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钓无口,换别人的饵料就上鱼!是什么原因

饵料

我经常吐槽一些卖饵料、小药的商家,说他们乱做广告欺骗钓友,还找人刷好评、刷销量。

但有的时候又觉得他们蛮不容易的,同行竞争恶意差评,某些钓友为了占点小便宜也以差评威胁,还有些新手明明是自己技术不到家,偏要说产品不行~

比如说饵料,有些新手自己不会用,附钩性控制不好,就说饵料有问题。

再比如,用了一两次钓不到鱼,就说饵料是假的、质量太差,鱼不吃。这些差评对于商家来说,确实是有点冤枉。

还有一种情况,比如说用xx饵料钓半天,一个口没有、一条鱼没钓到,换了旁边钓友的饵料之后(或者重新配了一款饵料),立马就上鱼了,于是得出的结论就是xx饵料不好,鱼不吃,反手给商家一个差评。

如果排除恶意差评的可能,那出现这种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偶然性因素还是饵料真的不行呢?下面我给大家分析分析。

是不是偶然性,主要看你换了饵料之后的上鱼情况

如果你用某一款饵料钓了很久,比如有两三个小时,在作钓过程中浮漂始终不动、也没钓到鱼,但是换了一种饵料之后刚开始也是没口,又等了好一会儿才上鱼,那很有可能是偶然性因素。

从你换饵料,到换完饵料后上鱼,这中间等待的时间越长,越有可能是偶然性导致的上鱼,和原饵料关系不大。

如果你用某种饵料钓两三个小时没口,换一种饵料之后马上就钓到鱼了(可能第二杆,可能几分钟),而且不止一条,那就和偶然性没关系了,一般不会有那么巧的事。

可就算排除了偶然性,你也不能盲目地说饵料有质量问题,或怀疑买到了假货。下面我再和大家说说,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饵料的种类差距越大,效果差得越多

什么叫饵料的种类?商品饵就算一个大类。比如你手上有一款腥香味的蓝鲫、一款浓香型的鲫鱼套餐、一款浓腥味的螺鲤,这三款饵虽然味型不一样、针对的鱼种也不同,但总得来说他们都属于商品饵是吧。

活饵又算一类,比如说常见的红虫和蚯蚓,再比如你用小鱼小虾、螺蛳河蚌挂钩,它们也算活饵。

还有一种是粮食饵,像玉米麦子红薯块等等,为了让大家更容易区分不同种类的饵料之间的区别,这里的“粮食饵”就单纯指比较硬、能抗小鱼的饵。

为什么种类差距越大的饵,在作钓时效果差得就越多呢?原因就在于对鱼情的针对性。

举两个比较极端但典型的例子,第一是冬天钓鱼,冬天温度低、鱼活性差,吃饵时张不开嘴、吸力也不强。这时你如果挂两颗商品饵,就会发现鱼没啥兴趣,就算吃浮漂信号也很弱。

这个时候并不是饵料配方有问题、或是质量有问题,是大部分商品饵都不行,你换上两根蚯蚓或红虫,可能马上就出顿口,第二杆就中鱼。

第二种情况是夏天,夏天水温高、鱼活性好,能张得开嘴吃食,吸力也够大,但你又会发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小鱼很多,饵料一下水马上被几十条小鱼围住,漂相特别乱,目标鱼很难钓获。

这个时候多半也不是你饵料配方有问题、质量不好,就算挂红虫蚯蚓一样钓不到鱼,这个时候可能挂个麦子、挂个玉米就马上能钓到鱼,因为小鱼咬不动,目标鱼有机会吃了。

说完饵料的种类差异,再来说说饵料的状态

肯定有钓友会说:同样是用商品饵,我钓几个小时没口,别人一直连杆,关键是我拿了他的饵料来用,马上就上鱼了。

如果是这样,那就要谈谈饵料的状态和味型了,先说状态,讲一个我自己的亲身经历相信大家就懂了。

几年前的某天,我去河边看别人钓鱼,那个钓友是个新手,用的线很粗、钩也很大,说是钓小鲫鱼,但饵料又硬又干,挂钩是用搓饵、每一颗都搓的像指甲盖这么大。

我看他窝点腥泡很多,水底明显是有鱼的,但饵料的状态实在不行,搓的又大,所以一直钓不起来,顿口、黑漂并不少,但提竿十有八九是空的。

我在旁边一声不吭(我不喜欢指手画脚),后来他忍不住了问我这是什么情况,于是我就说了原因并建议他换一款拉饵。但他说最后一点饵料已经开掉了,没办法我就跑到其他钓友那边拿了一点来给他用,结果没过几分钟就钓到了鱼。(本来换好饵料后的第一竿就能中鱼的,但他抓口抓太晚了)

这就是饵料状态导致的不中鱼,并不是他原先用的饵料质量不行,当然了这个例子比较极端,而且那位钓友是新手,自身基本功也不太好。

饵料的味型不对也会导致鱼不吃

在野钓中这种情况是比较少的,尤其是钓小鱼,我认为线组粗细、鱼钩大小、饵料状态会比较重要,味型的影响并不明显,不太会出现你用香味的一口没有,换腥味的就立马上鱼或是连杆的情况。原因是,体型越小的鱼吃的越杂,香腥酸臭都吃吃,没有那么挑。

味型不对导致鱼不吃的情况在黑坑中会比较明显,而且就算是黑坑也是钓滑鱼时见的比较多,这个说白了也是个针对性的问题。

滑鱼比较谨慎,雾化太强烈的饵不好用、味道太重的饵也不好用,这就是为什么偷驴时小药要减半、钓滑鱼不建议放小药的原因。

回锅次数很多、鱼满身是伤的情况下,你用大腥大香的饵会导致两种情况,一是根本诱不来鱼,二是诱来了鱼、漂相也很多,但始终钓不起来。

这个时候你弄点原塘颗粒(或者鸡鸭饲料),拿水一泡放点粘粉,搓两个小饵一杆一杆的慢慢钓,反倒能钓得不错,有些时候甚至挂两颗皮筋颗粒都比那些五颜六色的商品饵强。

究竟怎么才算饵料本身不行呢

说用某种饵钓不到鱼,可能是偶然性、可能是自己不会用,也可能是用错了地方。那有钓友就要吐槽了:照你那么说,就没有差的饵料了呗。

当然有了,一款饵料好不好主要从三个方面判断:

1、理论上来说假货肯定不好,先不管它钓不钓得到鱼,商家拿假货当真货卖给你,肯定是他不对。如何判断真假这里就不多说了,反正要么扫防伪码,要么凭你自己的经验。

2、烧手的饵料也不好。钓鱼是娱乐活动,但咱们不能因为娱乐而伤了自己的身体,如果某款饵料你用了以后出现发痒、脱皮、起泡等过敏情况,那肯定是不能再用了,哪怕钓鱼效果多好都别用。

3、效果不好,用了好几次,发现这款饵明显要比其他饵料钓得鱼小,或者从总体情况来看这款饵就是不如以前用的饵钓得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这个饵本身质量不行,也可能是不适合你当地的鱼情,总之以后就别用了。

结语

天下没有神饵,再厉害的饵料也不能保证你每次钓到鱼,所以希望每一个钓友都能客观看待这个问题,不要轻信商家的“花言巧语”,同时也不能一两次的失利就盲目断定饵料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