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和饵的搭配讲究其实很多

饵料 搭配

很多钓友对鱼饵的状态、配方以及如何调标更为关注,却很少有人关注钩和饵的搭配

一、固态饵料的钩饵搭配

1.大钩配小饵

从固态饵料角度说,第一种错误的搭配就是大钩配小饵。有些人之所以这样做,目的是让鱼钩能够充分地暴露出来,被大鱼吸进嘴里时可以毫无障碍地顺利完成刺鱼的动作,即所谓的“不挡嘴”。

不过,这种搭配最大的问题是大大降低了鱼钩的隐蔽性,会在不知不觉中会大大降低钓获量。

对于这个问题,可能很少有人认真地琢磨过,因为小鱼的骚扰会制造出许许多多的假象。

这样使用固态鱼饵的钓友都不会把小鱼当做主要目标,而恰恰那些小鱼在我们看不到的水下冒充着它们的长辈,一次次制造出华丽的标相。

它们拥有着和长辈一样的进食方式,比如用玉米挂钩主钓鲤鱼,小鲤鱼和大鲤鱼会产生非常类似的标相——黑标。

和大鲤鱼不同的是,这些小家伙们数量更大,所以它们会经常地制造出那种黑标,但是它们还小,它们的那张小嘴还不足以把钩饵同时吞进嘴里,它们只会用嘴唇叼住玉米粒吸呀吸,那个大钩便成了挡在嘴边的障碍。

一两个类似的动作下来,小鲤鱼就会失去耐心,便会大动作地撕扯,试图把进嘴一半的钓饵彻底吃下去,于是标相产生,提竿无鱼。

有的人可能会说,我钓的又不是小鲤鱼,空就空呗,大鲤鱼来了准没跑。

错了,这是小鲤鱼和大鲤鱼的另一个区别。

小鲤鱼进食更加鲁莽,因为需要尽快地生长,所以它们的食欲更旺盛,而大鲤鱼无一例外地比小鲤鱼谨慎多了,哪怕是生口的养殖鱼也有这个特点,它们进食玉米粒的时候,肯定会明显地感觉到鱼钩的存在,于是第一时间放弃,这就是大钩小饵的弊端。

有些钓友鱼钓得少,和左邻右舍相比较发现,调钓没啥大区别,钓饵又相同,标相的数量也差不多,可是最终的收获却有明显区别。

为什么我钓得少别人多呢?不排除人家的钓位好、运气好的可能性。

鱼获多少有时确实和这两个因素有关,但是我们绝不能靠着这两个因素去钓鱼,它们只是偶然因素,我们最好多在技术层面上寻差距、找原因。

2.这种“主流”挂钩方式存在弊端

关于固态钓饵如何挂钩,现在有一种主流的方式,即把玉米粒或颗粒挂到鱼钩的背部。

一些大师们和有经验的高手们都在推荐这种办法。对此,我是持保留意见的。

这种挂钩方式命中率高我绝对承认,但是也会给鱼产生警惕,导致丢口。

因为鱼钩如此明显地全都暴露出来,肯定会被一定数量的鱼察觉到从而直接放弃,你也会少钓鱼,至于少钓多少,是察觉不到的。

同时,我自己有过很多这样的经历——提竿、中鱼环节很正常,摘钩时却发现鱼钩是从鱼嘴外钩到的鱼,而非钩到鱼的口腔。

这是怎么回事?后来我分析,这可能是在钓鱼的多个环节中,钓饵在钩上的位置产生了移动,也可能是鱼进食的方向造成的,不管是怎样造成的,归根到底是因为这样挂钩时,饵在钩上的位置并不可控。

于是抛投后,钓组在飞行中产生的离心力、落水后和水面产生冲撞力,或者小鱼嘬饵的外力作用,都可能导致鱼饵在钩上的状态不理想,这就会影响鱼钩刺入的部位;另外,鱼的进食动作和方向也非人为可控。

按照我们最理想的设计动作是,鱼从钩饵的下面把钩饵吸到嘴里,然后充分暴露的鱼钩就会理所当然地刺进鱼的嘴角。

可是,这有点异想天开的意味了。鱼的本来目的并不是吃鱼钩,它们吃的是鱼饵,如果它们在钩背的方向小口吃饵,鱼钩就有可能留在鱼嘴的外面,并且钩尖朝外,这时提竿,刺中鱼的概率几乎为零;如果从鱼钩的方向隔着钩背来吃鱼饵呢?很可能会中鱼,只是鱼钩会从鱼嘴的外面、嘴角的附近刺中鱼。为什么说这只是可能呢?因为这涉及到提竿的方向,确切说是鱼的受力方向。我们提竿时都是向上扬的,所以提竿后钓组的运行方向是钓友所在的位置。

