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时鱼口突然闭停,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野钓 鱼口

不管是野钓还是黑坑、竞技钓,都很难做到鱼口一直连续,需要有技巧的补窝、续窝,但即便如此,如果鱼的密度不够大,鱼口连续还是很难。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将这种鱼口突然闭停的现象,称之为散窝,导致散窝的原因有很多,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比如涨水、狂风、降雨,这是我们人力不可干涉,但是进窝鱼群确实受影响,全部散掉了,这个我们就不多讨论了,那么,非客观因素导致的散窝,有哪些诱因,能否避开呢?

诱因一、溜鱼惊窝

只要有钓过大鱼经验的钓友,都知道这么一个技巧,一旦大鱼中钩,一定不能原地对峙,必须要想办法将其从窝子的侧面遛出来。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第一个,大多数情况下,鱼要么逆游,要么顺流,唯独垂直于钓位这个方向对鱼来说最费力,用这个角度提鱼、遛鱼,鱼的挣扎力度会非常大。

从侧面将鱼遛出来,鱼的挣扎力度会小很多。第二个,就是将中钩后,挣扎力度较大的鱼拖出窝子,避免窝子附近的鱼群受惊。如果没有注意这两点,那么钓上个头较大的鱼之后,就只能更换窝点了。

诱因二、补窝动作不当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几乎全国各地都有打鱼队,聚鱼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十几个壮汉围成半圈,不停地拿着大木棒敲击水面,把水中的鱼群赶向渔网。

由此可见,鱼对水中的大动静是非常敏感的,我们在第一次打窝时,因为鱼群压根没有聚集起来,就算窝团砸进水中,对诱鱼效果也没什么影响。

但是,一旦当窝子里已经有一定数量的鱼群了,再用砸窝的方式打窝,就等于是在驱离窝子里的鱼群。

诱因三、他人惊散窝子

钓鱼人最厌恶的行为之一,就是他人过来提鱼护,看似动作不大,其实影响非常糟糕,鱼护里没有鱼还好,如果鱼护里有鱼,贸贸然提起鱼护,再将其放入水中。

鱼护中的鱼不停地扑腾,动静非常大,就算我们用的是长竿,鱼护距离窝子的距离也不会太远,惊散了进窝的鱼群,一点也不奇怪。

除此之外,窝点附近有人游泳、划船、打捞物品,都会惊散进窝的鱼群,如果能避免,一定要尽量避免。

以上这三个诱因,最为常见,也是最容易引起散窝的诱因,当然,并不是说只有以上这三种原因。

如果我们确定以上三种情况我们都没有出现,但是鱼口突然闭停了,那么也有可能是大鱼进窝了,亦或是补窝太慢,鱼群没吃的散开了,更有可能是补窝太勤,窝子里的鱼都吃饱了。

钓鱼就是这样,能钓上鱼、钓上很多鱼,一定是窝子里的鱼,密度很不错,没有更好的理由,但是,只要我们钓不到鱼,那原因就多了去了,所以,我们只能尽量让自己不出错,却不能保证一定能解决所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