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我们钓鱼中,经常碰到鲫鱼正在连竿,忽然停口,窝内出现大片鱼泡。但是往往大片鱼泡的出现,意味着停口!浮漂就像扔进鱼缸内,不仅鲫鱼钓不到,大鱼更是不吃钩,为什么?
有钓友说:“大鱼进窝后,改用搓饵的守钓方式,效果比较好”,真的是这样吗?并不是,因为很多情况下,并不是饵团大小的问题,而是对于是什么鱼进窝不了解,垂钓方式也不正确,从而鱼不吃钩,首先要分清是什么鱼进窝,而不是直接用搓饵。
一、分清进窝的是什么鱼
大鱼进窝是有迹可循的,窝内出现大片鱼泡,就证明已经进窝。这些鱼泡有的是鱼类自身吐出的气泡,有的是鱼类在水底觅食,翻动水底的气泡,可以通过鱼泡的不同分辨是什么鱼进窝。比如:
鲢鳙进窝、鲢鳙进窝后一般会有水花,因为它们是上层鱼类,游动的时候尾巴拍打水面,从而形成水花。有时候有鱼泡出现,水面出现碗口大小密集的鱼泡,小片出现,出水既碎,这是鲢鳙进窝或者在窝外徘徊的表现。
鲤鱼进窝、鱼类为底层鱼类,它们在水底觅食喜欢用嘴巴翻动水底的淤泥,水底的淤泥中有很多气泡,随着鲤鱼的翻动,这些气泡浮出水面,在水面形成气泡,窝内出现大片大小不一的气泡就证明鲤鱼在窝内觅食。
草鱼进窝、草鱼为中层鱼类,这种鱼类虽然主要食物为水生植物,但是窝内有食物诱惑的话它们也会进窝觅食。草鱼吐出的鱼泡的个体比较大,有大拇指指甲盖大小,有时候会一次性出现好几个,通常先冒出1-3个,然后密集出现一些小水泡。
不管哪种鱼类进窝,它们进窝后鲫鱼很容易受到惊吓,从而逃离窝点。大型鱼类还是比较精明的,并且密度也比较小,吃钩不吃钩就是很大问题,只有针对目标鱼垂钓,才能更容易钓获它们。
二、使用正确的垂钓方式
大鱼一般喜欢安静,在安静的环境下,它们才会放心大胆地觅食。但并不是所有的大鱼都喜欢安静,根据鱼类品种的不同,更改抛投的频率,从而诱使大鱼吃钩,而不是直接使用搓饵。
鲢鳙的抛投频率、鲢鳙不需要减慢抛投的频率,相反还要增加,因为鲢鳙为滤食性鱼类,通过鱼鳃过滤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如果抛投频率变慢,那么随着窝内饵料雾化减少鲢鳙没有食物吃,就会离开窝点,更难钓获。
鲤鱼的抛投频率、鲤鱼虽然为大型鱼类,但是生性胆小,高频率的抛投很容易让它产生警惕,从而离开窝点,或者鱼钩可能会挂到它。鲤鱼进窝后,饵料抛投的频率慢下来,保持几分钟一竿,安静的环境才能消除鲤鱼的警惕心,从而钓获它们。
草鱼的抛投频率、如果确定草鱼进窝后,可以钓浮或者钓行程,钓接口。也可以每隔几分钟用打窝勺,打颗粒饲料的方式诱鱼,因为草鱼的食量很大,频繁补窝能够把草鱼留在窝内,然后钓浮或者钓行程或者钓底。
并不是所有的大型鱼类进窝后,都能使用搓饵垂钓,进窝的鱼类品种不同,盲目的使用搓饵,对于鲢鳙和草鱼来说,钓获它们的几率很小。只要根据进窝鱼类的品种使用针对性的垂钓方式,才能更容易钓获它们,那么怎么用饵呢?
三、更改用饵的方式
大鱼进窝后为什么不吃钩,饵料的使用是一个原因,根据进窝鱼类的种类,制定使用饵料的方式,只有饵料针对目标鱼,才能更容易钓获它们。
鲢鳙的用饵方式、鲢鳙为滤食性鱼类,主要靠鱼鳃过滤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那么饵料雾化好一些更能吸引鲢鳙开口觅食。可以调整下饵料的雾化,让饵料雾化好些,采用拉大球的方式增加饵料的雾化垂钓,并且抛投频率不易过慢,根据饵团的大小,保持1分钟一竿的频率就行了。
鲤鱼的用饵方式、鲤鱼为杂食性鱼类,理论上什么都吃,但是鲤鱼进窝后拉饵钓获的几率比较小。用搓饵守钓的方式,减慢抛投频率,加大饵团,上拉浮漂3-4目,让双钩躺底,抛投后几分钟提竿一次,放过漂相小动作,主抓大动作,使用这种方式钓获鲤鱼的几率大大增加。
草鱼的用饵方式、草鱼进窝后很难把握,因为这种鱼类在窝内乱窜,时而在浮时而在底,即使更改用饵方式,它们吃钩不吃钩也不一定。如果使用搓饵和玉米粒都没鱼吃钩的话,可以在河边挖一点大红蚯蚓,一次挂半根,让蚯蚓在水底蠕动,从而吸引草鱼捕食。
大鱼进窝后,碰到生口鱼说不定立刻就会吃钩,碰到滑口鱼说不定不管用什么饵料,它们都不会吃钩。但是不去改变用饵方式的话,它们吃钩的几率更小!
光头总结:大鱼既然进窝,证明并不是不开口,为什么钓不到,说白了是你不让它吃罢了!因为不知道什么鱼,不知道它的进食方式;不知道什么鱼进窝,也没有改变垂钓方式;不知道鱼类的品种,也不知道针对性用饵,所以造成鱼儿想吃也吃不到。
- •成串鱼泡并且有规律移动、典型的鲤鱼泡,采用搓饵钓钝守钓的方式,它们吃钩的几率大大增加。
- •一簇一簇冒出片状鱼泡出水即碎、鱼泡面积越大,鲢鳙的个体越大,让饵料雾化快一些,诱使鲢鳙吃钩。
- •单个或者多个大泡、草鱼进窝后,使用搓饵或者玉米守钓,实在不行就用大蚯蚓吸引草鱼捕食。
其实不管用垂钓方式,不管用什么饵料,只是增加吃钩的几率,使用后并不一定大鱼就能吃钩,大鱼进窝后,在不吃钩的情况下,也不用纠结太多,我们做好自己就行了,剩下的交给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