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低,对鱼的影响是活性较差,身体僵硬,为了减少能量的消耗会减少游动,这是冬钓鲫鱼时发窝慢的根本原因。是否发窝,其实跟找鱼窝也有关系,如果找不到鱼窝,打窝的地方距离鱼窝太远,发窝可能需要第二天了。就算是找准了鱼窝,也需要一些打窝的技巧,这样才能有比较快的发窝速度。
一、要多窝
如何打窝聚鱼,在传统钓中有三个基本要求。第一就是要多窝,毕竟找准鱼窝并非那么精准,哪怕是经验丰富的老钓友。我们找鱼窝,无非是寻找可能有鱼窝的地方,都做不到精准。多窝的好处就可以显现的出来了,不同深浅、远近、地形都可以尝试,某种窝点发窝,至少对今天鱼所在的位置有一定指引。从简单粗暴的角度来看,多窝点就是比死守一个窝点更靠谱,至少从几率的角度来说会大了很多。
二、面积要小
第二个要求,打窝的面积要小。这看似没啥用,其实可以提升你的垂钓效率。要想打窝的面积小,首先要注意窝料的量不能多,冬钓中本身也有窝料少而精的说法,毕竟打窝距离鱼窝近,发窝就会比较快,距离远的话再多的窝料也没效果。而且冬季鲫鱼的进食量比较少,窝料多了容易出现鲫鱼窝料就吃饱了,根本就不饵的情况。
打窝的面积要小,最大的好处就在于鱼进窝之后比较集中。比如窝点的面积只有盘子大小,鱼进窝之后就会分布在盘子大小的窝点周围。传统钓的特点还在于下钩非常精准,挂上饵料下钩到窝点,饵料一定会出现在鱼的嘴巴附近,只需要稍稍引逗,鲫鱼就会咬钩。如果窝点面积大,鱼进窝之后分布就会比较分散,饵料的落点会距离鱼比较远,可能引逗也没多少效果。在冬钓时,是不是有这种情况出现:饵料落点在某个点时很快有鱼咬钩,不在这个落点时就没口,其实跟窝点面积大小有莫大的关系。
三、要精准
第三个要求就是精准,这跟打窝的面积小是相辅相成的。打窝一定要使用打窝器,这样才可能做到面积小而且精准。其实对精准要求更多的是补窝,因为打窝讲究量少,这就需要频繁的补窝。补窝必须精准,否则窝点的面积自然就会变大了,垂钓效率就会变低。一定要注意,补窝并非没口才补窝,一般是一个窝点钓几条鱼之后,就算还有口就补窝,然后更换下个窝点,这个窝子养一段时间,再次回来钓时,窝点中鱼又变多了。
如何找鱼窝呢?毕竟这些打窝的技巧都建立在找准鱼窝的基础上的,原理其实很简单,但是操作起来比较困难。我们常说5年找饵料,10年找钓位,可见选择钓位或者找鱼窝,是需要很长时间累积的技巧。气温低的季节找鱼窝,无非就是找水温更高的地方而已,哪里水温更高,哪里就更可能有鱼窝。所以找鱼窝,要去向阳的方位,要找避风的位置,要找吸热保温的暗草区域,要找可以“遮风挡雨”的障碍物区域。至于钓深还是钓浅,牢记水越深水温就越低,但是可以稳定在4度左右。
所以浅水水温明显高于4度时,就是可以钓浅,哪怕已经进入了冬季。其实最好的打窝手法,莫过于隔夜窝,可惜的是几乎每个钓友都没这个条件,所以还是还是要找准鱼窝,这个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