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钓鱼,打窝之后始终不见发窝,在也算比较常见的事,几乎每个钓友都会遇上。不发窝的原因比较多,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天气,如果天气不当,鱼是不会开口的,不发窝也就非常正常了。冬季选择天气,要注重水温的稳定,凡是水温持续稳定了几天,鱼一定是开口的。所以说并非气温高鱼就开口,也不是气温低鱼就不开口。打窝聚鱼,在冬季简直就是“核心竞争力”,直接影响了渔获的多少。
一、先找鱼窝
打窝不用着急,要选择适当的钓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找鱼窝。因为冬季气温低,鱼的活动范围比较小,在可能有鱼窝的附近打窝才可能发窝,否则可能第二天才会发窝。找鱼窝的要点是看水温,因为朝向、风向、是否有障碍物、是静水还是活水,都会造成水温的差异。这个差异体现在相同的水深,会有不同的水温条件,鱼逐温的特点就导致了更可能在水温较高的地方扎堆。所以要注意向阳、避风、障碍物等地形。
二、布窝数量要多
冬季不建议死守少量窝点,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可能有鱼群分布的区域,采用多窝的方式来聚鱼。这也能弥补找不准鱼窝的缺点,毕竟找鱼窝只能凭借经验推断,其实未必非常准确,只是几率更大一些。冬季气温低,还会造成一个窝点只能吸引周围比较近距离的鱼群,所以就算一个窝点发窝,也未必有较多数量的鱼,这也可以通过多窝的凡是来弥补,这样更可能碰上较多的鱼群。通常来说,每个窝点在4、5米的间距就行,间距小可以,大了就不适合冬季了。
三、窝料要少而精
窝料的使用量不能多,但是比较注重精细。因为冬季水温低,味道的扩散会比较慢,所以窝料精细一些,味道浓郁一些,是有助于早点发窝的。如果使用酒米打窝,酒味越重发窝反而越慢,所以味道太浓也未必好。因为自然界中没有这么浓郁的味道,经常需要较长时间,酒味变淡之后才会发窝。比较建议的时使用黄豆粉等油脂香味的东西,全粉窝料,在静水和钓草时比酒米效果更好。
四、窝点面积小
冬季打窝,一定要使用打窝器来打窝,打窝要精准,窝点的面积要小,这会对后期的垂钓效率造成较大的影响。窝点面积大,在冬季其实未必能更好的聚鱼,就算能够发窝,鱼进窝之后分布也会比较分散。距离来说,窝点是一个餐桌大小,或者是一个盘子大小,鱼进窝之后自然是小面积窝点的鱼分布更集中。如果你下竿比较精准,饵料出现在“盘子”中间,几乎就是鱼的嘴边,稍稍逗钓就有鱼咬钩。窝点面积大,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逗钓才会有口。因为气温低,鱼主动进食的情况会有所下降。
五、补窝、养窝要得当
补窝、养窝是一体的,而且养窝在冬钓中非常重要。首先说养窝的目的,窝点发窝之后不要着急垂钓,让鱼聚的更多一些,冬季气温低,发窝慢,鱼离窝也非常慢,所以不用担心没有马上垂钓导致鱼离窝的现象。窝点中已经有的鲫鱼,对其他鲫鱼有极强的吸引力,这就是养窝的目的。发窝之后先养窝20分钟,之后垂钓时发窝的窝点只钓2、3条鱼,然后补窝继续养窝,更换下个窝点垂钓。对每个窝点做这样的补窝和养窝操作,上鱼效率会非常快,渔获自然会好很多。
更注重先找鱼窝,不能凭借精细的窝料,这是冬季鲫鱼的一个特点;窝点面积小,这是冬季聚鱼的第二个特点;养窝,基本也是冬季独有的,在其他季节发窝之后赶紧把鱼钓走,不然窝点食物多,鱼吃饱了会离窝,窝点食物不足,鱼吃完了也会离窝,只有冬季鱼留窝时间才非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