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蛙是什么动物?

鱼类百科 胡子蛙

胡子蛙

一、物种论述

胡子蛙是我国独有的蟾类动物,学名哀牢髭蟾,别称胡子蟾、髭蟾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锄足蟾科、髭蟾属两栖动物,因雄蟾发情期时上颌边缘会长出8~11枚黑色角质刺而得名,素有“中国角怪”之称。

胡子蛙

二、形态特征

胡子蛙头部扁平,眼睛瞳孔纵裂,眼球上部蓝绿色或淡绿色,下部深棕褐色,体背棕褐色或蓝褐色,有很多不规则的黑斑,胯部有一个白色的月牙斑,腹面满布白色的小颗粒,前肢长于后肢,趾间有蹼,繁殖期雄蟾上颌边缘会长出8~11枚黑色角质刺。

胡子蛙

三、分布范围

胡子蛙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两栖动物,目前仅发现于贵州梵净山和雷公山、四川峨眉山、福建崇安、湖北恩施等地,尤以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常见,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录,未经许可私自饲养、抓捕、贩卖胡子蛙均属违法行为。

胡子蛙

四、生活习性

1、环境:胡子蛙对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常栖息在海拔700~1800米溪流附近的山坡、草丛、树洞和石缝中,生长周期比一般蛙漫长且容易遭天敌吞食,几乎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

2、食性:胡子蛙是杂食性蛙类,其中蝌蚪阶段主要以苔藓、藻类等植物为食,成蛙白天隐匿在石隙、土洞、杂草或树根下,晚上外出觅食,主要以蝗虫、蟋蟀、蛞蝓、蜗牛等为食。

3、繁殖:胡子蛙的繁殖期集中在11月,雌蛙产的卵呈环状或团状粘附在水中石头底面,每次产卵约300~400粒,卵经过1个月孵化成蝌蚪,蝌蚪经过三年的水中生活才能长成成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