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兰专题 风兰图片 风兰花期

风兰:植株高8-10厘米。茎长1-4厘米,稍扁,被叶鞘所包。叶厚革质,狭长圆状镰刀形。总状花序长约1厘米,具2-5朵花;花白色,芳香;花瓣倒披针形或近匙形,长8-10毫米,宽2.2-3毫米,先端钝,具3条脉;唇瓣肉质,3裂。花期4月。生于海拔达152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南部。此花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风兰

风兰形态特征

风兰植株高8-10厘米。茎长1-4厘米,稍扁,被叶鞘所包。叶厚革质,狭长圆状镰刀形,长5-12厘米,宽7-10毫米,先端近锐尖,基部具彼此套叠的V字形鞘。

总状花序长约1厘米,具2-3(-5)朵花;花苞片卵状披针形,长7-9毫米,先端渐尖;花梗和子房长2.8-5厘米,具5条肋;花白色,芳香;中萼片近倒卵形,长8-10毫米,宽2.5-4毫米,先端钝,具3条脉;侧萼片向前叉开,与中萼片相似而等大,上半部向外弯,背面中肋近先端处龙骨状隆起;花瓣倒披针形或近匙形,长8-10毫米,宽2.2-3毫米,先端钝,具3条脉;唇瓣肉质,3裂;侧裂片长圆形,长3.5-4毫米,宽0.8-1毫米,先端钝;中裂片舌形,长7-8毫米,宽2-2.5毫米,先端钝并且凹缺,基部具1枚三角形的胼胝体,上面具3条稍隆起的脊突;距纤细,弧形弯曲,长3.5-5厘米,粗1.5-2毫米,先端稍钝;蕊柱长约2毫米;蕊柱翅在蕊柱上部扩大成三角形;药帽白色,两侧褐色,前端收狭成三角形。花期4月。

风兰产地生境

生于海拔达152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产中国甘肃南部(文县)、浙江(松阳、普陀、台州)、江西西部(宜春)、福建北部(崇安)、湖北西南部(鹤峰)、四川(平昌、通江、北川、广元、汶川、万县、青川、峨眉山)。分布于日本、朝鲜半岛南部。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风兰

风兰生长习性

兰花一般生长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杂木林阴下。或有遮阴,日照时间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气湿度大且空气能流通的地方,有时也生于山溪边峭壁之上。兰花宜种植于空气流通的环境。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15℃至30℃最宜生长。35℃以上生长不良。5℃以下的严寒会影响其生长力,这时,兰花常处于休眠状态。如气温太高加上阳光曝晒则一两天内即出现叶子灼伤或枯焦。如气温太低又没及时转移进屋里,则会出现冻伤的现象。 兰花是肉质根,适合采用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排水性能必须良好,应选用腐叶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松土或含铁质的土壤,pH值以5.5-6.5为宜。

风兰繁殖方式

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长健壮,假球茎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后每丛至少要保存5个连结在一起的假球茎。分株前要减少灌水,使盆土较于。分株后上盆时,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铺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至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细土,然后用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将假球茎刚刚埋入土中力度,盆边缘留2厘米沿口,上铺翠云草或细石子,最后浇透水,置阴处10-15天,保持土壤潮湿,逐渐减少浇水,进行正常养护。

风兰

风兰植物文化

兰花是中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尧之世就有种植兰花的传说。古人认为兰花“香”、“花”、“叶”三美俱全,又有“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四清,是“理想之美,万化之神奇”。最早赋予兰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据东汉蔡邕《琴操》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幽兰独茂,蔚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真正的兰花文化则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种兰、爱兰、咏兰,以兰花为寄托,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人。后世诗人在咏兰时,也有许多的名句,比如陈子昂的“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刘克庄的“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涛”。诗人们将兰花的高洁与人格的完美联系起来,使得兰花文化不断得以拓展和延续。 兰花以高洁、清雅、幽香而著称,叶姿优美,花香幽远。自古以来,兰花都被誉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已广泛在民间人格化了。兰花对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影响。父母以兰命名以表心,画家取兰作画以寓意,诗人咏兰赋诗以言志。兰花的形象和气质久已深入人心,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剧以“兰步”、“兰指”为优美动作,把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称为“兰章”,把真挚的友谊叫做“兰交”,把人的芳洁、美慧喻为“兰心蕙 质”。又把杰出人物的去世比作“兰摧玉拆”。兰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已经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征。

风兰医药用途

全草或假鳞茎:清热利咽;活血止痛。主肺热咳嗽;咽喉疼痛;疝气;跌打损伤。


上一篇:香水草    目录    下一篇:球兰