那么问题来了,这条鱼如果正面对着钓者,是不是被钩中、钩牢的可能性就低了?这是以水下的子线躺底、钩尖朝外为前提假设的,这种情况下提竿无鱼的可能性极高,中鱼后脱钩的可能性也不低,因为钩不实。

那么,子线躺底后,子线和主线在一条直线上,鱼还是这种吃食动作,从左向右游,左嘴角中钩,从右向左右,游右嘴角中钩,鱼钩都是在嘴外。

鱼的进食方向是不可控的,在水底的360°范围内都可能出线,这还不包括从上方低头进食的,鱼钩的朝向也是不可控的。

此外,到位后的钓组在小鱼的啄食下又会产生哪些后续变化,这也是不可预知的,哪怕真的是目标鱼产生的标相,提竿也可能无鱼。所以这样的挂钩方式我是不认同的,我认为这是鱼吃饵,连带着把明显外露的鱼钩也吸到嘴里的结果,也就是说,这是误吸导致的结果。

虽然用面饵垂钓时,鱼儿咬钩也属于误吸,但鱼的本意并不是想要吃钩,而是面饵使鱼钩全部隐藏起来,更具欺骗性,这和固态饵是有区别的。

这样的挂钩方式适合鱼嘴足够大、进食足够莽撞的目标鱼。因为钩尖暴露得太明显,在这篇文章中我也把这种挂钩方式归为大钩小饵之列。

我认为,最合理的挂钩方式是选择合适大小的固态饵,依然是挂到鱼钩的“钩”的位置,并且能不费力的滑动,保证钩尖外露。挂在鱼钩的“钩”的位置加上合适大小的鱼饵可以增加鱼钩的隐蔽性,钩尖外露又方便刺鱼,这么做无论鱼钩在水下是个什么方向、什么状态,鱼从哪个方向过来鱼钩被吸入的可能性都会大大增加,从合理部位中鱼的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我还是喜欢这样的挂法,钩子刺鱼不碍事,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还方便鱼吸入

二、其他的钩饵搭配问题

1.蚯蚓怎么挂

用活饵也会频繁出现提竿无鱼的现象,刨除小鱼闹钩的那部分标相,咱们单说目标鱼咬钩也会空竿是因为什么。这是另一个问题——饵大钩小。

我也用过整条的大蚯蚓挂钩来钓鲫鱼,说实话,我认为得不偿失,毕竟蚯蚓需要购买,而且蚯蚓细皮嫩肉,几乎每提一次竿子就要损失一条蚯蚓,成本不低,回报却并不理想,空竿太多,大鲫鱼太少。

造成空竿的原因不言而喻——为了保持蚯蚓的蠕动,蚯蚓的头尾都要暴露出来,这样更能吸引鲫鱼的注意。

结果,不够大的鲫鱼只叼住了蚯蚓的某一头,照样有标相,此时提竿即空,还浪费了一条蚯蚓,一毛五没了。钱倒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频繁空竿叫人忍无可忍。

所以,我本人更多的时候不用整条蚯蚓挂钩。一段一段的挂,省的不仅仅是那些散碎银子,关键是命中率提高了。

这是典型的钩小饵大,鱼钩的隐蔽性提高了许多,鱼口会多,但是最关键的是刺鱼不力

2.钓海竿的一些问题

用海竿小活鱼来钓鲇鱼,有的时候确实是鲇鱼咬钩,但也会空竿。比如用小活泥鳅作饵,为了让小泥鳅多保持一段时间的活力,有些钓友把鱼钩挂在小泥鳅的尾巴上,然后绷紧钓线,这样做往往有迅猛的铃声出现却并不中鱼。

家里养银龙鱼或地图鱼的人一定见过它们进食小泥鳅的情景,它们都是从脑袋开始吸入,嘴外面露出的都是小泥鳅的尾巴。鲇鱼也是这种捕食方式。

那么,我们在第一时间扬起海竿,是不是肯定不会中鱼?也未必,如果这条鲇鱼足够大则另当别论,可是大鱼毕竟是稀少的,大多数鲇鱼似乎并没有能力一口把小泥鳅全部吞进嘴里。

所以,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钓组到位后把鱼线再松上几圈,这样鱼讯就会被延迟,再有警报的话,中鱼的概率就高了。

