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要小看这一根根小小的红虫,不仅鱼喜欢它,钓鱼人也喜欢它,渔具店老板也喜欢它,捕捞红虫的工人也喜欢它,哪怕是大自然也都喜欢它。同时也因为红虫高昂的售价,被冠以了“水中黄金”“水产牛肉”的称号。
今年入冬以来,红虫的售卖价格就连牛羊肉都难以望其项背,其售价近乎到了天价!一般的价格都会在一百左右一斤,有些相对缺乏的地区,售价都已经到了一百五左右一斤的价格。可价格到了这种地步,捞虫人却说实在是不挣钱!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如果应要是用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钓鱼人买到的红虫,根本不是捞虫人捕捞到的红虫!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问了,难不成红虫会变异吗?不就是一根红虫的跟红毛线一样的虫子吗?怎么会不一样呢?别着急,咱们来细细地说!
红虫作为水生生物,想要顺利的到达钓鱼人手中,首先要经过捞虫人,通过各种抽泥的作业机器,把水底的淤泥连带红虫一同抽入细密的网当中,通常这一作业都需要多人进行劳动配合。等淤泥和红虫到了网当中,下一步就要进行清洗和筛选,以不同大小来筛分销售。这时的红虫价格,主要的成本还在人工和机器的作业成本。
捞虫人这里的筛分销售,还不是面对钓鱼人的销售,而是面对采集商的销售。经过一系列的筛分和挑选后,采集商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购一批质量过关的红虫,而剩下的不合格的红虫自然也就算作浪费成本,附加到合格红虫里面。
等采集商把红虫带到市场上面后,批发商再分批的把红虫进行售卖。到了这个环节就有渔具店插手,不过还是一小部分的渔具店,能够拿到这样的货源。大部分还是被批发商在第一时间,把红虫收入囊中。
经过批发商的手之后,才是到了渔具店主的手里!到了这时渔具店主的红虫进货价,都已经到了百元左右。面对激烈的销售比拼,他们又不敢再继续加价售卖,只能怎么买进来的,再怎么卖出去。
经过这样一番的折腾和售卖,最终才能够到达钓鱼人的手里,最后红虫完成了它的使命,能够幸运存活的红虫,继续的钻进淤泥里面。回顾这样的一个销售链条,受苦的还是在捞虫人和渔具店主他们,干着费力却不讨好的生意。
到这里你是否是明白了,捞虫人和钓鱼人的红虫,不是同样的虫的这一概念呢?捞虫人获得的虫,是天然的捞上来的红虫,没有各种的中间利益。而钓鱼人买来的红虫,却是经过层层的利益叠加而来的红虫,自然其售价也就高了起来。
总结来说,在这个红虫售卖的链条上面,造成红虫高价的原因,在于其周转售卖以及捕捞和保存成本这三个方面。最终的得益的却是中间商们,其中的差价作为非行业人员,也是不尽得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