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水域垂钓的三要素:下竿前,先搞清楚水里有没有鱼

台钓 野塘

钓友们很喜欢说一句话:“水里有鱼怎么都好钓,水里没有挂啥都没用。”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假设你去一个陌生的钓点,该如何确定有没有鱼呢?如果贸贸然下竿的话,万一里面没鱼,岂不浪费时间浪费饵料。

近几年由于环境的破坏,野钓是越来越难,江河湖库鱼口少,而野塘电的电、网的网,还有一些基本也因为造房、建厂给填平了,想回到那个用米饭、面粉挂钩就能轻松钓一箩筐的时代已经不太可能。

野塘、无人管的水库难道真的没有了吗?有也是有的,只不过相对难找,可能要翻山越岭去那些荒无人烟的地方,至少要电工、网工找不到、不愿去的地方。

也正是因为好钓点大多处在偏远的地方,所以我们下竿更要谨慎,不然扛装备、开钓位、打窝料累个半死,结果鱼却没钓到一条,那不是百忙一场还浪费时间和金钱

陌生水域垂钓的三要素:下竿前,先搞清楚水里有没有鱼

去陌生水域垂钓,下竿前肯定要先摸清鱼情,首先你得知道里面有没有鱼,其次是哪些品种的鱼、个体大小又是个什么情况。摸清鱼情最好的办法是“问”,但这一点我不多说了,一方面大家都明白的,只要有人在垂钓都会去询问一下聊聊天;另一方面,偏远的地方也许见不到太多的人

比较靠谱的是围着塘走两圈,看看附近有没有饵料袋及垂钓用品。虽然靠这种方式来判断水里是否由于着实件挺悲哀的事(说明钓鱼人素质还有待提升),但它确实是个有效的办法。通过饵料袋、窝料袋,我们大概也能了解到鱼的种类了。其次是看有没有特别平整或草木被明显割除的地方,这也许是之前的钓友修整出来的钓位

在围着塘转圈时我们不但要关注地面上的环境,也要时刻注意水中的情况,毕竟这是最直接的,如果看到有鱼跳起来或者水草丛里有动静,那就代表肯定有鱼,剩下的只是数量问题。水色的参考意义也很大,水太清的话可能代表鱼少,清澈的能看见底那就更一目了然了,水的肥瘦程度则决定了我们饵料的搭配,水肥饵料要浓,水瘦饵料清淡为主

第二个要素,选钓位与打窝是重中之重

自然水域90%是不会出现下竿就爆连的情况的,如果真有这样的地方恰好又被你找到了,那真是走大运。我们初到一个地方什么都应该按最差的情况来算,即使里面有鱼,咱们也要假设鱼的数量不多、个体不大。这样就要特别注重钓位的选择,野生鱼通常都是很机警的,但凡有水草等植被的一律不要放过,要么就是水底凹凸不平,有乱石会挂底、浅中有深深中有浅的地方。

啥也找不到,就坐桦尖、找湾子、这个季节风大钓背风处、天冷向阳坐,要是天热有风那就钓下风口或侧风位(看风力)。天气正常、无障碍、找不到特殊标点的话,你只能从水深、远近考虑了。

我的意见是,水的能见度高就钓远或钓深,水的能见度低可钓浅钓近,如果一定要说一个水深范围,我觉得1.5~3米左右是比较适合的,适合大部分鱼了

关于打窝有两种极端的情况,一是里面的鱼很多或很饿,打下诱饵后迅速围聚;二是鱼少且滑,窝料打的不对不聚鱼反驱鱼。综合这两种情况,我建议窝料要少、味道要淡,但种类可以稍杂一些。

比如说你用酒米,可以掺入小鸡饲料、菜籽饼、花生枯以及一些商品底窝料等等,千万记得不能加太多香精味很浓的饵料。你可以先不打窝挂拉饵钓两竿试试情况,小鱼多粉料比例要减少,没小鱼窝量可以更少,但窝子可以做很多个。

第三要素,装备的搭配,钓法的选择

要想摸清鱼情,那么应该尽可能地为鱼儿制造吃食的机会,所以线组这些能细就细,这样反映的信号更多;饵料方面尽量做到广谱,可以采用双杆,一竿饵料一竿蚯蚓,使用蚯蚓的那根竿子作为辅助竿,你甚至可以一竿挂双饵,如一钩蚯蚓一钩玉米。给鱼儿提供不同种类的食物,代表我们的收获也会更丰富些

有人说,用了小钩细线万一钩到大鱼怎么办?咱们是在探钓,是为了更快更好地摸清水里情况,如果有大鱼那还不简单,马上换线换饵呗,哪怕今天放过它下次也还能再来钓,在你确定水里有大鱼以后我想信心也会更充足一些吧

如果你有海竿、路亚竿最好也试试,这样就能将搜索面再一步扩大了。有时候天气不好,或者水位下降严重,鱼会受惊跑到中间,用手竿难以有好收获,用抛竿就可以直接把饵丢它们嘴边

最后再提醒大家几句话

玩野钓需要耐心,而玩那些没有去过的水域更要耐心。一开始下竿心情总是激动的,但钓了一两个小时没口,也许你就会打退堂鼓,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出错,里面是不是真的没有鱼。就像前面说的,下竿之前你要多花一些时间在观察环境、水情上,哪怕半小时、一小时都可以,但一旦下竿了就不要轻易放弃,有时候坚持真的就是胜利。野钓的魅力就是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竿会是什么鱼,而对于陌生钓点来说,这种魅力是不是更值得期待呢?

对于那些不用翻山越岭找钓点、随便找条河就能钓很多鱼的城市,我想对钓友们说一句:请爱护环境,保护鱼资源,不要到了无鱼可钓时再去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