后再用。用这种臭味的发酵的老窖碎玉米粒斩获不少大板鲫和鲤鱼。网上购买的玉米酒糟会在常温下放四五天时间再拿去打窝,这样的味道虽然让人难受,但是能让鱼儿精神倍增。
野钓白鲢
钓鲢鳙的时候也是如此,新鲜的豆渣表现总是比较平淡,但是你发酵个六七天开袋让你有种眩晕的感觉之后,你会发现根本不用抽窝,打下去半小时左右就会聚窝!这个方法蓑笠哥尝试过几次,在松山湖抽白鲢,一个多小时抽了23条,最小的3斤。但是后来因为家人极力反对,只能带去野外密封放好下次使用,只不过这一时间很难把控,也许你下次去的时候已经腐烂完了,或者一堆虫子只能钓白条。
臭豆腐和榴莲以及寡鸡蛋应该不太好闻吧,但是这几样东西钓鲢鳙可是一绝!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任何一款小药钓鳙鱼比它们更管用。小时候老爸养猪泡的玉米味道隔老远就能闻到,但是捞几斤去打窝今天爆竿的几率超过80%!
鲢鳙喜欢酸臭
可以说野钓只要你能忍受各种发酵料的气味,你离爆护只有一根粗线和一个大钩!据蓑笠哥观察,目前来说至少有九成的钓友是不会使用,因为他们没有用过也害怕使用。但是只要用过那么一两次你会深深的爱上它,为了大鱼爆护钓鱼人什么极端的事情做不出来?之前还有为了保持牛粪新鲜而放冰箱冷藏的新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