这种做法很多人接受起来都比较艰难。其实明白了道理后,就会明白这样的做法其实很值得。

抛开中鱼率不说,我只说这样做的原因。自从台钓广为流行后,钓鱼人都在下意识地追求灵敏,用手竿是这思路,用海竿的思路也被影响了,他们认为灵敏、明察秋毫才是不丢口的最高境界,于是没有最灵,只有更灵。

这种做法本身就不足取。我们追求的所谓灵敏和迟钝最终的目的是什么?肯定是为了多中鱼,但最灵敏未必能多中鱼。

延迟一下,就像钓手竿时那样放放口,反倒能钓到一些难缠的目标鱼。所谓的灵和钝是为鱼情服务的。明察秋毫般灵敏未必能多钓鱼,迟钝也未必少钓鱼。恰到好处的灵敏才是最佳。

大钩小饵,刺鱼绝没问题,可是钩子完全不具有隐蔽性。这么钓鱼有口就不错了

三、面饵的使用

我是个特别喜欢用面饵的人,因为面饵可以更快地上鱼。但是,我最怕的是在小鱼闹钩严重的水域用面饵,而现在的可以垂钓的绝大多数水域,闹小鱼都是常态。

在闹小鱼的水域用面饵,我真的没招。其他人怎么办?他们大多采用两个不是办法的办法。第一,把面饵搓大,饵团大了,抗小鱼攻击的能力就会好点;第二,把饵料弄得很黏硬。

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挺耽误事的。

先说加大饵团,这是一厢情愿的做法,认为饵团大了,可以被小鱼多啃一会儿,还有些许残留,这时候大鱼来了“咔”一口,正好。我想问:这个目标鱼啥时候出场,是归导演部负责吗?谁敢保证只有鱼饵剩得恰到好处的时候主角才闪亮登场?早一些不行吗?

饵团大,入口后出现标相,提竿后那个大饵团充当的就是保护伞的角色。上文说的大饵小钩就是这个道理,“嗖”的一下提竿,无鱼。可见,不光固态饵料这样,面饵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

蚯蚓分段挂钩,有助于提高中钩率

再说第二种做法——让鱼饵变得干硬,这样,标准大小的饵团就抗小鱼了。

没错,这样确实抗小鱼。但是,我们钓鱼的目的不是为了对抗小鱼而尽量保持钓饵的完好,我们的目的是在万千小鱼阵中直取上将首级。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我特别讨厌的现在的商品饵里那种含大量拉丝粉的玩意,拉丝粉固然有其优点和作用,但是就目前来说,不论是自然水域还是钓过几年的黑坑,小鱼多得都叫人应接不暇。

单用拉丝粉作状态粉得到的干硬鱼饵,韧性极强,被目标鱼吃进嘴里后,提竿却刺不到鱼,因为拉丝粉形成的纤维物太密集,提竿的一瞬间鱼钩根本刺不透,不中鱼实属正常。

当然,哪怕是状态正常的饵料,也有可能出现提竿无鱼的现象,这是用拉丝粉作状态粉的必然结果。

大家都知道,我们常用的鱼饵状态是絮状雾化,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种雾化状态其实是膨胀絮状雾化。

吸水后体积加大,然后才产生雾化效果,这是拉丝饵料具有的特点。问题就在于“膨胀”,不论搓饵还是拉饵,饵球的大小都是我们根据目标鱼的大小来决定的,而那个不可控、不确定的膨胀因素,却恰恰会导致我们的目标鱼,尤其是小一些的目标鱼吸不进膨胀后的饵团,但是却照样能制造出标相,此时提竿,可能不中鱼。

使用面饵时,加拉丝粉要适量

另外,含拉丝粉的饵料更爱招小鱼,浮标的假信号会更多,因为那些小鱼本 来吃不进饵团,但那些拉丝纤维却如同一个个的小线头可以被小鱼叼在嘴里撕扯,于是标相特别剧烈。

在这种水域钓鱼,很多目标鱼的标相和这些小杂鱼制造的标相区别并不明显,黑标、送倒等剧烈的标相层出不穷,有大量空竿实属正常。频繁的空竿往往会叫人心生厌倦,失去耐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